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大附中2012届高三2月月考语文.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0574047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2届高三2月月考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2届高三2月月考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2届高三2月月考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2届高三2月月考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2届高三2月月考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2届高三2月月考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山大附中2012届高三2月月考语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山大附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2012、2) 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散文写作中,最有兴味的或许就是笔调了。笔调,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现代散文中,有一种甚为风行的笔调,就是闲话笔调。胡适曾说:“白话散文很进步了。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这一类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含着深刻的意味;有时很像笨拙,其实却是滑稽。这一类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了。”可见所谓闲话笔调就是谈话风格的,或者说用谈话方式来作文。此种笔调经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提倡,便有

2、了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之说。此种谈话风格的小品文笔调,林语堂甚为醉心,并在许多文章中反复申说。林语堂因甚为欣赏谈话风格的行文,还力主扩充散文的篇幅,但要以此来挑战古文的简洁,就不足为训了。用谈话方式来作文自然是很好的,但作文毕竟不完全等同于谈话。若是真将那种谈话过程记录下来,也够得拉杂,更不用说话题的游移了。梁实秋先生力主行文的简练,就要明智得多。呼应于周作人的说法,林语堂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但又格外地张扬了幽默。幽默可为行文增添风趣,但若过分大张旗鼓地提倡,则本身可能成为一个幽默。闲话笔调是散文中较为自然的言说方式。此种笔调是用说话来交流的,心中存有一个交谈的对象,如此即可

3、展开交流。至于所谈的题目并未限制,照林语堂的说法,正是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所不谈。不过,作家的言说仍不离心灵或性情,因而所谈的题目也是有喜恶的。但不妨假定读者那方面也有同好,如此即可达成沟通。此种笔调虽说有一种涵盖作用,但并不碍于各人的谈论,并非千人一面,可各有面目。比如周作人的创作以闲适为主,从而讲求所谓生活的艺术。但在退隐的心态下,也不无书斋生活的苦闷,于是于闲适中渗出一股苦味来。林语堂虽说倾心幽默,倒也率意而谈,不无名士作风。至于以幽默见长的,或许要算梁实秋。但梁实秋也是心存雅致,幽默只不过是用来抵斥种种不雅的,所谓相反相成是也。而老舍,为幽默而幽默,则并不见佳。他显然是过于着重幽默了,

4、并以之作为作文的主旨,却有可能落入油滑。其实,幽默表现于文中,多是一种点缀,可为行文增添谐趣,但若要从头到尾地幽默下来,就往往吃力不讨好。因而即便同是闲话笔调,也可各有不同的,这才是真正的个人笔调。但个人应当以自我说话,而自我又处于大我与小我之间,这就得把握其中的分寸。比如周作人将载道与言志对立起来,从而将写作完全地由载道转为言志,却又囿于个人的性情,所得就小了,因此小品文也就沦为小摆设。其实,言志与载道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社会生活的特点就是形成了各种观念,也可谓各有其道。文中若尽是载道口吻,实则就是充当了各种观念的传声筒,这就在文中丧失了自我。但若想将自我完全游离于各种观念之外,恐怕也不现实

5、,正如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一样,各种观念或道对人也有一种约束作用。郁达夫曾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的强。”换言之,重个性,这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散文。若抹去个性,从而充当某种观念的传声筒,仍又是载道之文了。在散文中,笔调确乎是个人的。而所谓的个人笔调,就是要在散文中形成独具个性的言说方式。 (选自吴永福散文中的闲话笔调有删改)1.下列关于“闲话笔调”的叙述,正确的一项( )A、闲话笔调深受林语堂的喜爱,但他的文章过于拉杂,有话题游移的缺点,不及梁实秋先生的行文简练。B、闲话笔调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采用谈话的方式和读者进行心灵或性情等

6、方面的交流。C、闲话笔调是现代散文创作中非常流行的,是由周作人、林语堂、胡适等作家提倡的一种创作风格。D、闲话笔调散文的言说方式中比较自然的,所写的都是身边平凡的小事,却包含着丰富的意蕴。2、以下关于各个作家创作风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作人以闲适为主,但在闲适中也带有书斋的苦闷。B、林语堂追求幽默,但是率意而谈,体现出名士作风。C、老舍为幽默而幽默,刻意为之,适得其反,有一股油滑之风。D、梁实秋行文简练,文章雅致,用幽默来抵斥种种不雅。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用平淡的谈话方式来包藏深刻的意味是我国现代散文的一大特点,这是白话散文最重要的进步。B、一个

7、作家是否成熟,关键是看他是否形成了真正的个人笔调,这种笔调的表现各有不同。C、因为用谈话的方式来写,便没有古文那样简洁,所以闲话笔调的散文篇幅往往都很长。D、文中如果都是载道口吻,就在文中丧失了自我,所以写作应该由载道转为言志,表现作者个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徐梦莘,字商老,临江人。幼慧,耽嗜经史,下至稗官小说,寓目成诵。绍兴二十四,年举进士。历官为南 安军教授。改知湘阴县。会湖南帅括田,号增耕税,他邑奉令惟谨。梦莘独谓邑无新田,租税无从出。帅恚其私于民,欲从簿书间攈摭其过,终莫能得,由是反器重之。寻主管广西转运司文字。时朝廷议易二

8、广盐法,遣广西安抚司干官胡廷直与东西漕臣集议于境。梦莘从行,谓:“广西阻山,止当仍官般法,则害不及民。广东诸郡并江,或可容客贩,未宜遽以二广概行。”议与廷直不合。廷直竟遂其说,以客贩变法得为转运使。梦莘既知宾州,犹以前议为梗法,罢去。不三年,二广商贾毁业,民苦无盐,复从官般法矣。梦莘恬于荣进,每念生于靖康之乱,四岁而江西阻讧,母襁负亡去得免。思究见颠末,乃网罗旧闻,荟萃同异,为三朝北盟会编二百五十卷,自政和七年海上之盟,讫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之毙,上下四十五年,凡曰敕、曰制、诰、诏、国书、书疏、奏议、记序、碑志,登载靡遗。帝闻而嘉之,擢直秘阁。梦莘平生多所著,有集补,有会录,有读书记志,有集医录

9、,有集仙录,皆以“儒荣”冠之。其嗜学博文,盖孜孜焉死而后已者。开禧元年秋八月卒,年八十二。(选自宋史徐梦莘传)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耽嗜经史 爱好 沉浸其中 B号增耕税 命令C梦莘恬于荣进 热衷 D擢直秘阁 提拔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梦莘心系百姓的一组是(3分)独谓邑无新田,租税无从出 广东诸郡并江,或可容客贩梦莘既知宾州,犹以前议为梗法 未宜遽以二广概行思究见颠末,乃网罗旧闻 民苦无盐,复从官般法矣 A B C D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梦莘小时候就表现得与众不同,他聪明异常,喜好读书,涉猎极广,上自经史,下到野史小

10、说,他都过目成诵,真可谓敏而好学。B徐梦莘为人正直、实事求是,他担任湖南湘阴县县令的时候,不惧怕上级的高压,因为自己所管的湘阴县没有新增耕田,坚决不增加租税。C关于改变二广盐法的议论,徐梦莘的主张是正确的,他的主张与当时的主管者广西安抚司干官胡廷直的观点不合,但最终被胡廷直采纳。D徐梦莘的一生可谓嗜学博文,孜孜不倦,死而后已,他留下很多著作,有会录读书记志集仙录等。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实在令人钦佩。7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帅恚其私于民,欲从簿书间捃摭其过,终莫能得,由是反器重之。(5分)(2)梦莘既知宾州,犹以前议梗法,罢去。(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

11、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 9题。淇上送赵仙舟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空伫立。8请用几个词语概括这首诗诗人所经历的情感阶段,诗人在表达感情时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一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6分)9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犹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更好?为什么?(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谐之言曰:“ ,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2)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3) , 。中军置酒饮归客,

12、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划勾。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永远的门 邵宝健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蛾。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你早。”他向她致意。“出去啊?”她回话,擦身而过

13、,脚步并不为之放慢。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庄。衣饰虽时髦又很素雅。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肩胛,瘦削的手。只有那双眼睛大大的,总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

14、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屋子里。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了。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那只花瓶永久性的位置。除此之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秋季的一个微雨的清晨。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潘雪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