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593287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解读古诗月之意象象,本指周易里的卦象,指具体的物象。所谓意象,就是指物(象)与情(意)的 融合,即诗中的“形象”。周易系辞说:“圣人立像以尽意”。它不仅包含了作者的情思, 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具体的艺术形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部件。古诗中的意象,往往有相对固定的寓意。例:“蝉”是惜时光、痛别离,感生世的同义语;“梅”是寂寞、孤芳自赏、高洁的代名词;而“月”常用于烘托情思乡愁。你我眼中的普通天体一夜空中高悬的明月,自先秦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经历了魏晋的浅吟,唐宋的昂扬,诗仙太白月下独酌,到明清的诉说。这散发 着如水般清亮的月

2、光, 激起了中国历史上无数诗人的灵感,触及他们的思绪,写下了大量优美頌月抒怀的篇章。纵观这些写月名篇, 我们就会发现这一弯月亮其实还有许多别称。有诗为证:沉沟摇兔影,浮桂动丹芳;月蛾双双下,楚艳枝枝浮;西瞻若水兔轮低,东望蟠桃海波黑。月魄、桂 影、玉钩诸如此类月亮的昵称,在诗人眼里已经不单单是夜空里散发光芒的物象,而是作者情感的载体。说到写月的名篇,我最喜欢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写了相思离别之情, 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诗篇起笔便用景语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美妙图画,然后以江月为中心,用浓淡相宜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春江

3、、花林、江月的画卷,诗人即景生情,从江月美景中托出客 子离愁的情怀,融情于景。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衬出离愁之苦,而离愁又将美景染上了感情色彩。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 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八句由岸汀江天的美景,引发出人生哲理的探求:江天明净如洗,没有丝毫纤尘,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显得 分外皎洁。在江边是谁最早见到了这明月?而这明月又是何年何月开始照耀人间呢?人生易 老,一代一代地生息无穷;然而苍天不老,江月总是以她年年只相似”的姿容升起,不知她在执着地等待着什么人, 然而她所能见到的也只有长江一浪推一浪

4、地送着流水。这八句通过景物描写,把人们的思绪引向宇宙, 引向人生的真缔。它的哲理浸透了思念的诗情,是思妇 感情波涛澎湃激荡到极点的升华,而决不是概念化的逻辑思维的产物。 诗中人生哲理的火花,是由 孤月轮”的一个 孤”字与思妇的心灵撞击所产生的。总之,这首诗运用多角度写景的手法,从月生、月照、月轮、月徘徊、月华、月斜,直写到月落,辅以江潮、江流、江天、江 畔、江月、江浦、江潭、江树等特定场景衬托,由九个形象画面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艺术境界,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游子离妇的离愁。诗人紧扣这一离愁至重、意境浓郁的中心来谋篇布局, 做到情景交融,景随情移,从而使诗的意境既见层次又浑然一体,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5、。 月缺圆缺,月升月落,月亮是周期变化着的。随着月亮周期性的变化, 时间和生命也在悄然飞逝,然后月缺了有再圆的时候,月落了还能再升起,而时间和生命呢?却只能一去不返。面对这轮恒久的月亮, 诗人油然而生对岁月无情、 个人生命短暂,宇宙永无穷尽的哲理性感 叹。唐诗宋词中最常见的主题就是怀人伤别,月亮自然也成了诗人们表达情爱遥寄相思的理想选择。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这些诗句表达了对友爱人伦的深切思念。亲情、友情、爱情,手机现实生活中最美 好最值得珍惜的情感,可我们有时又挡不住它的离去,只能对月诉说深深的思念。在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历程中, 羁旅和迁谪的现象非常普遍。 那些时运不济的文人才子,作别父母或妻子踏上慢慢的求宦之路,辗转各地像蓬草一样听凭命运的拨弄。在诗人的情感里,月亮的周期性变化又暗合了他们羁旅迁谪生活的磨难和痛苦,月亮的意象变承载了诗人抒写羁旅愁怀和迁谪之思的丰富内涵。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同时,在描写边塞风光的诗篇中也月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高悬夜空的明月能跨越时空距离,无论是戍守边关的征夫,还是待字闺中的思妇,他们在相思相忆却又难相见时,只能把满腹的离愁幽怨寄托在千里相共的明月身上了。所以明月的意象又蕴涵着边塞征战的凄婉哀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