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教案.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058464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教案1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详细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受“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 理解把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预备: 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今日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教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

2、组的糖果的数量不一样) 二、探究沟通 解决问题 (一)探究例1 1、各小组动手操作 各小组汇报状况,教师板书。 2、观看问题 (1)请小朋友观看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觉了什么? (2)学生观看汇报。 (3)从观看中我们发觉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适宜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刚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刚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方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沟通、汇报 (三)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3、(1)论安排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A把15个橘子先每个盘子放1个,又在每个盘子放1个,再在每个盘子放1个,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分,每份分得3个橘子。 B先每个盘子放2个,又在每个盘子放放1个,每份分得 3个橘子。这样分快些。 C在每个盘子放3个,刚好分得每份3个橘子,这样分更快些。 D刚刚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把15个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个橘子。这就是把15个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个。 (4)你喜爱哪种分法?为什么? 三、稳固应用 内化提高 1、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2、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

4、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3、练习三第2题。 (1)确定其次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看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当怎样做? (3)学生沟通争论汇报。 4、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5、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回忆整理 反思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培育学生敏捷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实际问题的力量,进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合作沟通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胜利的喜

5、悦。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预备: 课件 教法运用: 讲解法 分析法 引导法 练习法 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复习 1.能填几?(指名口答) ( )625 8( )38 7( )40 指名答复 通过复习稳固了旧知 二、初学新课探究新知 (初步探究)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看。 1.查找信息: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 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索的根底上进展小组沟通。沟通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下

6、列问题。 4.让生认真观看图弄懂题意。 5.让生独立思索。 6.进展小组沟通。沟通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下列问题。 引导学生在合作沟通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24=5(条)2(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安排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安排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消失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2人。45+2=22。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3人,一条3人。44+6=22。 1.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方法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安排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7、2可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用纸画月亮代表小船,用小棒代表人。 3依据摆的图列出算式。 1.培育学生敏捷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实际问题的力量,进展应用意识。 四、拓展学习 (深入探究) 1.小结:今日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学问来解决简洁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索,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安排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安排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留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2.全班沟通总结。 安排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进展沟通。 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胜利的喜悦。 五、当堂检

8、测、练习稳固 (学习诊断) 完成练一练1,2,题 第1题协作问题串鼓舞学生再次经受有余数的除法实际问题进1的过程:先弄懂题意在列式解决 1.先弄懂题意 2.在列式解决 3.指名汇报。 4.集体订正。 5.培育学生敏捷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实际问题的力量,进展应用意识。 六、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你学的好吗? 1.小组沟通。 2.指名汇报。 让学生体验胜利的喜悦。 板书设计: 租船 224=5(条)。.2(人) 答至少要租6条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教案3 一、情景设计 1、口诀接龙的嬉戏导入新课,任意指名学生对口诀。 2、( )里能填几? 3( )1

9、9 6 ( )38( )855 练习口诀 思索并填空,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嬉戏中复习以前学过的学问,为试商打下根底。 二、探究新知 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分橘子的问题,学习了用竖式计算除法,请你完成这道题218,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全班汇报沟通。 2、假如把21换成55,你会做吗?(出示分草莓情景图)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1)教师引导学生争论,每个盘子大约放几个草莓?先估量一下。 (2)教师引导学生争论: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如何检验?完成竖式。 (3)为什么商是6而不是5或7?如何答? 3、你能小结一下在“分草莓”这道题中,我们是怎么试商的?教师依据学生答复实际状况做小结。 4、

10、完成“试一试”:( )里能填几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指名一人在黑板上做出来。 三、稳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中1至5题。 第1题:创设摘苹果的情景,每组选出一名代表,任意选择一个苹果,在小组内沟通试商的方法,全班汇报。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要求正确书写竖式。 第3题:创设错误门诊的情景,让学生独立改错。 第4、5题,要求学生说出题意,独立列式,并清晰回答下列问题。 2、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完成练习。实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敏捷把握所学的学问,进一步稳固试商的方法。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教案4 教学目标: 1、用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稳固用

11、乘法宽口径求商。 2、经受探究乘、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3、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尝试不同的算法,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点。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力量。 教法: 实践探究法和演绎概括法。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详细到抽象的提升,初步培育学生抽象思维力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说出口诀。 42=65=29=63= 55=34=24=54= 204=355=123=102= 学生口算,说出得数,并说说计算时用的是哪句口诀。 2、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用乘法口诀

12、求商中的新学问。 二、互动新授 1、谈话:同学们,王师傅包子铺今日开张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例如2图) (1)谈谈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观看并收集信息。) 师:每屉蒸笼装4个包子,有6屉,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包子吗?(学生答复。) 教师追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怎样列式?(求一共有多少个包子,表示6个4相加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46=24) 师:我们在计算这道算式时用的是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 (2)教师提问: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把这个算式转变成除法算式? 学生看图,转变题目,教师出示:一共有24个包子,每4个一屉,可以装多少屉? 怎样列式?(244=6) 你是怎样想的?用的是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 (3)师:还可以怎样问?(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出示题目: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屉,每屉装多少个? 怎样列式?(246=4) 你是怎样想的?用的是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 2、探究乘、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师:观看黑板上的3道算式,你有什么发觉?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觉的规律。(依据学生探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