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综合能力检测题.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58393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综合能力检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二章综合能力检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二章综合能力检测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二章综合能力检测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二章综合能力检测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章综合能力检测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综合能力检测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综合能力检测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B )A手指 B琴弦 C弦柱 D空气2婷婷自制了一个叫做“水瓶琴”的乐器,如图所示,它是通过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而成。让水面高度不同,主要是为了敲击不同水瓶时改变发出声音的( A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传播速度3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A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 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4以下措施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D )A厦门岛内禁止燃

2、放烟花爆竹 B鼓浪屿禁止商家导游使用扩音器C地铁施工时给机器加润滑油 D部分BRT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5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时感觉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6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图所示。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 C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琴弦的振幅,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7如图是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

3、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8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D )A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B吸收了声波C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9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D )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音调变高 D抽取玻璃瓶内的空气听到瓶内的音乐声减小10下列应用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B )A小孩对着山壁喊话 B蝙蝠探测飞行途中的障碍C工人用电钻钻墙 D路旁安装隔音板

4、墙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B大声说话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D关上窗户可以减小窗外噪声的影响,说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慢12如图所示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C甲声音的响度最小D丁声音属于噪声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诗中的名句。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这是由于寒山寺的大钟受撞击发生了_振动_,在_空气_中以_声波_形式传入人的耳中,引起人耳的_鼓膜_振动

5、。14人讲话依靠_声带_的振动发出声音;蝉的鸣叫依靠_鸣膜_的振动发出声音;小提琴依靠_弦_的振动发出声音;笛子依靠_空气柱_的振动发出声音。15观察下表中两种物质的声速(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请判断:声速的大小可能与_介质种类_和_温度_有关。物质空气(15 )空气(25 )水(25 )水(80 )声速/(ms1)3403461497154316如图所示,“曾候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_振动_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_响度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17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_振动_产生的,塑料尺振

6、幅越大,声音的_响度_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音调_发生改变。18某司机在峭壁前某位置鸣了一声汽笛,经过1.00 s听到回声,回声测距是利用声波可以_传递信息_。已知声速为340 m/s,则他鸣笛处距峭壁的距离是_170_m_。19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去除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_能量_;中国传统的中医用“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_听_的意思,它是利用声波能传递_信息_。20观察图中甲、乙、丙三幅防止噪声污染的图片,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_乙_图;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_丙_图;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是_甲_图。三、实验探究题(第21题8分,第22

7、小题8分,第23小题10分,第24题4分,共30分)2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如图甲所示。(1)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_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_。(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在桌子上放一些碎纸屑_。(3)小明、小华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

8、如图乙所示的实验,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小_(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是正确的。22观察图中甲、乙所示的情景。(1)图甲喇叭放音时,纸盆上的黄豆“翩翩起舞”,说明_发声体在振动_。(2)图乙用棉线连接“土电话”并张紧棉线,能实现10 m间通话,这表明_固体能够传播声音_。(3)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表明_细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比棉线更好_。(4)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中间的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棉线无法随声音振动,也就不能传声了_。23在学习吉他弹奏的过程

9、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下表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他们找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铜600.76B铜600.89C铜601.02D铜800.76E铜 801.02F铜1000.76G钢801

10、.02H尼龙801.02I尼龙1001.02(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A_、_B_、_C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A_、_D_、_F_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保持琴弦的横截面积、长短、材料都不变,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拨动琴弦进行辨听_。(3)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探究方法是_控制变量法_。24下面是八年级三班学生在课外做“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活动时记录的一些内容:A器材

11、:一个能发声的电子铃,一个鞋盒,待比较的材料(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他材料)、一把长卷尺。B步骤:小明先用衣服包好电子铃,放入盒内,让其发声。再安排一位同学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铃声时为止,用卷尺测出同学到盒子的距离。分别用其他材料完成上述步骤。提问:(1)小明是通过_比较声源到听者的距离_的方法来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2)小芳认为:比较的时候,远离的方向要相同,因为风向不同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请你想一想,还要保持哪些因素相同呢?写出两个:_声源相同、观测者相同_。五、综合应用题(11分)25打靶时,靶子到打靶人之间的距离是340 m,子弹离开枪口后经过1.5 s打靶人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若不计空气阻力,求子弹离开枪口时的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340 m/s)解:中靶声传播的时间t声1 s,子弹飞行的时间t弹tt声1.5 s1 s0.5 s,子弹的速度v弹680 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