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5-句子成分的构成.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585154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75-句子成分的构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775-句子成分的构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775-句子成分的构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775-句子成分的构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775-句子成分的构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75-句子成分的构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75-句子成分的构成.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句子是由词和短语构成的,具有特定语调的、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使用单位。 1、句子成分及其分析 (1)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是有层次的 A主语和谓语 第一层次上的成分 B宾语、状语、补语和定语(主语和谓语的下位成分) C独立语 句子成分的构成 一般情况下,每个句子成分的组成都是相当复杂的。比如主语,可充当主语的词或短语包括名词、代词、数量词、形容词、动词/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同位短语、的字短语、方位短语等。 饺子很好吃。 我昨天刚回来。 9是个有趣的数。 绿是青春的颜色。 慢跑对身体有好处。 他和我都不会抽烟。 你的书包太漂亮了。 学习文化知识是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2、他不来上课已经很久了。 首都北京是令人向往的。 卖菜的是个老头儿。 大门外站着一个小女孩儿。 泛泛地讲句子成分的构成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句子成分和某些词语的联接是普遍的,没有太多的限制,只要语义上能搭配得拢就可以组合,这样的联接叫无标记组配,而某些句子成分和某些词语的联接是不普遍的,总是有很多的限制,这样的联接叫有标记组配。比如主宾语和名词及名词性词语的联接就是无标记组配,而主宾语和动词及动词性词语的联接就是有标记组配。 名词 动词/形容词 有 无 标 标 记 记 主语/宾语 谓语 句子成分分析(用简易加线图解法划分) 目的是:揭示句子的结构框架和意义 分析实例: 最使我难

3、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历史所又 调 进来一 研究员 春天一定会在所有的枝条上萌芽 开花 王先生从口袋里 掏 出一张名片来 他的战友 立即打死了这个凶恶的敌人 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 爱祖国、恨敌人 是 战士们的共同特点 2、句类和句型 (1)句类(按照句子的语气分出的类。按照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去、祈使句、感叹句) 陈述句(是对事物进行叙述、描写、判断、说明,具有平而略降的句调的句子。) 疑问句(具有疑问语气的句子。根据是否蕴涵疑问,可以分为设问句(有疑而问)和反问句(无疑而问)。根据表示疑问的情况和结构特点又可分为是非问句、特指问句和选择问句。是

4、非问句的基本形式是:陈述结构+疑问词“吗”;特指问句的特点是:由疑问代词承担疑问;选择问句的基本形式是:“是A还是B” 、“A不A”。) 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要听话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都用降调。例如:“你快去上课!”(命令)“宁波,你来吧!”(请求)“不许动!”(禁止”)“别那么性急嘛!”(劝阻) 感叹句(表示快乐、惊讶、悲哀、愤怒等强烈感情的句子,用降调。例如:“大海呀!”“多美的地方!”) 句型结构图 (2)句型(按照句子的结构和格局给句子分出的类。现代汉语的句型最基本的有单句和复句两类。单句和复句内部还可以再分。) 单句(由一个词或内部词语互相做句子成分一个短语加上句调构成的句

5、子,叫做单句。单句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类。) 1 主谓句 A 主谓句的构成(定义:由主谓短语加句调构成的句子。) B 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关系:主语和谓语之间具有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细说又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谓语断定主语是什么,二是谓语叙述主语做什么,三是谓语描写主语怎么样。) C子主谓句按谓语的类型划分(分类:主谓句按谓语的类型分有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由名词、代替名词的代词、名词型短语充当谓语。例如:今天星期三。”“他哪儿人?”“鲁迅绍兴人。”) 动词谓语句(由动词、代替动词的代词、动词性短语充当谓语。例如:“小刘怎么了?”“我问问他的情

6、况。” 形容词谓语句(由形容词、代替形容词的代词、形容词性短语充当谓语。例如:“这个人好。”“他的成绩怎么样?”“空气又闷又热。”) 主谓谓语句(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大主语(全句主语)和小主语(作谓语的主谓短语的主语)有领属关系。例如:“老李太太心里不痛快。”二、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例如:“他什么也没看见。”三、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例如:“这样的傻事谁肯干?”四、大主语是主谓短语叙述的范围、对象。例如:“这个问题研究的人太多了。”五、小主语和主谓短语中的宾语使用同一个词。例如:“他们两个谁也不看谁。”六、大主语和主谓短语中某个词语有复指关系。例如:“青

7、春,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啊!”) d动词谓语句的几种类型 动词谓语句又可分为动宾谓语句 双宾语句 主谓作宾句 动补谓语句 连动谓语句 兼语谓语句 “把”字句 “被”字句八类) 动宾谓语句(由动宾短语充当谓语。例如:“他看书。”“小王读报。”“小李写了三遍生字。”) 双宾语句(动词带有两个宾语。常见的动词是交接性的及物动词。有的表给予义,例如:“赠、送、给、告诉、教”等;有的是收取义,例如:“请教、问、打听” 等。双宾语有直接宾语(近宾语)与间接宾语(远宾语)之分。前一个宾语一般指人,是间接宾语;后一个宾语一般指物,是直接宾语。两个宾语之间没有直接的结构关系。例如:“同学送给他两本书。”“小李请教

8、老师一个问题。”也有个别的例子间接宾语指物,直接宾语指人,例如:“他交给幼儿园一个孤儿。” 主谓作宾句(由主谓短语充当句子的宾语。这类句子的谓语中心一般是“感觉、感到、觉得、知道、记得、看见、听见” 的感受动词,“认为、主张、相信、断定、希望” 的心理动词,“说明、证明、表明” 的客观证明动词,“说、讲、道”等说道动词。这些动词都是真谓宾动词。例如:“他觉得这个青年实在可爱。”“我相信,历史会对一切作出说明。”) 动补谓语句(由动补短语充当谓语。例如:“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司机老李累得满头大汗。”) 连动谓语句(由连动短语充当谓语。主要有下列六类, 一、叙述有时间先后的连续发生的动作。例如:

9、“小李打完电话乐颠颠地跑回来。” 二、连谓短语中前面动词的宾语,在意念上也是后面动词的宾语。如:“老作家原来一直在职工食堂买饭吃。” 三、从肯定否定了两方面说明同一个主语。如:“总理抓住他的手不放。” 四、前一个动词是“有、没有”。如:“他有权利保留自己的意见。” 五、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形容词。如:“他分了热毛子马不高兴。” 六、前后使用同一个动词,前一个带宾语,后一个带补语。例如:“他爱战士爱得深。”连动补语可能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动词。例如:“他正和女伴坐在一起抢蜜枣吃。”) 兼语谓语句(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主要有下列四类。 一、使令类:兼语前一个动词一般是“使、请、叫、让、派遣、要求、命

10、令、禁止”等使令意义的动词。例如:“母亲叫闰土坐。” 二、爱憎类:兼语前一个动词一般是“爱、喜欢、夸奖、表扬、恨、骂、嫌、讨厌”等心理活动动词。例如:“四老爷讨厌她是寡妇。” 三、选举、称呼类:兼语前一个动词一般是“选、选举、推荐、称、叫、称呼”等意义的动词。例如:“他选中了奶头山上的一棵树作目标。”“人们叫他二诸葛。” 四、“有、没有” 类:兼语前一个动词是“有、没有”等。例如:“三仙姑有个女孩叫小芹。”“地里没有人干活了。” 有时连动和兼语套用在一起作谓语。如:“妈妈叫我去城里买一双新鞋。”“我”是兼语,“去、买”是连动。有时连动和兼语融合在一起。例如:“战士们帮助群众收割麦子。”“群众”

11、是兼语,“战士们” 又发出“帮助” 和“收割”的动作,是连动。) “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将动词关涉的对象提到动词前面去的一种句子。运用“把” 字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动词一般是表处置性的。例如:“母亲把饭煮了。”不表示处置义的及物动词,如“有、在、等于”等的存在、静态动词,“是”等判断动词,不能组成“把”字句。不及物动词也可能组成“把”字句,例如:“不应当把个人和国家等同起来。” 二、动词前后总要有别的成分,一般不能是光杆动词。例如:“他把事情说完了。”“他把心事掩藏着。”(韵文不受此限制,例如“把歌唱”、“把门开”等。) 三、“把” 所介引的对象一般是确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例如:“他把那

12、本书看完。” 四、否定词和能愿动词一般要在“把”前面。例如:“你们不把我当大人看。”熟语一般不受这种限制。) “被”字句(是用介词“被” 引进动作的施事者或将“被”直接附在动词前面,以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常用格式有三种: 一、“被”引进施事者。例如:“小利被老王气坏了。” 二、“被”不引进施事者,直接附在动词前表示被动关系。例如:“母亲被感动了。” 三、“被(为)所”的格式。例如:“他的名字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过去一般认为“被”字句所叙述的事情,对主语来说说,是不愉快的,不容易的。现在一般不受这种限制。例如:“他被选做副队长了。” 运用“被”字句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动词一般是表示动作意义的及物动词。例如:“那本书被他卖了。” 二、主语表示的受事必须是确定的人或事物。例如:“那个碗被他打了。”不能说:“一碗被他打了。” 三、除“被(为)所”格式外,动词后面需要有别的成分。例如:“屋子被孩子们收拾得干干净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