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练习岳麓版必修3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0578574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练习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22-2023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练习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练习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练习岳麓版必修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练习岳麓版必修3 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孔子1、2老子4、5综合3、6一、选择题1.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这位思想家秉承的理念是()A.克己复礼B.仁者爱人C.无为而治D.为政以德解析:A材料大意是齐桓公的行为维系了传统的等级秩序,其行为合乎礼。而晋文公僭越礼制,是个诈谋的国君,体现了孔子要求的“克己复礼”思想。2.(2018天津期末)史记记载:“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

2、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这反映了孔子()A.重视思想教化使人向善B.强调礼制稳定社会秩序C.推行仁爱缓和社会矛盾D.恪守中庸之道治理朝政解析:B材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反映了孔子强调克己复礼,主张维护等级秩序,是孔子礼的思想体现,而非仁、教化与中庸,故B项正确。3.(2018湖南长沙期末)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A.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B.孰优孰劣十分明显C.折射出

3、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D.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解析:C孔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其时代背景并没有不同,故A项错误;孔子的“重人”和老子的“崇道”并没有本质上的优劣之分,故B项错误;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而老子则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这很明显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故C项正确;孔子和老子的哲学观,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背离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D项错误。4.“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材料表明老子()A.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B.认为矛盾双方不能互相转化C.政治上倡导“无为而治”D.旨在探讨宇宙本原解析:

4、C从材料可以看出,老子认为“民之饥”“民之难治”“民之轻死”等现象都是由统治者造成的,正是因为统治者的过多干预才出现了种种社会问题,基于此老子反对统治者对百姓的过多干预,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故此题应选C项。5.安徽无为县始建于隋朝,县名取“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之意。该县名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的主张,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解析:A由“无为而治”可知体现了道家思想,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为

5、政材料三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请回答:(1)据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2)概括材料二、三政治主张上的异同。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阅读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一反映了孔子“克己复礼”的基本主张,材料二反映了孔子以德治民,反对任意刑杀的主张,材料三反映了老子“无为而治”的主张;其次是明确题目要求:第(1)问要求“据材料一的观点”“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第(2)问则要求在概括材料的基础上,比较政治主张上的异同。答案:(1)春秋时期,井田制逐渐瓦解,诸侯争霸,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希望按照周礼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2)相同: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不同:孔子主张德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