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36].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0579523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3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3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3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3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3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36].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人教五四学制2011课标版(部编) 设计人:何朝敏 课题名 : 古对今课时数:1设计意图:古对今 是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旨在以对韵的形式识字。对韵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已有初步了解。古对今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更加丰富,包括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识字密度较高。作为“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新增加的一篇课文,它既是识字教学的材料,又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本课设计依据文本特点,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

2、生从汉字起源处了解汉字特点,通过象形字的特点科学地识字,且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引导学生在感受汉文字的结构魅力的同时,领略汉语言音韵节奏的和谐之美,从而激发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由衷热爱。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1.复习“圆、朝、寒”等12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在朗读中感受汉语言的对仗美、音韵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难点: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的同时,更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快乐识字。 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清单第一板块导入课题,明确目标。 介绍“对对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与我们现在的关系。1. 古代私塾教学中师生对

3、对子的故事。2. 对对子与现在我们生活的关系。 对对子,跟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对子有多种形式,有春联、寿联等。引导学生说街上各种店铺门前的对联 ,这些对联分别贴在什么地方,作用是什么。 师: 今天,我们学习的古对今这篇课文,也就是一首对韵歌,里面的句子,全部都是对子。 3.初探对联的特点。 听小故事、参与讨论对对子与我们今天生活的关系。第二板块诵对联1.老师教读一遍课文。2.讲解这一课的学习方式:诵、读、作。3. 生齐读一遍课文。学习“古对今,圆对方”:1.出示图片:古代街市和现代的车水马龙,让学生猜是本课的哪一个对子。(古对今)2.图片圆形建筑和方形建筑,学生猜对子(圆对方

4、),复习生字“圆”。学习“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1. 通过图片学习“严寒对酷暑”, 感性认识这组对子的字面意义。2. 用字源识字法学习生字“寒、暑”。3. 学习“春暖对秋凉”。4. 复习生字“春、暖”。(会意字特点)5. 讲解对子字数方面的知识:一字对、二字对、多字对。6. 学习“晨对暮,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通过图片以及生字“晨、暮、雪、霜、朝”象形字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在学文的同时认字,真正理解这些生字所代表的事物。学习“桃对李,柳对杨,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1.复习生字“桃、李、柳、杨、莺、燕”,均利用会意字特点,把字义跟课文内容结合起来教学。再讲对子词性相对的特点,问

5、把“柳对杨”改成“柳对房”行不行呢?学生思考并回答。2.总结、背诵全文。3.练习对对子:天对_,雨对_。大陆对_。 山花对_,赤日对_。 雷隐隐,_。日下对_。 风高秋月白,_。 牛女二星河左右,_。 人间清暑殿,_。 第三板块读读一读对联背后的有趣故事天对鸡屎苏东坡改对联重新立志 思考、理解、表达讨论辨析、深度理解。第四板块作(创作对子)自己创作对子山对( ) 海对( ) 雨对( ) 绿对( ) 星对( ) 牛对( ) 讨论思考,表达,归纳理解。第五板块布置作业听歌曲声律启蒙,布置作业:学唱声律启蒙。听和学唱。教学反思低年级学生对节奏非常敏感,听到韵律感强的儿歌就会不自觉地跟读。对韵歌是由字

6、组词,再串词成句的,含有非常微妙的语言节奏。学生在节奏诵读中感受到了语言本身的乐趣,更好地把生字的音、形、义融合于记忆,进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微妙过程。学生在一次次形式不同的诵读中多次巩固识字,既提高了识字的效率,也能更好地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会对韵的文理逻辑关系。对韵歌由一组组短小精练的对子组成,易读易记,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极佳文本,教师要始终把教学生识字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同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对韵歌并不只是简单的识字教材。教师在依托这类文本进行识字教学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中国汉字的韵律美,感受韵文语言的魅力,传承经典,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