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期末考试题目与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059003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题目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题目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题目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题目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题目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题目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期末考试题目与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监测试卷(答案)(时间100分钟)五、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环境标准中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既有地方标准又有国家标准。2、环境监测中最常用的的分析方法是分光光度计法。3、测得某100ml水样的Cr6+含量为20mg,加入标准样18mg后测得36.5mg,该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91.7%。4、空白试验的作用是去除水的试剂的干扰作用。5、保存水样的方法有冷冻、加入化学试剂,其中化学试剂包括生物抑制剂、PH值调节剂和氧化一还原剂。6、水体的表色是指未去除悬浮物的水体的颜色,色度是指真色。7、大气污染监测中无主导风向的点源污染多用同心圆布点法。8、大气连续自动监

2、测的子站布设应满足代表性、可比性、满足仪器设备正常运转所需其他物质条件。9、监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时,可用三氧化二铬将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氮后测定。10、噪声监测数据统计结果中的L50表示有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值,它表示测定结果的噪声平均值。六、简答题:(共40分)1、如何分别测定烟气中的正压、负压和全压,请画图说明。(7分)(根据绘图的完整性给分,全压、静压和动压、正压、负压画错一个扣1.5分)2、请简述BOD、COD、TOD、TOC之间的关系,如何根据其关系确定有机物的类型。(8分)BODvCODvTOD(2分)根据TOD与TOC的比例关系判断有机物的种类:(2分)水样的TOD/TOC为2

3、.67左右时,主要是含碳有机物;水样的TOD/TOC4.0时,有大量的含S、P的有机物;水样的TOD/TOCV2.6时,有含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有机物(4分)3、如何根据水样的甲基橙碱度(M)和酚酞碱度(P)确定水样是何种物质的碱度。(10分)当水样的酚酞碱度为P,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消耗酸量为M,总碱度为T:M=0时,P=T,水样中只含有NaOH;(2分)PM时,PT/2,水样中NaOH和CO32-;(2分)P=M时,水样中只含有CO32-;(2分)PM时,PT/2,水样中CO32-和HCO3-共存(2分)P=0时,M=T,水样中只有HCO3-(2分)4、请设计出一套监测某污灌区蔬菜中有机

4、质监测的方案。(10分)(每步2分)第一步:收集资料,调查污染区域的环境;第二步:布点,根据不同地形、地地貌特性进行布点,根据种植面积,灌溉条件选择合适的布点方法;第三步:采样,采样过程中注意不伤害植株和根系;第四步:制样:将样品在阴暗处风干,风干后利用四分法进行缩分,过筛,而后利用有机溶剂进行抽提;第五步:用气相色谱分析法进行分析测试。七、计算题:(共30分)2、测定大气中SO2时,吸收液体积为50ml,采样流量为0.20L/min,采样1小时,现场温度15C,压力为105kPa,取采样液10ml,测得吸光度为0.155,已知标准曲线回归议程是y=0.0345x+0.0048(y为吸光度,x

5、为SO2pg),求SO2的浓度。(15分)。解:y=0.0345x+0.0048,y=0.155可得:x=4.354|jg(5分)吸收液中共含SO2为5x4.354=21.77pg采样体积为:0.20x60=1.2L(5分)标态下的体积为:V0=11.79大气中SO2的浓度浓度为:21.77/11.79=1.85mg/m3(5分)2、为比较用双硫腙比色法和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的汞含量,由六个合格实验室对同一水样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问两种测汞方法的可比性如何?(t6,0.05=2,45;t6,0.01=3.71;t5,0.05=2.57;t5,0.01=4.03)(15分)方法123双硫腙比色法4.073.944.214.023.984.08冷原子吸收法4.004.044.103.904.044.21(7分)查表得t.05(6)=257(4分)匕0.03752.57%05P0.05差别无显著意义,即两种分析方法的可比性很好。(4分)八、论述题(15分):根据你所学的环境监测知识,请论述环境监是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以下4条占3分,其他的根据发挥情况给分)答:1、从单一的小区域监测扩展到大区域,甚至跨区、跨国监测;3、从瞬时个别监测扩展到连续自动监测;4、从传统容量监测到仪器监测,从单一的仪器分析到多个大型仪器联用分析;5、从布点监测到利用遥感仪器立体多方位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