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例题教学开展变式探究(教育精品)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0574206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例题教学开展变式探究(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优化例题教学开展变式探究(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化例题教学开展变式探究(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例题教学开展变式探究(教育精品)(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化例题教学 开展变式探究 一堂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教学设计与思考 施慧丽变式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变式,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命题进行合理的改变,这种改变可以是概念性变式,也可以是例题性变式,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对学生学习对象本质属性的理解,同时对已有的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内在联系。下面笔者就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第三课时)这一教学内容来谈谈例题性变式教学的设计与反思。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课时基本不等式,第二课时利用最值定理求代数表达式的最值之后,几种典型形式的求最值,是基本不等式应用的深化和提升。例题:设计目的: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本质是观察题中所给的结构,此题是“给和

2、求和”型结构,对于不少初学者来说,第一思考是由已知条件得到关于的最大值,再根据最大值得到关于的最小值,这种方法运用了两次基本不等式,但等号不能同时成立,这是一种典型的错误。此时可引导学生观察,题中的四项有两项积为定值,可两式相乘,再利用一次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即可得出答案,此种方法简称“1”的代换。此题还可以采用消元法构造函数解决。变式1:设计目的:变式1关键是对数值“2”的处理可以,将“2”化归为“1”,与例题本质一样,可以用“1”的代换处理.变式2:设,若的最小值为_.设计目的:变式2仍是“给和求和”型结构,将变式2中的条件、结论置换了,利用实数中乘积的交换律,两式相乘后结构一样,所以仍可以用

3、“1”的代换解决.变式3:已知,且,则的最小值为_.设计目的:变式中出现“和”与“积”两个结构,要解决“和”的最小值,条件等式中出现三项,可以等式两端都除以表达式“”,化归为例题解决.变式4:已知,且,则的最小值为_.设计目的:题中所给结构与变式3一样,同样可以用“1”的代换解决。再引导学生观察题中的数值特征,会发现已知条件中的“和”与要求结论中的“和”一致,可以通过基本不等式建立不等量关系,再利用等式消去“积”,构造关于“和”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范围,进而求其最值.变式5:已知且满足则的最小值为 _.设计目的:变式5与变式4的区别是条件中多了一项常数,变式4的第一种解法已经不适用了,可以用第

4、二种解法处理。变式6:已知,则的取值范围是 .设计目的:此题结合变式3与变式5,两个“和”不一致,且条件等式中多了常数项,变式4的两种方法都不能够解题,可以通过消元法构造函数,再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一道例题及六道变式题目,灵活的将一些结构相似的题目串联了起来,由此发现有些题目本质是一样的,有些题目有些许差别,解题方法就截然不同。将这些题目放在一起,让同学们比较中鉴别,掌握每一类题的题型特征,认识庐山真面目。变式是一种灵动,它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灵性,经验与智慧,变式要求教师要能融会贯通,对知识的立意境界层次要高。课堂上利用变式教学,这个环节为学生理解而变,为学生掌握而变,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推广,拓展和引申,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去体验,去发现,产生思维的火花,暴露其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的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而打造高效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