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制作复习.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0584779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节目制作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视节目制作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视节目制作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电视节目制作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电视节目制作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视节目制作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节目制作复习.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视的三大制式- NTSC制(1953 美国 优点:接收机简单、最佳图象质量高、信号处理方便) SECAM制(法国1956提出、1966定型 优点:避免了串色和失真) PAL制(1962 德国 优点:克服N制对相位的敏感性)数字电视的传输三种途径-数字卫星电视 数字有线电视 数字地面开路电视3D立体电视工作原理-3D即三维立体图形,由于人的双眼观察物体的角度略有差异,因此能够辨别物体远近,产生立体的视觉。三维立体影像电视正是利用这个原理,把左右眼所看到的影像分离。3D液晶电视的立体显示效果,是通过在液晶面板上加上特殊的精密柱面透镜屏,将经过编码处理的3D视频影像独立送入人的左右眼,从而令用户无

2、需借助立体眼镜即可裸眼体验立体感觉,同时能兼容2D画面。 特点: 1、采用全球领先2D/3D 兼容的高透过率高精密度的柱面透镜技术,无 需 佩戴眼镜,裸眼观看立体影像; 2、立体真实感强,视觉冲击震撼; 3、高亮度,高对比度,高清晰画面,无鬼影,自然逼真; 4、8视点合成专利算法,从8个角度获得不同的图像,合成出多观看角 度的立体图像,角度广,可视点多,画面真实立体感强; 5、可兼容播放二维/三维内容,画面自由转换; 6、多视点内容制作:3D CG软件或实拍 优点:1、立体真实感强,视觉冲击震撼; 2、高亮度,高对比度,高清晰画面,无鬼影,自然逼真; 3、可兼容播放二维/三维内容,画面自由转换

3、。 缺点:1 易导致“眼疲劳” 2 价格太贵 3 引发一些严重疾病 4 3D片源稀少 目前流行的3D技术: 色差式3D技术 偏光式3D技术 主动快门式3D技术云电视-智能电视-电视节目和电视栏目的区别: 电视节目指电视台为播出或交换而录制的视听作品,它是电视传播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基本单位; 电视栏目指的是电视台定期、定时编播的具有特定内容或特定对象的某类电视节目; 电视栏目是一种电视节目的编播形式, 一个栏目,可以由内容、性质、功能或形态相近的若干节目编串组成, 节目编播的栏目化,有利于观众根据自己的需求与兴趣选择节目,也是电视台用以吸引观众、稳定收视率的手段之一。 电视节目的摄制方式-按设备

4、和场地的使用情况对电视节目制作方法进行的一种界定,主要分为ENG电子新闻采集、EFP电子现场制作和ESP电子演播室制作三种。摄像器件的两种类型-电子管摄像器件 和CCD电荷偶合器件-半导体摄像器件。摄像机变焦距镜头中的镜头组-调焦组(用于聚焦。拍摄时,先用特写进行聚焦后,可以保证变焦过程中的图像会始终保持清晰。) 变焦组(通过改变焦距达到改变视野的目的。) 补偿组(用以保证在改变前焦距(变焦)时后焦距不变,从而使成像平面不必前后移动。) 移像组(移像组又称中间接力镜组;它是固定镜组。由于分色棱镜的接入,靶面后移,用此镜组可保证成像面始终能清晰地落在受光面上(靶面)。) 摄像机的光学器件的组成部

5、分-依光学原理构成的摄像器件一般有光学镜头、滤色镜片和光的分色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光学镜头是指安装在摄像机上的、由许多光学玻璃镜片及镜筒等部分组合而成的光学装置; 滤色片则对所拾得的光像作颜色的预矫正处理; 分色系统则是将进入镜头的外来光分解为RGB 三个基色光像。)摄像机在使用前应作的调整工作-(1) 拍摄准备(电池、磁带、开机预热) (2) 选择滤色镜(档) (3) 调整光圈-正确曝光 (4) 电子调节(增益调整) (5) 高亮背景调节 (6) 调整黑白平衡 (7) 聚焦调整 摄像机操作要领-稳 电视图像的不稳定、晃动,将会使观众产生一种不安定的心理,并易使眼睛疲劳。在拍摄时应尽可能的使用

6、三脚架,在没有三脚架或无法利用三脚架的情况下,利用手持、肩扛便携式摄像机进行拍摄。要注意持机技术,可利用身旁的一些依靠物做为辅助支撑,以使所拍画面稳定。 清 摄像机拍出的画面应该是清晰的,不能模糊不清。为了保证画面的清晰,首先就要保证摄像机镜头清洁;其次在调整聚焦时,最好要把镜头推到焦距最长的位置,调整聚焦环使图像清晰。无论是拍摄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都要先把镜头推到焦距最长的位置再开始调整,因为这时的景深短,调出的焦点准确,然后再拉到所需的合适的焦距位置进行拍摄。 准 摄像机要准确地重现被摄景物的真实色彩,准确地摄取一定的景物范围,通过画面构图准确地向观众表达出所要阐述的内容。要避免由于画面的

7、不准而造成观众对画面的含糊印象,甚至不清楚画面要表达的意思。 匀 无论是推、拉、摇、移,都会对观众的某种心理进行诱导,若是运动过程不够流畅,速度不匀,忽快忽慢,就会产生不协调感,所以在拍摄画面时要保证运动的流畅和协调性。可以利用镜头上的电动装置以及带有阻尼的三脚架、云台、移动车等,来形成运动的匀速变化。 平 通过寻像器看到的景物、图形应该横平竖直,即景物中的水平线应与荧光屏横边框相平行,垂直线与竖边框相平行。如果这些线歪斜,会使观众产生某些错觉。要使拍摄的图像不歪斜,关键是把摄像机下面的三脚架及云台摆好放平。若三脚架或云台上有水平仪,则可以根据水平仪来调整摄像机的平正。若无水平仪,则应利用寻像

8、器中的图像,看其是否与寻像器荧光屏的边框相平行。 信噪比(S/N)-反映的是信号和杂音之间的关系。正常情况下,电子设备都会产生一定量的噪声。在视频信号中,可以通过“雪片”的数量辨认出“嘈杂”的画面,也就是失真。摄像机信噪比越高,图像越干净,越不容易看到噪声对视频信号的影响,图像质量也就越高。高信噪比是摄像机性能所追求的指标。 增益 ( Gain )-在照度低的情况下,光圈已开到最大,但图像仍然很暗,如果受条件所限不能用灯等照明器具进行补充,则可以利用摄像机上的增益控制钮来增加电路系统的增益。 增益调整是对摄像机图像输出信号电平的大小进行调整。增益可以通过增益控制开关来调节.变焦比-变焦距镜头分

9、别有一个最长焦距和最短焦距,最长焦距与最短焦距之比称为“变焦比”。电子快门(Shutter)-利用电子技术在时间上控制CCD芯片上电荷的产生与转移,从而得到“快门”效果。用于室外高亮度情况下拍摄快速运动的物体。视场角 (Angular Field of View )-从镜头主平面中心向视线方向的两边边缘所张的角,就叫视场角。视场角是表现摄像机镜头视场大小的参数,它决定着成像的空间范围。摄像机调整时白色平衡(WB)的调整原理: 在景物光像中,任何一种颜色都可分解为红、绿、蓝三个基色,但是它可能与电视系统设定的理想状况不一致。如果不进行“强制性”的调整过程,这三个信号分量可能得不到相同的放大量,所

10、拍摄出来的图像就可能偏离原来的颜色。所以,必须针对“不平衡比例的进光量”,让电路的放大量分别进行 “针对性”的调整,这就是白色平衡调整,它是景物图像获得正确色彩还原的重要保证。 白平衡调整的一般方法: 选择一个作为调整依据的白色物体(尽可能采用规定的测试卡),该白色物应放在被摄主体的位置上,并不能出现反光点;将镜头对着标准白色物体,进行变焦与聚焦,使白色物体图像占据寻像器屏幕的80%以上;接通自动白平衡开关,几秒钟后,白平衡就自动调好,这时白平衡的指示灯亮或寻像器上会出现“OK”的字样(家用摄像机则只要将镜头对着白色-满屏拍摄几秒钟就可以了)。肩扛式摄像机使用的镜头-短焦距滤色片的四个档位内容

11、-1.关闭滤色片 :更换镜头和不使用摄像机时使用 2. 3200k滤色片:当照射光为卤钨灯、日出光或日落光时使用 3. 5600k+1/4ND滤色片:午间日光时使用,当午间阳光强烈 时,须用中性滤光片。1/4ND表示中性滤光片的透光率为25% 4. 5600k滤色片:斜射日光或阴雨天时使用。影响电视画面构图的因素: 画幅内容; 被摄物本身的位置和时空关系; 摄像机位及变化; 镜头光轴运动和焦距变化。 画面构图的要素: 线条(1. 提炼线条来表达事物的特征; 2.提炼某种线条结构来传达感情, 水平有形线条结构给人们广阔、寂静和安定的感觉。垂直结构经常代表生命永恒和权利,给人以庄严、宏伟、尊严和刚

12、强的感觉。斜线结构给人以运动和不安定的感觉。曲线结构给人们柔和、优美的感觉) 形状(形状可以把握的物体基本特征, 是画面构图中一个最基本的要素。单个物体形状的不同效果或几个物体形状微妙地相互作用,均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画面上,使观众得到不同的感受) 明暗层次(利用光线的明暗表示时间、环境; 利用光线的明暗来突出被摄主体; 利用光线来营造不同的气氛; 物体立体感的体现需要光线的明暗作用,来造成物体表面亮度的差别; 通过光线造成物体前后景与周围环境的反差来形成物体的空间感。) 色彩(构成彩色画面的基本要素。传达事物客观信息; 传达社会文化和政治意思形态的信息; 表达情绪、情感 ) 质感(是人们对物体

13、材料和表面结构的视觉感受) 立体感(一个物体的立体形状是由若干个面组成的,画面中若展现出三个方面的面,就会使人感到立体物的存在)突出主体的两个方法- 一种叫做直接表现,即在画面中给主体以最大的面积、最引人注目的形式。 另一种方法叫间接表现主体,着重于环境气氛的烘托和渲染,主体在画面当中占的并不大,大部分面积让位于环境,对主体的阐述往往不着重清晰真切的质感,而着重于神韵,内涵的传达。 影响主体在画面当中突出程度的三个因素:主体的自身条件、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主体在画面中的面积。决定电视色彩结构的因素: 场景中各形象实体的固有色彩 场景中的光线色彩 电视色彩还原控制技术 如何突出主体-突出主体的第一步做法当然是利用画面结构中心的理论,把主体置于画面的视觉中心的位置。 画面环境中前景和背景的作用-前景处在主体前面,在表现一些内容丰富、复杂的事物时,有意将所要表现的事物中最富有特征的部分放置在前景位置上,以加强画面内容的概括力; 设置前景以与后景景物作内容上的对比,来完成摄影艺术常用的对比手法,更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