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篆刻(一)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057443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课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篆刻(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十四课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篆刻(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十四课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篆刻(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十四课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篆刻(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十四课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篆刻(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四课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篆刻(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课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篆刻(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课 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篆刻(一)一、 课题的提出1、 课题的界定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2、 研究目的意义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动了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2、模式。而校本课程要充分发挥本校、本地区的特色。篆刻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篆刻的意义在于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清代篆刻家邓石如曾曰:“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计白当黑,奇趣乃出,治朱文印以文字为实体,以笔划间的空隙为虚处,而白文印则反之。于是,在章法构成上,当虚中有实,实中含虚,互为呼应。如同中国道教之太极图,阴阳两极构成了大千世界、阴阳调和,则气象万千,万物兴焉,一派天趣尽现。3、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省内外很多学校开始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其中有学校也有美术绘画,欣赏方面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但至今还没有发现“篆刻”方面的开发研究。二、 理论依据1、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对国家

3、课程的有针对性的补充,是实现课程三级管理的有力措施。2、 一个学校的发展要背依本国的深厚文化积淀和个性多元的地方文化特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样的学校才有活力,才有良好的办学效益。3、 学校施展特色学校建设的五个策略,即“以营造氛围来推动特色建设;以教育科研来支撑特色建设;以师资建设来保障特色建设:以课题教学来彰显特色建设;以校本课程来丰富建设。三、 研究原则(一) 、两结合原则校本课程虽然是由学校为开发主体的课程,而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的支持。因此,我们认为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美术教书,学校二者的结合。(二) 、学校特色原则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4、,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它的主要开发者是教师,它要解决的课程问题反映出学校的特点和条件,它所贯彻的是本校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从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三) 、以生为本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它充分考虑到时代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适应学生不同性格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因此,在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时,要注重建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的课程运行模式。在课程开发的各个阶段,特别是教学内容、形式的选择都应顺应顾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审美水平和发展需求,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在课程计划中体现学生学习和发展

5、的主动权。四、 研究目标本课题是利用乡土资源篆刻开发的校本课程,将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美术教学相结合,拓展国家课程内容,有利于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特别是运用篆刻制作的各种材料、制作出不同效果的印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促进学生多种感观的协调起了很大作用。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教师,建立篆刻制作与欣赏的一系列理论,可以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从而使学校美术教育形成良性循环。五、 研究对象、方法及手段1、 实验对象:高一、二全体学生2、 实验方法:行动研究法相关活动的记录及分析 经验总结法回顾、总结、反思研究过程,并形成结题报告3、

6、 检测手段:参加篆刻制作比赛获奖4、 课时:6课时六、 研究内容1、 周玺印:秦朝以前,不论官印或私印都不称为印,统称为“玺”。这是中国印章最早的名称。玺有大有小,大的几寸见方,小的只有几分。印质有铜有玉。玺印采用大篆、箍文、布局松而不散,舒展自如,气势雄健挺拔。小玺则比较清丽。2、 秦汉官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混乱的六国文字作了改革,制定了统一的字体小篆。在当时社会中,小篆是规范用字,因此也是印章上的规范用字。秦印的形式与以往不同,四周多采用“田”形框。印文平均分配在框内。3、 唐宋以来的官私印:唐代印章仍用篆体,但和六朝以前有很大区别。秦汉印印文多用谬篆,刻白字。唐代因用印色直接盖在棉纸

7、上。官印一律采用朱文,当时也有人用隶书入印。4、 宋代官印接近唐代,但到金代则用【九叠篆】入印。宋元私印变化很多,用途广泛,质地除铜、玉外,又增用象牙、犀角之类。当时并且能看到朱江印泥在书画作品上,产生艺术效果。5、 明代官印也沿用【九叠篆】,尺寸比宋代、元代更大。多数是阔边粗朱文。6、 清代官印半边用汉篆,半边用满文。常设正规官,官印是方形临时派遣的官,官印是长方形,叫做“关防”。七、 篆刻的流派1、 徽派2、 浙派3、 四绘八家(丁敬、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钱松、赵之琛)4、 晚清名家(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八、 现代篆刻名家1、 齐白石2、 王贤3、 邓散木九、 篆刻工具与材料(

8、一) 、工具:印刀;笔墨、砚;砂纸;印床、印刷、棕帚、拓包;印规;印筋;玻璃小镜,其他(印盒/印套)(二) 、材料:有铜、石、金、玉、木、牙、骨、砖、有机玻璃制品等。(三) 、有关印石概略介绍:1、 青田石2、 寿山石3、 昌化石4、 赤峰石5、 宁波大松石6、 天台山宝花石7、 温州平阳石8、 萧山红石9、 册山掖县之菜石10、 福建蒲田石11、 湖北荆石12、 陕西煤精石13、 河北房山石14、 河北丰润石15、 内蒙古巴林石(四) 、印泥红色一般为朱砂、朱膘、广瞟等(五) 、印稿纸毛边纸、拷贝纸、生宣纸、连史纸、印谱纸、卡边纸(六) 、执刀法执刀如同执笔,以拇指、食指、中指执字,无名指、

9、小指辅于中指之后,角度约45(七) 、选印石知识(八) 、石章抛光法(九) 、怎样写印章1、 反写法2、 水印法(十) 、怎样摹印运刀法冲刀/切刀(十一) 、怎样刻白文印和朱文印实践练习(十二) 、怎样临刻古印/名家印,并检查临刻效果实践练习(十三) 、探讨书法与刻印的关系传统有“七分篆三分刻”,讲究章法篆刻(十四) 、篆刻常用章法要领1、 平正、均落2、 疏密统一3、 巧拙、粗细4、 增减、重复5、 挪法、呼应6、 盘曲、变化7、 穿插、笔8、 留红、空白9、 离合、变形10、 文、合文11、 草、隶、楷外文字12、 加边、界划(十五)、十宜十忌十宜:1、 比划,字多的印宜排的安详2、 比划少的印宜排列得沉着3、 方笔方形字宜丰满4、 圆笔或圆形笔宜挺劲5、 单笔无所依者挺而略带濡涩6、 有相同的比划的字宜紧凑而排列得又参差7、 多转折之字宜灵活8、 字的横划或直接宜刻得浑厚9、 朱文一般宜刻得秀劲10、 白文一般宜刻得质朴十忌:1、 笔划方正忌板2、 笔划圆转忌滑3、 字数少忌散漫4、 字数多忌杂乱5、 巧忌纤媚6、 拙忌狂怪7、 笔划廋忌单薄8、 笔划肥忌臃肿9、 笔划转折忌露角10、 字之起笔,终笔忌尖而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