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练习及答案.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0585476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说明文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说明文练习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说明文练习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说明文练习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明文练习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练习及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飞舞的线条:书法今天,对中国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中国有书法这种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与写字有关,但不等于说,将字写得好看一些,就是书法艺术了。汉字书写的形式有很多种,早期刻在龟甲等上的叫甲骨文,后来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叫金文,又叫大篆。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也随之统一,那叫小篆。汉代以后又有隶书,后来在隶书的基础上产生了楷书、行书、草书。行书和草书是书写的_(甲),_(乙)强,又有流畅的节奏,是人们平时很喜欢的书法形式。中国有书法艺术,得力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汉字,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方块文字,它具有独特的优美形式,为书法艺术的_(丙)提供了条件。一是毛笔。毛笔的发明,是中国文

2、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不仅是书法艺术产生的基础,中国绘画的独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来自于毛笔。由兔毫、羊毫、狼毫等做成的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可以产生丰富的变化,为书法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可能。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当代中国台湾舞蹈家林怀民领衔的“云门舞集”舞蹈团,曾创作行草组舞,享誉世界。他的灵感来自中国书法。它活化了中国书法的精神,其中行草贰最为典型。在舞蹈过程中,舞者如同一个即兴创作的书法家,挥毫泼墨,时而停顿,时而激越,时而流动婉转,时而迟缓柔媚。虽然布景上没有书法,舞台上没有字迹,但使人感受到书法的气脉在流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书法家张旭整天沉浸在他的行草世界中,他日日临摹前代大师的书迹,但进

3、步不大。一日,他到长安街头,看到人头攒动,凑前一看,见一位女舞蹈家,姿容曼妙,身材纤秀,挥舞着长剑,凌空飞舞,柔美的身躯,飘拂的衣带,随着剑起伏。舞蹈家的身体、长剑和外在的世界几乎合为一体。她就是京城著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张旭看得如醉如痴,从中悟出了书法妙道,从此书艺大进。一个是_,一个是_,它说明书法和舞蹈有共通的因素。这共通的因素,就是无影无形又无处不在的内在气脉。书法以流动的气脉为灵魂。有的人说,看中国书法,就像看太极拳,拳手以优游回环的节奏,在茫茫虚空之中,舞出一条流动的线。中国书法所说的“一笔书”,就是就这一内在线条而言的。一笔书,不是说一笔写成,笔与笔不间断地连在一起,而是一气相连

4、。外在的笔迹可以是缺断的,但内在的气脉不能断,内在气脉断了,就没有了生机。“一笔书”的提倡者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他的存世名作鸭头丸帖,就是气脉不断之作,一气呵成,气韵流荡,线条之间时断时连。我们读这样的作品,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它内在的线条所抓住。(选自中国文化读本)1填写在文中甲、乙、丙三处最合适的一项应是( )A实用性快捷化形式感B形式感实用性快捷化C快捷化形式感实用性D快捷化实用性形式感第段中加点词语“稍”、“或多或少”可否去掉?为什么?简要概括、两段内容,填写在第段的横线上。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从三个方面说明:【甲】有人说:汉字书法艺术不光属于书法家。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

5、该写好属于我们的、我们每日应用的汉字。【乙】一名中学生,因作业字迹潦草和错误百出而被老师批评,他满不在乎地说:“您真是太老土了!现在都用电脑上打字,谁还总用笔写汉字呀!将来我只要会用钢笔签出漂亮的名字就够了。” 你同意哪种观点?说说理由。参考答案:1. D2. 不可删。“稍”说明书法影响之广,“或多或少”写出人们对书法的认识程度不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3. 一个是当代舞蹈家从书法中得到舞的智慧,一个是古代书法家从舞蹈中得到书法的启发。4. (1)汉字书写形式的演变(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2)中国书法产生的条件和基础(3)中国书法的艺术特征(精神、灵魂)5. 示例1:同意甲观点。中国源远流

6、长的文化和传统都表现在方块字中,我们是中国人,应该热爱汉字,写好汉字,传承中国文化从写好汉字开始。示例2:同意乙观点。科学迅速发展,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电脑打字取代书写已成趋势。书写汉字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社会的要求。(二)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用剪刀剪东西时,一不小心把手给划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我们不会看见鲜血直流的现象,而仅仅看见皮肤里渗出几滴滴血珠,不久便凝结了。同时皮肤划伤处会肿胀起来,逐渐发红。对了,这块区域发炎了。所有入侵的细菌或病毒都会在进入伤口后被消灭干净,到底这块发炎的皮肤表层下面又发生着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呢?发炎可以算得上是体内的一场火灾。白血球被人们称为人体内的消防员,哪

7、里有险情便会及时赶到哪里,消灭从皮肤表层伤口进入的细菌和病毒,从而消除炎症。而人体的免疫系统正是利用了白血球的这一特征,在皮肤划破时为了引起注意,消灭入侵的细菌,主动放了这把“火”并拉响警报,从而动员消防员白血球,及时出击。于是,白血球终于从人体的红骨髓中出动了,它们在血管中不断游弋,到处巡逻。那么,白血球又是怎样定位伤口的所在处,并及时赶到出事地点的呢?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最近研究了白血球这种精确定位的过程和机理。他们认为,体内消防员的工作过程可要比他们客观现实生活中的同事复杂得多。因为现实生活中,消防队员找到并靠近着火地点还是容易的,但是在体内,白血球如果要准确知道哪里出事了并

8、火速赶到,首先要面对复杂的地理问题。因为人体内各种细胞壁层次众多;经络路线错综复杂。白血球如果想抄近道到达皮肤受伤表层,就必须突破层层细胞壁,钻入你受伤手指附近的血管中。不断横冲直撞的白血球在接近伤口前需要减速,这个减速的过程要分成好几个不同的步骤。在每一个步骤中,白血球的行动速度都会逐渐减慢,直至在伤口处准确停止。导致白血球逐渐减速的是血管内壁上一种被称为粘连分子的化学物质。它可以与白血球表层粘连分子相互结合。免疫系统只有在发生炎症时才会分泌粘连分子。伤口附近血管中的粘连分子像钩子一样钩住了白血球外壁上的同类。渐渐的,粘连分子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白血球逐渐停了下来。这样,这些白血球牢牢地

9、附着在了发炎区域的血管壁上,消灭外来的细菌和病毒,保护着细胞壁不受外界干扰。或许,你的孩子在皮肤划伤后,你可以给他讲讲白血球的这个故事,告诉他,不要怕,肿胀伤口的皮肤下面,有白血球在与细菌做着英勇的斗争。1选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它的特征又是什么?_2画线句子“在皮肤划破时为了引起注意,消灭入侵的细菌,主动放了这把火,并拉响警报”中,这把“火”指的是什么?_3这篇文章运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各举一例。_ _4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白血球要尽快进入伤口附近的血管中,必须突破层层细胞壁。B免疫系统可以随时指令白血球,使它分泌粘连分子。C粘连分子与白血球表层的同类相结合,这种粘连分子

10、是一种化学物质。D由于血管中分泌的粘连分子与白血球表层粘连分子相互结合,因而白血球可以附着在发炎区域的血管壁上。5最后一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_参考答案:1白血球 白血球可以消灭从皮肤表层伤口进入的细菌和病毒,从而消除炎症。2指皮肤划伤处会肿胀起来,逐渐发红。3打比方:“发炎可以算得上是体内一场火灾”或“白血球被人们称为人体内的消防员”等。作比较:“体内消防员的工作过程可要比他们客观现实生活中的同事复杂得多”。45白血球是怎样附着在发炎区的血管壁上,保护着细胞壁不受外界干扰的。(意思对即可) (三) 暖冬暖冬这一名词,以往气象学上没有定义,是近几年气候变暖而产生的新的气象名词,参考气象学上的

11、暖流、暖锋、暖气团等概念,中国气象局气候专家,把冬季冷暖这一现象分成:暖冬和冷冬,即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全国范围冬季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值或称气候平均值(常年值一般取近30年平均,自2002年开始我国根据WMO的规定起用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值作为常年值)时,称该年该区域为暖冬,否则为冷冬。暖冬是怎样形成的呢?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气象台的专家作出如下解释: 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自工业化以来,由于大量矿物质燃料燃烧和森林砍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迅速增加,全球气温明显上升,近100年来已上升0.6C以上。火山活动

12、也是一个原因。地球上大的火山爆发,会喷发出大量的火山灰,上升到高空,形成一个“气溶胶层”,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使温度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阳伞效应”。这表明火山活动频繁,气温容易降低;火山活动少,气温容易升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大的火山爆发明显减少,可能也是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常常导致我国冬季温度上升,形成暖冬气候。1951年以来发生过14次厄尔尼诺现象,有13次我国出现了暖冬气候。20世纪80年代以来,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高,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发生,我国持续偏暖。冬季风的影响。冬季风强弱是导致冷暖变化的直接原因,一般来讲,冬季风

13、弱,意味着北方的冷气团不活跃,侵入我国的冷空气次数少,势力弱,气温偏高,容易出现暖冬。副热带高压的强弱。位于我国东南部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一个暖性的高气压,它的强弱也直接影响到我国冬季冷暖。一般情况下,该高压强大时,有利于南方温暖气流向我国输送,容易出现暖冬。结合以上分析,气象专家们指出,暖冬对人们的生活起居和农作物的成长带来的影响颇大。一是暖冬对人们的健康而言是弊大于利。因为冬天气温偏高,有利于细菌、病毒的繁殖。暖冬会使空气干燥,导致人们咽喉疼痛、口干舌燥、皮肤瘙痒等,会降低呼吸系统的防疫功能。如果人们平时摄取的水分不足,血液黏度就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也就增大了。二是暖冬最可怕的

14、极有可能出现阶段性、大幅度、突然性降温天气,这些现象对那些体质较弱者的打击是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三是暖冬会使冬天天气暖和干燥,加上长时间使用暖气和空调,也会使人口干舌燥,出现嗓子疼、流鼻血、皮肤干燥发痒等症状。 暖冬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市气象专家分析说,暖冬会使农业病虫害加重。因为暖冬形成的较高气温,使虫卵能够更容易越冬生存,并在春天大量繁殖,从而造成大面积虫灾;在暖冬过后的春天,3月末至4月初时,正是农作物出苗期、小麦拔节孕穗期和果树花期,暖冬使农作物旺长,生长发育提前,抗寒能力降低,一旦出现“倒春寒”现象,将会产生很大危害,严重的还会影响全年的农业收成,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 气象专家们指出,暖冬对农作物来说,受害首当其冲的便是小麦,其次是果树及其他越冬作物。就拿小麦来说,暖冬气候对其生长发育有四个方面的影响:一是致使其生育过程与季节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