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解题方法专题-通用整理.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0590429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解题方法专题-通用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解题方法专题-通用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解题方法专题-通用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解题方法专题-通用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解题方法专题-通用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解题方法专题-通用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解题方法专题-通用整理.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家教http:/高考地理解题方法专题一、选择题解题方法归纳(一)直选法(再现法):根据题干要求,对各选项进行分以直接判断正确答案。1据调查,我国使用手机发短信是从年纪轻、文化程度高的人群逐渐向其他人群扩散的。这种文化扩散属于( ) A等级扩散 B迁移扩散 C扩展扩散 D刺激扩散2下列地形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三角洲平原 B黄土高原面 C大陆架 D沙丘(二)排除法(排谬法)较复杂的选择题,因罗列地理事物和现象较多,一时难以做出正确选择,可以把一个一个的选项与题干条件逐一对照,将错误的选项逐一排除掉,缩小判断范围。然后根据题干的其他条件,在缩小的范围内再逐渐淘汰排除,最后剩下的就

2、是正确答案,但也要做最后的复查。3下列各组国家中,均与印度接壤的有 ( ) A斯里兰卡、老挝、阿富汗 B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中国 C尼泊尔、不丹、缅甸 D柬埔寨、孟加拉国、缅甸4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可持续发展主要是环境保护 B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C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整体协调和国际合作 D公平性原则是指同代人、代际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对可持续发展所尽义务应公平5下列各组景观中,都属于文化景观的有( ) A岩画、蒙古包、长城 B窑洞、溶洞、云冈石窟 C三峡水库、杭州西湖、滇池 D大运河、都江堰、梯田(三)转换法用同一事实的两种解说,检查考生的思维灵活性和知识迁移能力,考生

3、在解题时可将命题条件转换成与该条件意义相同的另一种说法,即转换角度。 6塔里木河进人丰水期时 ( )A 地中海沿岸多雨 B 新西兰正值夏季C 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 D 印度洋北部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7当地中海沿岸进入温和多雨的季节时 ( )A 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凸出B 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上向南凸出C 北半球的等温线比南半球更平直D 我国江淮流域出现梅雨天气8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其海拔高度在( )A800-1000米之间B1800-2000米之间C2800-3000米之间D3800-4000米之间(四)图解法(图像法)图解法(图像法)是根据示意

4、图来辅助解答选择题。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象等方面,可以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绘制出图形,即以图再现题干要求,以图解有助于分析,从而找出正确答案。9北纬38一开阔平地上,在楼高为H楼房北面盖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不被遮挡,两楼距离应不小于AHtg ( 9038) BHtg ( 903823.5) CHctg ( 9038) DHctg ( 903823.5) 10设M ( 0 , 30E ) , N ( 2326 S , 30 E )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HM和HN,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HM 和HN不可能在同一天达到最小值B 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出现HMHNC 每年约9 个月HM

5、大于HN D 任何时候HM 都大于等于HN 读图3“局部经纬网示意图”,完成1112题。11b点在a点的方向为( ) A东南 B东北 C西北 D西南12下列对于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点位于太平洋,流经的洋流是北太平洋暖流Bb点位于印度洋,且自转线速度最大Ca、b两地均位于海洋上,且均位于少雨带Da、b两地均位于陆地上,且b地有太阳直射现象(五)极值法2001年10月16日11月2日,中科院组团对某群岛进行了科学考察。下图是该群岛白长短的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13该群岛的经纬度位置大概是A665N、150WB70N、30EC80N、30ED85S、150E14该群岛属于A

6、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南极洲15某天文兴趣小组在M地用量角器测得北极星的高度(如图1所示)。次日,当太阳位于M地的正南方时,收音机里传出“现在是北京时间14点整”。那么,M地的地理坐标是 A30N,90E B60N,150E C3634N,90ED5326N,150E二、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方法与分类(一)高考地理综合题解题的一般方法:三个能力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四个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第一:仔细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解题时必须认真阅读材料,对材料进行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综合分析,明确材料的中心问题及属性,理清它们与地理学科中哪些知识、规律和原理

7、发生联系;明确问题产生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辨别哪些是人类活动对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起主导性作用,哪些是关键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样,通过阅读从材料中提取关键性信息,掌握材料的核心和问题的本质,为进一步分析提供基础。 第二:联系教材,拓展思维,探索解决措施和对策虽然材料分析题提供的情景是联系社会实际的问题情景,对学生而言是新情景和新问题,然而它必然是教材内容的“折射”。以教材的原理、规律和模式为理论基础进一步分析材料,进行横向的延伸与纵向的深入拓展,以求触类旁通,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第三:针对设问,组织解答答题做到答案科学、完整、周密。层次分明地回答,尽可能地使用地理原理规律中的科学术语,

8、使回答简明扼要(二)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分类1信息提取型限制条件增多,已知条件隐晦,如何提取、加工信息,是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的显著特点。试题往往都提供一些文字情景或图形信息,有些是直观表示的显性信息,有些是需要动用原有知识储备加工以后才能得出的隐性信息,有些是有效信息,有些是干扰信息。因此,学生必须加强审题能力训练,做到善于抓住关键词语,排除干扰信息,最大限度地捕捉试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辨析得出试题中的限制条件和隐晦条件。16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华北地区耕地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6。 材料二 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

9、展迅速。但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要。 材料三 我国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为25-40,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为2030。 材料一说明我国的资源问题是,其结果不仅造成运输紧张,同时使增高。 材料二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的问题是,因而无论从现实还是长远看,都对我国经济的造成很大压力。 材料三说明我国水资源利用的问题是 ,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 和相对落后。17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项目2010年2020年2030年人口(亿人)14.4215.4716.00粮食消费量(亿千克)605668387360人均粮食需求量(千克)420442460材料二:1

10、9992003年我国耕地减少情况分析年份开发复垦增加耕地万Km2耕地合计减少量万Km2各种因素造成的耕地减少比例(%)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自然灾害毁损耕地净减少万Km2199940.584.246.912.724.416.043.7(654.9)200029.1125.460.921.213.04.996.2(1443.5)200120.283.071.25.419.73.762.7(941.7)200226.0202.770.317.29.72.8176.7(2649.7)200331.4284.478.611.68.01.8253.0(3806.1)资料来源:19992003年国土

11、资源部土地变更调查(注:括号内单位为万亩)(1)从材料一说明我国粮食消费的趋势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2)从材料二可看出:我国开发复垦增加耕地最多的年份是年;因建设占用导致耕地减少数量最多的年份是年,约减少了 万亩。(3)从材料二分析1999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4)请从气候、地形、水源三方面分析我国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2工业、农业、交通(包括点、线)、城市、旅游等的区位分析(1)农业区位分析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或昼夜温差大,气候温和湿润等);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草场面积广阔等。社会经济因素:

12、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扶持;牧业生产经验丰富;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等。(2)工业区位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环境优美;水源充足;矿产丰富;河流众多等。社会经济因素:工农业的基础;国家政策支持;国防安全;土地租金等;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市场广阔;历史悠久;工业联系好;靠近港澳地区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管理;地处侨乡,借助华侨和华人引进外资和技术;市场经济发达;军事定货(美国硅谷)。(3)城市区位分析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

13、部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长江、汉江汇合处,为城市提供丰富的水源,也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社会经济因素:附近铁矿、棉花资源;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素质高;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第一批城市诞生的地区:世界上一些大河冲击平原,如: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恒河和印度河、尼罗河中下游平原等。原因分析:由于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业发达;便利的水运。(4)旅游区位:旅游价值(资源质量、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市场距离(长度、经济发达程度);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5)交通区位铁路区位: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战略因素;科技因素等 A、合理布局交通网 B、 经济意义: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