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检测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建议.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0581749 上传时间:2024-03-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桩基检测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桩基检测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桩基检测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桩基检测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桩基检测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桩基检测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建议.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桩基检测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建议随着我国城乡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桩基工程越来越多,因而桩基工程检测技术也就成为一个热门而得到广泛重视。特别是近10年来,检测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检测技术更加趋于成熟和先进,有关桩基工程检测的标准、规范相继发布、施行,使桩基检测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对保证工程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目前我国从事桩基工程检测的单位有700家以上,从事桩基检测仪器制造的单位有10余家,动测仪器的软件、硬件水平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桩基工程检测的若干问题 1.1 对成孔检测的重要性认识就完整的意义来说,桩基工程检测技术应包括成孔后检测和成桩后检测两大部分。我国桩基检测技术发展的特

2、点是成桩检测技术优于成孔检测技术。从防患于未然的观点来看,桩的成孔检测应比成桩后检测更为重要。1.2 静载荷试验是桩基检测的评价标准在成桩检测技术中,静载试验工作仍应加强,不能为了省钱、省时而减少动静对比试验。在桩的动力检测方法未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桩的静载试验仍是桩承载力检验值可靠的评定标准。在桩承载力检测问题上,任何企图以更省力、更省时的方法来得到与静载试验同等效果的想法,是不现实的。1.3 动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建设部建建1993418号文关于工程桩动测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有关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1999年下半年共同完成了第1批工程桩动测单位的复查工作。复查

3、采用资料复查、面试答辩和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复查中发现目前动测工作尚存在下列主要问题:1.3.1 动测人员方面 (1)个别检测部门领导却由非检测部门的上级任命;(2)个别单位人员较多,素质还有待提高。1.3.2 动测仪器方面 (1)个别单位使用的仪器性能老旧,不能满足桩基动测仪的有关标准、规程的要求;一些单位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的传感器采用速度计,造成检测波形质量不高;(2)仪器没有贴准用标签;(3)仪器周期检定执行情况差。1.3.3 动测报告(1)执行规范不严肃1.采用非规范规定的检测方法出报告;2.抽检数量未能满足有关规程的要求;3.动测报告中的专业术语、计量单位不符合规程规定。(2)动测

4、报告中的实测波形质量差1.一些单位采用低应变推算承载力的报告中,没有提供实测波形或仅列出代表性的几根桩的波形;2.低应变完整性检测的波形质量差,多为速度计测得,波形振荡严重,图上无坐标标记,检测结论的随意性大;3.声波透射法报告中的波形图大多偏小。(3)原始记录1.出具的检测报告无编号;2.符号大小书写不规范。(4)报告结论正确性1.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以振荡波形出报告,结论的随意性限大;2.低应变检测推算承载力时,报告中无实测曲线、无计算公式、无参数取值(动静对比值、调整系数等),仅有最终承载力值,基本上属所谓暗箱操作;3.高应变检测的曲线拟合质量不高,拟合时间段长度不够,参数取值不合理,Jc

5、值大小随意取,很不严肃。(5)报告签名 不用手签,却采用打印;个别单位出现无证人员签字。1.3.4 管理制度 个别单位在复查时尚未进行过计量认证;用户对报告提出异议时的处理制度太简单,可操作性差。1.4 规范之间的协调问题如前所述,目前我国桩基检测技术标准已初步建立了完整的体系,但各本标准、规程之间缺乏协调、衔接,适用范围不够明确,甚至出现重复、矛盾、遗漏之处。 展望与建议 2.1 关于检测人员为加强对桩基检测工作的管理,提高检测人员的素质,确保检测工作本身的质量,必须重视检测队伍建设,提高政治、思想、业务素质,加强纪律性,防止违法乱纪现象发生。严格检测人员考核制度(特别是审核人),检测人员必

6、须符合3个方面的要求:(1)具有规定的相关专业学历;(2)具有从事检测工作的实际经历;(3)检测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与考核。2.2 对检测单位进行动态管理(1)根据检测单位人员素质、设备能力、检测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采用资质分等级管理。(2)改进资质复查办法,除常规的审查外,桩基工程检测单位每年应提交年度技术总结,上报主管部门,内容应包括:(1)本年度检测概况,不同检测方法的桩数,不合格桩的比例,承载力动静对比和桩身缺陷验证资料;(2)反映本单位技术、管理水平的论文和资料;(3)下一年的规划和工作要点。2.3 大力做好现行标准、规范的宣传贯彻工作(1)在现有检测标准的实施和实施监督中,做好人员培训

7、,学术、技术交流工作。(2)强化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严格执行标准、规范的各项规定。检测单位应订出符合本单位实践的实施细则。2.4 理顺各种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2.4.1 加强成孔检测工作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中管理力度的加大,施工监理制度的推广和完善,桩基检测中的成孔检测必将日益加强。实用、高效的成孔检测手段,特别是孔底沉渣厚度测定仪器的研究、开发,将成为迫切的任务而提到日程上来。2.4.2 正确认识各种检测方法的合理应用范围(1)在动测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静载荷试验仍将作为桩基要检测的最基本、最可靠的方法而长期存在。(2)动测只是作为静载试验的补充,是工程桩验收的手段之一。动测确定承载力的方

8、法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以低应变法推算承载力的经验成份过大,至少不宜普及推广应用,一些单位的推算承载力的检测报告中无实测曲线、无计算公式、无参数取值,以致沿海地区各省市都已不再采用低应变动测推算承载力。(3)鉴于目前国内外桩基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静载荷试验和钻孔取芯法作为检测依据,高应变动测法可用于工程桩承载力检测,低应变反射波法和声波透射法作为桩基质量普查手段的做法是符合国情的,安全可靠的。2.5 编制全国性的桩基检测技术规范的必要性建议在各地已经开始着手编制有关桩基检测的地方法规情况下,应尽快启动编制全国性桩基检测技术规范,以加强规范管理。该规范应具有可操作性,着重解决下列问题:(1)明确规定各种检测方法的功能和适用范围;(2)提出按桩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检测方法的先后顺序、抽检数量;(3)明确规定出现不合格桩时的验证手段、扩大抽查项目、方法和数量直至得出评定结果。近年来,我国桩基检测技术无论在软件或硬件上都已取得了公认的成绩,相信在新世纪来临之间,通过同行的共同努力,检测技术必将取得更大的进展,为桩基检测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