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十二五”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0586001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0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市“十二五”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昆明市“十二五”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昆明市“十二五”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昆明市“十二五”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昆明市“十二五”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明市“十二五”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市“十二五”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昆明市“十二五”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前 言商贸服务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从事商品流通、商务服务和居民服务的产业,主要包括批发零售业、餐饮住宿业、物流配送业、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及其他服务业。它的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经济结构的加速调整、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商贸服务业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不仅发挥着刺激消费、引导生产的媒介性作用,而且发挥着降低资源消耗、节约社会成本的先导性作用。昆明作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龙头、连接国内外交通的枢纽、面向中国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城市,商贸服务业

2、的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纽带,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对于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新型工业化、高端信息化和全域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扩大社会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了全面、充分地实现商贸服务业的产业功能,促进我市商贸服务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特制定昆明市“十二五”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本规划的实施期限为2011年至20

3、15年。在制定本规划的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全面发展,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协调发展,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适应。在认真做好基础调查、信息搜集的前提下,规划突出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强化空间指导与约束功能,力求制定出具有较强科学性、权威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为我市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以便于进一步明确商贸服务业的发展目标,统一思想认识,理清商贸服务业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思路,科学

4、地进行政策引导。第一章 “十一五”发展回顾一、取得的主要成绩“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商贸服务业规模迅速扩大,结构日趋合理,业态、业种不断丰富,经营模式不断创新,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已成为市场开放程度最高、最活跃的行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增加就业、促进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一)总量和速度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市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运行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6年的484.20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1060.19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7.0%(如图1所示)。与此同时,我市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家用汽车、住房相关商品

5、、通信器材、数码电子产品成为居民消费的热点和重要的市场增长点。 图 1 2006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动情况另外,我市的对外贸易也实现了快速增长。2010年,我市对外贸易总额为101.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9.4%,占全省外贸总额的75.6%,较2006年(47.04亿美元)增长1.15倍,年均增速达16.5%。我市特色农产品、林产品、小五金、小旅游产品已逐步进入东南亚、南亚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二)结构不断优化首先,我市商贸业的地区结构日益优化,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进程不断加快。2010年,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0.19亿元,比上年增长22.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8.

6、3%。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全市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07.14亿元,比上年增长22.9%;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其次,我市商贸业行业结构的优化度不断提升。从行业上看,批发零售业的贡献十分显著。在2010年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批发零售业完成896.91亿元,占84.6%,比上年增长22.8%;住宿和餐饮业完成163.28亿元,占15.4%,比上年增长21.6%。从所有制结构上看,非公经济拉动非常明显,展现出非公经济在我市商贸业中心区建设中的优势。2010年,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916.23亿元,占86.4%,比上年增长23.3%;公有制经

7、济实现零售额143.96亿元,占13.6%,比上年增长18.5%(如图2所示)。 图 2 商贸业的所有制结构(2010年)(三)流通方式日益现代化“十一五”时期,随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和优化,市场主体在市场规律的影响下,自觉定位、自主经营的市场环境基本形成,一个由大型超市、专业品牌超市、各类市场及社区便利店等多层级的现代流通结构初具形态。我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促使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中心定位日益清晰。商业步行街、专业特色街以及专营店、便利店、大型综合超市、百货商店、购物中心等多种零售业层次分明。各类商品市场规划布局更趋合理,为“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

8、础。边缘商圈的流通市场和商品流通体系逐步完善,借助于乡镇的社区化工作,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城区中心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以连锁、加盟经营为主要方式的新型远郊社区流通网络,城乡消费差距逐步缩小。另外,我市新兴业态发展较快,流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网购邮购、信用消费等新兴流通方式和超市、大卖场、购物中心等新兴业态的兴起,流通领域各项改革逐步深化,我市部分流通企业步入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先进流通经营管理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出现了一批设施现代化、管理经营水平高的大型商场、餐饮企业和物流企业。(四)空间布局呈现多元化“

9、十一五”时期,我市商贸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1.具有相当高级别的商贸服务业,主要在市内交通优越的地段和交通要道口局部集结,如以南屏步行街为中心的五华中央商务区、龙泉路与白云路十字路、北市区片区、广福路新螺蛳湾片区等。另外,我市的会展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就国际会展中心而言,无论是展会数量还是展会质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主题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2.中等级别的商贸服务业,如洗染、冷饮、纺织、鞋帽、汽配、菜市、服装销售等零售业态形式,主要是离心并沿环城干线集结分布,并随居住区外迁而沿路跟进渐进布局;部分商务服务业如大商厦、金银首饰、大宗百货、星级酒店等呈现局部聚集和离心沿主导干线

10、集结分布;家具、建材、汽配、五金、交电等批发行业主要在北市区、南市区、环城路东北部等区域集聚化发展。3.较高级别的商业服务业,如自选商场、鲜花、照相、灯具、礼品店等连锁经营业态形式,主要呈向心分布,沿北京路、人民路、正义路、金碧路、东风路、环城路、滇池路、广福路等由城中心向外延伸的主要道路上集结,渐次稀疏。4.服务等级较低的商贸服务业,如面包糕点、录音录像带、美容理发、药店、小百货、小吃等居民服务业,主要散布于市内各个地段。上述布局,是我市近年来城区功能分化、居住区外迁的结果,也是我市商贸服务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产生的一种必然趋势,表明我市的次级中心城区正在逐步形成。(五)政策性商务活动的

11、拉动作用显现建立完善的、适应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需求的商贸服务体系,是促进商贸业健康持续发展,增强商贸业吸纳就业、扩大消费、引导产品(服务)结构调整与创新的重要基础性工作。2009年以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扩大“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汽车下乡”的实施范围,促进农村消费;深入实施“双百市场工程”,打造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着手推进民生服务业发展,方便社区居民消费。通过上述举措,使得政策性商务活动对我市商贸业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六)重点企业的带动性日益增强商贸流通领域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我市分别通过合作方式在流

12、通领域引进外资以及国外先进的流通业态、经营意识、营销方式和管理方法。国际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家乐福,国际快餐业巨头麦当劳、肯德基,国内知名商贸流通企业国美、苏宁、五星等纷纷进驻,促使我市商贸流通业在竞争中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极大地满足了城乡消费的需要。数据显示,全市重点商贸企业的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的比重明显提高,对商贸业的带动性十分显著。(七)市场经济秩序得到有效改善加快发展连锁经营,全力推进“退批进零”工作,提升了行业的规范化水平;大力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工作,流通领域一些突出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健全完善协会组织体系,行业自我规范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加大研究制定标准、规范的力度,加

13、快商业地方立法进程,流通领域标准规范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对改善市场经济秩序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我市目前整体上仍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产品技术和价值的低端性导致社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低,以及居民的消费水平低,从而导致商贸流通业生产效率低、专业化程度低。主要表现为:1.商贸流通方式落后,亟须升级。连锁经营发展步伐不快;物流配送总体水平不高,局限于初级的仓储和运输功能上,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不强。2.商贸企业粗放型经营,缺乏商业竞争力。从我市的商业空间结构来看,繁华的商业街区主要集中在南屏街、青年路、正义路、小西门四个传统的商业繁华中心地段,

14、以大型商场和国外的商业连锁经营为主要产业组织结构,商业生存的基础依旧是依靠传统商业繁华中心地段的优势,独立分散地进行经营销售活动,商业组织形式仍然属粗放型。3.商贸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多数企业的基础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较低水平,在单品管理、供应链管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离商贸流通的现代化管理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二)商贸流通业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1.现代化商业业态发展不完善。近年来,我市新兴商业业态偏重外商投资的大型综合超市,而中小型现代商业业态和特色商业不完善,没有形成有组织的结构体系。零售业经营内容雷同,缺乏当地特色,作为零售商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特色商店较为稀少;同时,与市

15、民生活关系密切的便民连锁店发展水平依然偏低,发展不规范且缺乏后劲;遍布城市街道的均为经营内容单一的日用品小商铺,既不方便居民生活,又影响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干扰城市交通,给城市管理工作带来大量的负担,对城市商贸业的发展起不到补充和推动作用。商贸业发展未能形成网络系统,服务水平较低,处于初级服务阶段,制约了我市商贸业的进一步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发展缓慢,管理不规范,科技含量低,商业企业组织化程度不高,规模小,缺乏跨地区、跨行业,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市民“菜篮子”主要供货载体的农贸市场很多是以路为市的“马路市场”,严重影响交通和市容市貌。2.商业网点的空间结构不够合理。(1)零售网点布局。大型

16、零售网点过于集中在市中心地带,新建区域商业配套服务欠缺,零售网点购物环境亟须改造。另外,很多大型零售商店(场)在建设前缺乏充分的自身商业定位分析,未能较好地解决与城市发展和其它商业设施的关系,缺乏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导致目前布局不合理及发展的局限性。(2)批发市场布局。分布点多面广,除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以外,其余的批发市场规模均不大,设施落后,管理水平低,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现代物流体系。(3)商业街布局。许多商业街在建设中存在着照搬照抄的现象,没有结合本街区的自然、历史、区位条件而形成自己的特色,缺乏对商业街发展进行系统性规划和管理,市场定位不明确等。3.商贸业网点管理法规和体系不健全。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一个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商贸业网点建设规划,管理严重滞后。近年来受全民经商思潮的影响,各单位利用闲置土地、房屋兴建市场、商场,有的甚至推倒围墙开商店,新建房屋底层随意改建为商铺,盲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