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读后感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0591934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践论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实践论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实践论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践论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论读后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对于这篇文章只是浅略的读了下,对这篇文章也不是有很深的见解。在高中时就学过马克思的唯物论,借由高中时对实践的认识来看这篇文章,来提出我的一些感想。 这是一篇讨论的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文章,也是一篇关于知与行的文章。它写于197年7月,作者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来揭露当时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着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情况,毛泽东写出了这片文章。 这篇文章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反映论。它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来分析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讲明中国的革命是以马克思

2、为指导思想,结合中国实际来进行的。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生搬硬套,也不能够只凭自己的经验来进行革命。革命应该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结合实际来进行。因此,实践论中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要得到真理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要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成功中去总结教训经验,要再一次又一次的直接经验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思考和总结得到理论。又用这些理论去指导我们实践,去证实这些理论,不断地、反复的去实践去总结,这样也就发展了真理。 另外,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

3、参加的。那么人都在参与实践当中。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又是不断地发展,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认识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就如毛泽东在实践论所说“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也是这样。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的认识阶段,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实践是渐进的,认识也是逐渐的上升发展的。 而且,在实践论中,毛泽东还提出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

4、认识的问题。我认为,如果以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从感性认识得来,他就是一个唯心论者。那么就是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以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觉的经验是靠不住的,这一派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事实。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了。从认识过程的秩序说来,感觉经验是第一的东西,我们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而且,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人们只有通过实

5、践,在实践中得到直接经验,通过思考、研究和总结,并经过反复的实验得到证实和升华,才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也就告诉我们感觉和思考同样重要。实践并不是夸夸其谈,而是要经过真正的、真实的发生。 所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经历了实践的反复实验的真理才会在特定的条件下指导人去改造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的深化和提高,循环渐进。 这就是我对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的认识。也是我读实践论的心得,我的认识还很显浅,这篇文章还有更多值得品味的地方。 第 1 页 共 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