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3年级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0576867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3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3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3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3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3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3年级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3年级数学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3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4、例5,“练一练”和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受初步熟悉“倍”的过程,联系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个几”和“倍”的联系。 2、在熟悉“倍”的教学活动中进展数学思索,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培育学习数学的乐观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预备: 圆片数个,例5花图、线段图等。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新课 1、依据教师的要求摆圆片。 (1)第一行摆3个圆片,其次行比第一行多摆4个,其次行摆几个圆片? (2)第一行摆3个圆片,其次行要摆2个3,其次行摆几个圆片? (3)第一行摆

2、3个圆片,其次行摆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其次行摆几个圆片?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师演示:第一行圆片摆了3个,其次行摆跟它同样多的3个,这时其次行的个数就是第一行圆片的1倍。请你也来摆一摆:其次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1倍。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察指导,要求学生边摆边想:1倍该怎么摆? 3、题目要求我们其次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请你想一想接下去该怎么摆?(学生动手操作后)谁来说一说其次行圆片摆了()个()。 4、完整地说一说:第一行圆片有3个,其次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其次行摆了2个3。 5、假如教师要求你们其次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又该怎样摆呢?假如是6倍呢?1倍呢?

3、(学生依据教师的要求摆圆片,并完整地复述:第一行圆片有3个,其次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其次行摆了()个()。 6、稳固练习: (1)其次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 其次行摆()个(),其次行一共有()个圆片。 (学生先独立摆一摆,再说一说。) (2)其次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其次行摆()个(),其次行一共有()个圆片。 (学生独立操作,并能完整地说一说。) (3)其次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 其次行摆了()个()。 (4)其次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 其次行摆了()个()。 三、教学例4、例5 1、教学例5 (1)直接出例如5。 (2)谁来说一说:菊花的朵数是月季

4、花的()倍。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完整地说一说:月季花有2朵,菊花有3个2朵,菊花的朵数是月季花的3倍,菊花一共有6朵。 (3)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2、教学例4 (1)出例如4。 (2)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你是怎样想的? (3)谈话:假如我们把灰带子的长看作1份,花带子的长就是这样的4份,(教师边讲边将花带子与灰带子进展比拟)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4倍。 (4)在花带子的后面再添上一段,现在花带子的长有这样的几份,那么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呢?再添上2段呢? (5)在灰带子的后面加上一段。 我们把现在灰带子的长看作1份,那么花带子的长就有这样的几份?现在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

5、的几倍?你是怎样想的? (6)我们把现在灰带子的长看作是1份,那么花带子的长就有这样的几份?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你又是怎样想的? 四、应用拓展 1、白皮球 花皮球 花皮球的个数是白皮球的()倍。 2、学生独立思索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谈话:教师要求花皮球的个数是白皮球的2倍,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拿去花皮球的2段,也可以给白皮球加上一段) 4、请你也来设计一道类似的题目,同桌一个人出题,另一人依据同桌的意思画一画,摆一摆,再说一说。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什么新的本事?跟同桌沟通一下你的想法。 #503850小学3年级数学教案2 一、教材 (一)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

6、册第71页例1、例2。 (二)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倍的熟悉”是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从这里开头教学有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例1、例2是首先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维方法。教材以让学生实际操作为根底,联系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做到由浅入深,由详细到抽象,内容安排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拟得到的。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力量目标:培育学生观看、推理、迁移的力量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力量。 情感

7、目标:培育学生擅长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育他们创新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倍”的概念,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难点:理解“倍”的概念与除法含义的联系。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 依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纳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沟通等教学手段,创设肯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自觉主动地猎取学问。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学问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详细意义。 学法: 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运用独立思索和合作沟通相结合

8、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索过程。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景,寓学于情 由于“倍”的概念比拟抽象,学生不简单建立表象。所以,课的开头从比拟梨和苹果的个数开头,让学生看图说话比拟两数之间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引出要学习新课内容倍数关系。 (二)探究新知 1、熟悉倍,建立倍的概念 通过3个梨和6个苹果的比拟,圈一圈,发觉6个苹果即为2个3,从而引出苹果的个数是梨的2倍。接着再逐一削减梨的个数,让学生说一说苹果与梨的倍数关系,最终比拟3次的变式提出:苹果都是6个,为什么每次分的个数都不一样呢?让学生思索、争论,初步感受到苹果是梨的几倍,要以梨的个数为标准,苹果有几个

9、这样的几份,就是梨的几倍。 2、感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画一画,让学生感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再画之前,让学生思索:怎么画才能一眼看出圆形是三角形的几倍?再通过比拟上面的两题:的个数都是的2倍,为什么第一次画4个,其次次画8个?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得出:的个数不同,也就是标准不一样,所以它的几倍也不一样。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求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个几。 (三)练习提高 稳固练习,是本节课学生消化学问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加深理解倍的概念的环节。我一共设计了四道练习,习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意图翻开学生的思路,更让学生在分析、解决疑难时再一次明确几个几与几倍的关系。同时

10、设计时注意一题多用,盼望能的发挥习题的作用。 第一题练习让学生承接上面的画一画,自己编出一道倍数关系的图,在编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把谁当做一份,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再通过展现作品,在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对倍的熟悉。 其次题练习设计为选择题,让学生在对与错的辨析中,进一步明确倍的概念。 第三题练习为说一说,出示4个数字,让学生选择两个数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从形象详细的图形到抽象的数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小小的飞跃,通过这样的练习能熬炼学生的数感。 第四题的练习是一道提高练习,将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拓展到三个数,需要学生更有序的进展思索。 #503849小学3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倍的

11、熟悉 教材解析: “倍”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比拟抽象的概念。这一内容是在学生把握了表内乘法和初步熟悉了除法意义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倍数、分数、比例等学问的根底。教材选取了教师带着同学们到大海边采集贝壳标本的情境,以解决问题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沟通,初步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沟通“倍”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知道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观看、推理、迁移的力量,进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力量。 教学目标: 1、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倍”的意义,知道解决一个数是

12、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在比拟两个数量时沟通“同样多”和“1倍”的联系以及“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3、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观看、推理、迁移的力量以及语言表达力量。 4、通过详细的生活情境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乐于动脑的良好习惯,体验胜利的欢乐。 教学重点: 建立“倍”的概念,知道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贝壳图片,练习作业纸,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供应素材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爱去海边玩吗?今日科技小组的同学正在

13、海边采集贝壳标本呢,咱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收获吧!(出示情境图)认真观看,你发觉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完整地说一说)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沟通反应问题。 预设一:学生可能提出有关和、差的问题,说明:同学们提的是我们以前学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和、差关系的问题。 预设二:学生可能提出有关倍的问题。 (说明:预设二是依据上课环节中学生提出倍的问题这一生成而设计的。) 3、谈话:王晶也提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生齐读问题,师板贴问题。 4、谈话:读完后,你有什么问题吗?(生可能提问:什么是倍?)是啊,倍的学问咱们以前没有见过。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讨论它,和倍做朋友。 板书课题:倍的熟悉。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爱的海边拾贝壳的情境导入新课,简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为新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利用课件出示的问题,导入新课,提醒课题。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操作演示,初步熟悉倍的意义。 1、谈话: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遍问题。(生齐读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指生说) 2、摆一摆:用你手中的学具把王丁和李飞的贝壳数摆出来。 生操作学具,师巡察指导。 沟通展现摆法。 3、观看:李飞拾的6只贝壳和王丁拾的3只贝壳有什么关系。 预设一:(1)李飞拾的贝壳数比王丁拾的多3只。 (2)王丁拾的贝壳数比李飞拾的少3只。 预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