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0586575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九上期末化学试卷1. 化学知识有助于我们科学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共享单车的推广可节约资源,减少空气污染B家用天然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查找泄漏源C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D食品包装袋内常填充氮气用来防腐2. 凹陷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会恢复原来的球状,原因是 A分子间的间隔变大B分子变大C分子可分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 我们接触到的下列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醋B白酒C液氧D自来水4.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加热液体C.点燃酒精灯D.读出液体的体积5. 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冰水B酸奶C可乐D果粒橙6. “伐薪烧炭南山中”是

2、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A两者均为物理变化B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C两者均为化学变化D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7.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两个氮原子:2N2 B两个氢分子:2H C氧化铝的化学式:Al2O3 D一个钙离子:Ca2- 8.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9. 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A用洗洁精清洗油腻的餐具B用汽油清洗油污C用自来水清洗手上的泥土D用食醋清除水垢10. 茶氨酸

3、(化学式为 C7H14O3N2)具有降低血压、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减肥等功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茶氨酸属于氧化物B茶氨酸由 26 个原子构成C茶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茶氨酸中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7:14:3:2 11. 下列灭火方法中主要是利用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原理的是 A用水浇灭烟头B森林着火设置隔离带C野炊完毕后用沙子将火盖灭D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熄灭12. 实验室的浓硫酸、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对于两者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的质量都增大B溶质的质量都减小C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D溶液的质量都不变13. 下列关于 CO 和 CO2 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

4、雨和制冷剂,是利用了 CO2 的化学性质B空气中 CO2 含量的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C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 CO2 和 CO D CO2 和 CO 都可用于制碳酸饮料14.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能促进可燃物燃烧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则灭火一定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D为防止发生火灾,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15. 农业上常用饱和食盐水选种。在室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对此过程的描述,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BCD16. 我国自主研制的载

5、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在西南印度洋圆满完成下潜仼务。请回答下列问题:(1) 潜水器的外光材料主要是钛合金,已知钛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 x=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 “深海勇士”带回来的资料表明海底有甲烷渗漏现象,甲烷是三大化石燃料中 的主要成分。化石燃料燃烧时会产生 SO2 气体,SO2 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3) 海底有大量的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结核的加工方法之一为硫酸浸出法。其中涉及到的一个反应为 2CuS+3X=高温2CuO+2SO2,则 X 的化学式为 。17.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

6、列问题:(1) 氯化钠、金刚石、氧气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名称是 。(2) 自来水消毒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如图表示:i 图乙所示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ii 写出物质 A 的化学式 ,D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8.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水的净化(1) 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可用 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用 除去水中色素和气味。(2) 可用 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19.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实验室用蔗糖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1)

7、 图中操作有错误的是 (填序号)。(2) 改正错误后,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A.B.C.D.(3) 用 25g 蔗糖配制 5% 的蔗糖溶液,所需水的质量为 g。20. 小红同学用如图总结了盐酸的四条化学性质(即盐酸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1) 为了验证性质,小红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溶液变 色。(2) 小红将一枚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她首先观察到的现象是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变黄,过一会儿,又观察到的现象是 ,第二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红的这个实验体现了性质 (填序号)。(3) 为了验证性质,小红同学向盐酸中滴入 AgNO3 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21.

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 图 1 是利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在实际操作中,若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明显小于理论值,原因可能是 (答出一点即可)。(2) 图 2 是验证分子某性质的实验。A 烧杯盛有用蒸馏水稀释过的酚酞溶液,B 烧杯盛有浓氨水。实验中发现 A 烧杯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 色,由此现象能够验证的分子性质是 。(3) 图 3 是电解水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负极端的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 。(4) 图 4 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从图中得出“可燃物燃烧,温度必须达到其

9、着火点”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22.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甲、乙、丙、丁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做了 A 、 B 、 C 、 D 四个实验,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1) A 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2) 丙组同学认为 C 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守恒的原因 。(3) 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结论是: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守恒。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了 B 、 D 两个实验。你认为 B 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实验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 D 中理论上镁条燃烧后的质量应该比反应前增重,原因是 。(4) 通过上述实验,得到

10、的启示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在 装置中进行实验。23.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 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2) 写出 A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将制得的 CO2 通入 G 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4) 若用(3)中所选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还需要的装置为 (填字母)。24. 化学实验室常用到氢氧化钠溶液,当多次揭开其瓶盖后,同学们猜想该试剂可能变质了,在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1) 提出问

11、题 1 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实验探究 1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氢氧化钠溶液滴加足量稀盐酸一定变质了 该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提出问题 2 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均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实验探究 2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过量的CaCl2溶液,并不断振荡取步骤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溶液变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清液,滴加酚酞溶液为红色 (3) 反思评价i 上述步骤中滴加过量 CaCl2 溶液的目的是 。ii 在上述实验探究 2 中,小明提出可用氢氧化

12、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 (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 。25. 化学兴趣小组欲用石灰石(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测定某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1)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2) 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1. 【答案】B2. 【答案】A【解析】弄凹陷的乒乓球放入热水后,球恢复原来的球状,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A。3. 【答案】C4. 【答案】D【解析】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A错误;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

13、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故B错误;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査、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C错误;D.量筒的读数方法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故选D。5. 【答案】C6. 【答案】B【解析】“伐薪”是指砍伐木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烧炭”是指把木材加热,使木材变成炭,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炭,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7. 【答案】C8. 【答案】B9. 【答案】A10. 【答案】C11. 【答案】A12. 【答案】C【解析】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剂质量不变,故A错误;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质量不变,故B错误;C.浓硫酸溶液质量变大,溶质不变,浓盐酸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变小,因此溶液质量分数都变小,故C正确;D.浓硫酸溶液质量变大,浓盐酸变小,故D错误;故选C。13. 【答案】B14. 【答案】C15. 【答案】D16. 【答案】(1) 22;47.87 (2) 天然气;引起酸雨(3) SO2 【解析】(1) 在原子中,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即 2+8+10+2=x,x=22;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7.87。故答案为:22;47.87。(2)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SO2 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酸雨。故答案为:天然气;引起酸雨。(3) 高温煅烧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