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589407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利用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利用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利用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利用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利用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利用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一、何为“教学反思”跳出庐山看庐山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审视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学与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实验中要求学生要学会反思和总结,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指路人,也应该学会做一位反思型教师,成为一名研究者。只有善于总结和反思,才能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成为新课改的领头羊。教学反思更多时候体现

2、的方式是教师的“个人奋斗”,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教然后之困”,通过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不断地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丑陋的我”“残缺的我”,从而促使自身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可以说教师学会反思的过程也是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当然,这种“个人奋斗”可以通过教研这个载体得到展现和促进,使反思的结果也达到共享的目的。关于反思的意义,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中写道:加强反思,益处多多:(1)对学习经验进行反思能促进自我的学习;(2)反思性思考提高了分析和理解班级事件的能力;(3)通过帮助教师建立一个富有魅力的、有预见性和思想性的学习环境

3、,反思增强了教师所在班级的生命力;(4)反思性教师具有自我调控的特征,这意味着他们能引导自己的个体成长;(5)反思引导个体成长和职业成长,使教师对教学和教育文化进行重新的设计。反思什么呢内容一:对教师自身教学情况的反思:教授的时间有多少?语言的提炼怎么样?体态语言是否丰富?在教室里是怎样走动的?微笑教学了吗?训斥学生了吗?课后我感到愉快吗?内容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听课的反应怎么样?合作的情况怎么样?目标达成率如何?有没有创新的观点?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那些提高?内容三:对授课内容、方式、技能、技巧的反思:对教材有没有创造性的教学?关注现实生活的情况怎么样?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怎么样?教学

4、设计的效果怎么样?内容四:对课堂整体状况的反思:从学生那里学到了什么?什么时候感觉与学生最亲密?课堂中最精彩的片段是什么?课堂上最焦虑、不满的是什么时候?如果重新上这一课将如何改进?反思可以使我们拨开迷雾,看清“庐山真面目”,逐渐成熟起来,在反思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合作,学会分享,体验工作的乐趣,交往的愉悦。但教学反思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断反省,不断逼问,不断修正,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他深深触及到一个人的灵魂和品性。只有具备坚强意志和美好理想的人才有可能做到。教学反思不是作秀时下,教学反思成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时髦的词汇,教师每每提到自身的成长,必说“反思”,学校每每提到教研管理,

5、也必说“反思”。“教学反思”呈现一种泛化的趋势,多少给人以作秀的感觉。例如,有的学校要求教师,每堂课后写一篇教学反思,针对这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总结出相关经验。看出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但实际上却是教学管理上的一个“乌托邦”,是根本不可能真正实现的。因为这会成为一个沉重的包袱,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只得疲于应付。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反思”变了形,教师缺乏对待反思的正确态度,不理解反思对课堂教学的提升作用,反倒当做一种负担,欲弃之而不能。只得硬着头皮“反思”,这样的反思,缺乏真实的思考,也就没有了太大的意义。面对变化多端的课堂,面对教学中纷繁复杂的教学事件,当我们靠以往的经验无法化解的时候,就需

6、要通过反思来提升我们的教育智慧。这种反思使教师从日常教学的平淡中惊醒过来。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对教师而言,能否以反思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种种教学事件,是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志。正是在不断地反思中,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能力才不断得以提升。由此可见教学反思的意义是重大的,它不是一场作秀。郑金洲在教师如何做研究一书中对教学反思曾有一段论述:反思可以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始终,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既可以在备课时思考是否遇到什么困惑,是否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对学生实际需求的估计是否合理,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实际支配

7、的时间和空间,能否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现知识与态度相统一,过程与方法相统一,即课前反思;也可以在上课过程中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实际参与的热情与程度如何,师生或生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课上是否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如何利用课上的资源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进程等,即课中反思;也可以在上课之后思考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有哪些需要关注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课堂上的一些事件对日后的教学有何意义等,及课后反思。可见,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作为管理者,应着力于引导功效,强化对反思内容的开掘、反思习惯的培养、反思方法的示范,促进反思成为教师自觉行为的一部分,而不能采取“硬掐脖儿”式的高压政

8、策,更不能将反思与实际教学脱离开来,使之成为一场“秀”,这样的做法会适得其反。应该说,反思是痛苦的。教学反思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它需要教师不断对自己既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升入剖析,条分缕析地发掘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并加以调整。这需要教师有极大的自我调整、自我改变的勇气和毅力。反思的一个根本前提是教师要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能从庸常的教学现象中捕捉到反思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转瞬即逝的问题将其搜索和提炼出来,赋予其深刻的思考。例如,在教学目标方面,可以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如果没有完成,原因是什么,是目标的设置不够合理,还是实施目标的过程和环节不够恰当;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反思什

9、么样的方法比较适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对于讨论、小组学习是否适应,在选择不同的教法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等。有问题才会有思考和分析。建立在问题基础上的“反思”才真正具备了反思的特质。二、学会“教学反思”找准反思的切入点书写教学反思着眼于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一般格式是:先从正反两方面叙述事实,包括某个教学事件、某种教育现象等,再进行分析,剖析事件或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利害关系,最后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改进的措施办法。其中“分析”部分,应该成为教学反思的主体,不能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要由一点引发出更深刻的思考,要联系到某种教育的普遍规律,最好有理论依据或上升到理论高度

10、。当然,这种联系和升华是自然贴切的,而不能是生硬地“贴标签”。教学反思的内容是宽泛的,只要是课堂教学前后进行的、发生的、存在的都可以写。大体说,共有以下几个方面:记成功之举。教学设计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将这些详略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如某个环节设置得不合理,教学方法选择不恰当,对某个学生课堂表现的点评不到位,等等,对它们回顾、梳理,并

11、对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教学中应吸取的教训。记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的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有很高的价值,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记学生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独具匠心的观点和见解,教师不仅要借助这样的机会,给予学生肯定,使其好的方法、好的思路得以推广,同时,要及时记录下来,作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这样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为以后的教学储备更多的养分。记再教设计。课上完了,并不代表一个教学行为的彻底终结。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那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新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发诱导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可以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在看似不经意间,教师的专业水平将得以大幅度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