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丹略微地仰视苍生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0572814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敬一丹略微地仰视苍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敬一丹略微地仰视苍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敬一丹略微地仰视苍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敬一丹略微地仰视苍生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敬一丹略微地仰视苍生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敬一丹略微地仰视苍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敬一丹略微地仰视苍生(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报道为南方人物周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本刊记者 钟瑜婷 实习记者 谢若含 杨宙摄影 姜晓明 编辑 翁倩南方人物周刊微信订阅号 | PeopleWeekly5月敬一丹在空中飞来飞去。原因之一是她在4月底从央视退休,二是她出了新书我遇到你。5月20号,东北大学,三四千人的礼堂挤满了学生,她感到意外,年轻人都不看电视了,为啥还愿意跟一个电视人交流呢?再之前在厦门大学的EMBA班,同学们提出各种跟民主法治有关的问题。她还想起那个阳光灿烂、白云飘渺的周六下午,她在朝阳公园跟读者见面。一位老人捧着1998年出版的声音,扉页有她当年的签名。另一位老人手里发黄的报纸上是她的专访时间是1996

2、年。我们见了3次面,她总是扬着疑惑的表情他们为什么还来看我?5月23日夜晚,我们走在北二环国子监深夜的林荫大道上,她说她想清楚了:无论老人还是年轻人,他们关注的不是她,而是焦点访谈,是中国的舆论监督。“我就像柯达胶卷,呵呵。”她说,然后她模仿了一段小女孩的尖嗓,“爷爷,焦点访谈来啦。”推荐精选敬一丹退休受到的关注远超出她本人的想象。感动中国制片人朱波倒是一点不意外,“敬一丹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是电视达到巅峰时代的标志。敬大姐退休是岁数的原因,但是大家解读的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她之后的名主持再想达到这样的高度、电视台想达到这样的高度,很难了。”“走进麻风病村,见到人,就看出些不一样了,有的人脸上凹凸

3、不平,有的人手脚残缺,这就是麻风病留下的痕迹”分寸与方圆回顾过去,敬一丹总撞上时代潮流。电台最火时,她在黑龙江广播电台当广播员;33岁,也就是1988年,她进了央视,然后和电视一起步入黄金时代。她并非热爱改变,而是感兴趣的事少,一旦有她就会抓住。两年工农兵大学满足不了学习欲,她去考研,3次才考上。留在中国传媒大学教书是人们想象她会做的事。直到她看到了一张课程表:哎,星期三上午干嘛都被安排好了,没有惊喜。央视开始重视采编,她从记者干起,一丹话题是中国首个以主持人名字命名的栏目。38岁的敬一丹敏感,也没模板可循,“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1995年,央视新闻评论部主任孙玉胜邀她去新闻评论部的新栏目焦

4、点访谈。彼时新闻评论部聚集了陈虻、时间、白岩松、崔永元等一批想用新闻改变社会的热血新闻人。焦点访谈学习美国的新闻60分,实行记者主持人制度。栏目提倡短兵相接、立竿见影,敬一丹的性情就显得“太温了”。她试做一个“假种子”事件,湖北出现了假种子,愤怒的农民把粮库砸了一个大窟窿,误了农时。敬一丹很愤怒,但她一看,县长和书记都在一线紧急处置。她把后面领导处置的镜头也放进去了,推荐精选“这才是全部。”还用了谷雨话种子这个诗意的标题。焦点访谈制片人余伟利印象最深的是扶贫三题,敬一丹在结尾剪了一个镜头:小女孩家中简陋的盆子长出几朵蓝色小花。画面之外敬一丹说,这几朵无名的花开了,小女孩的春天还会来吗?当年“四

5、大提刀”之一、焦点访谈记者陈耀文说,敬一丹从不像他一样大刀阔斧地追着人满院子跑。除了不端着,她还有些敬畏心,“略微地仰视苍生”。“她永远在我们抡圆了胳膊要曝光时,评论已经写有余地。她知道事情的责任不是一个人的。”陈耀文也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一期节目播出当天,事件中的老板被抓到派出所,听到他的声音冲出来骂,“陈耀文,那天晚上我们谈了前因后果,你换了两盘带子,但你只用了我一句话。”陈耀文用的那句话是,“你把摄像头关了。”文化批评学者戴锦华分析焦点访谈,“我们必须重视中央台的重点栏目所包含权力的媒介和媒介的权力问题。”焦点访谈前主持人方宏进接受采访时说,“节目只有13分钟,我们主持人总共只有一分钟。而

6、且当时的中央领导要求焦点访谈不能抛给大家一个困惑,一定说这个事情是错的。”打一开始敬一丹似乎就在克制“作为权力的媒介”。这似乎更多跟她性格里的自我控制以及某种程度上的谦卑有关。作为评论部最没激情的人,她对世界施加影响的欲望并不算强,甚至一度被丈夫评价为“自视过低”。焦点访谈最火时她眉头皱得最多。我问她,被百姓当作青天,会觉得担当不起吗?“我太有了。”她斩钉截铁。好几次她下班走到楼里头(当时还在科技信息研究所办公),一男子“扑通”就给她跪下了。1998年她一边签售声音,一边收各种申诉,对方紧张、收缩双臂,头低低的,一手递书、一手掏出一张纸说,敬老师这个给你。申诉书一般都被搁在信封里。“我特别受不

7、了,很难受。我担当不起啊。焦点访谈就是特殊时期的一个模式,这已经超出了一个栏目的承受和期待。”敬一丹受不了“跪”这件事,在大学的讲座,有小女生挤过人群来拜托她,“哎呀求求你了。”敬一丹说,“别,别说这样的话。”她想告诉小女生:以后你都不要这样跟人家说话,不要求别人。“我希望我看你是平视,你看我也是平视的。”要遇到当街跪的,她赶紧看四周有没有人。“我特别不愿意让别人看到生活中有这样的场景,这是悲剧。”声音那本书是敬一丹给所有人回复的一封信。心太累了,再不写书她憋得慌。声音编辑李玉强当时说,敬一丹是承受托付最多的一个记者。事实上,焦点访谈的内容类型多样,分软性监督和硬性监督。比起当年同事方宏进,敬

8、一丹更多地会做一些妇女报道、儿童报道,“一些偏软性的话题”。直到后来节目实行总主持人制度,她基本上留在了主播室,也更舒服了,“演播室需要和现场拉开一定距离,它需要沉下来思考,主持人的言论不仅仅是锐,更重要的是分寸。”推荐精选很多人认为焦点访谈的硬气是因为受到朱镕基关注,但方宏进补充说,“还有丁关根同志(支撑),我站在他旁边两次,听到有省委书记给他打电话说情,他马上顶回去了:你们自己有没有错,不要一来就说记者。”敬一丹在直播前做准备隐痛陈耀文从未见过像敬一丹这样的人没有任何人会说她一点不是,而她也不说任何人的不是。他说敬一丹是“圆的”,“任何时候都能稳定处事,什么场合都能拿得出手,跟孩子聊天没问

9、题,跟中央领导谈没问题,有锋芒的人也不会像疯狗一样去咬她。”也有人认为敬一丹温和有余,批评不够狠,缺乏立场。余伟利并不认同,“不是说她都往好的方向去说,而是她说得更加平衡和在理。”余伟利举例,2010年的焦点访谈已经像个理智的中年人了,当时全国拆迁案高发,节目做了一期我的房子怎么说拆就拆,敬一丹和节目组商量,希望在评论中提到滞后的法律法规,促进城市房屋拆迁有关条例的修改。“是她少有的风格,非常犀利,带点恶狠狠的评论。”虽然跟白岩松、崔永元的表达方式不同,余伟利认为敬一丹秉持着新闻评论部的共同理念用建设者的态度让社会更好。敬一丹的加入,让焦点访谈多了“人文关怀”以及“对弱者的关注”。像敬一丹说的

10、,别人是“刺痛”,她选择“隐痛”。她的立场和看法,似乎总是被一种微妙的口吻所包裹。5月11日,在我遇到你新书发布会上,一位记者问,她怎么看崔永元在美国涉及敏感内容的演讲视频,敬一丹回答,“我点赞了,我对台上兄弟评价很难做到完全客观,我承认我不客观,哪怕很多人说这话说得有点过了。推荐精选”朱波觉得这就是敬一丹的立场,“她是有是非的,但你从她的话挑不出毛病来,这是她的高明。她说话太微妙了。”陈耀文记得,敬一丹常常看似无意地提醒他不要过分偏激,“哎你那个真危险啊?”“我知道她在提醒我注意分寸,她这么说我就不会不舒服。”在我们的对话中,敬一丹有意无意地避开谈论宏大话题或者抽象观念,但她有自己的价值观。

11、比如,她推崇为国为民忧虑、有前瞻性观点、不功利的知识分子。朱波回忆,敬一丹作为感动中国的推选委员之一,从没推荐过“悲情小人物”,全是知识分子。可惜,她推荐的一个都没上过,比如从事环保的梁从诫。分寸感很可能是敬一丹最明显的人格特质。她从没有嚎啕大哭的时候,极其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一旦偶尔失控,她会陷入强烈自责。但她的喜怒哀乐并非深藏不露。可想而知,她给人留下的印象大多与稳重、坚韧、可靠有关。她自然也圆融,能处理自身所处的复杂环境。总体而言,她更接近一位中庸之道的践行者。在崔永元看来,敬一丹的这些气质正跟焦点访谈相互吻合。“这个平台需要有公信力,需要你理智、客观、公正,而不是情绪大起大落,对

12、这个厌恶,那个不屑。因为你无法证明你的这次报道就是无懈可击的。”崔永元说,美国的一些名主持,比如拉里金在生活中需要公信力,如果他的诚信体系出了问题,节目跟着完败。“新闻调查类的节目,主持人如果没有公信力,会严重伤害到这个节目。”“走进麻风病村,见到人,就看出些不一样了,有的人脸上凹凸不平,有的人手脚残缺,这就是麻风病留下的痕迹”一夜长大推荐精选方宏进认为,敬一丹后来去了感动中国,“人文关怀的形象更适合她。”她依然是克制的。在那个几乎所有观众都在抹泪的舞台,她很少落泪。平时她眼窝子特别浅,每次片子一出来,大家会开玩笑,大姐都没掉泪,这片子肯定不行。往往一开口,她有哽咽,但还是没哭。2003年感动

13、中国颁奖给衡阳特大火灾中牺牲的20位官兵,台上站着惟一幸存的18岁男孩,他身后的屏幕上是巨幅的消防官兵群照。他正要侧过头去,敬一丹说,我想你不用回头也能想起他们。“她一定知道,孩子一回头,眼泪就会下来,但她的职业操守也好,价值观也好,她不愿意这么做。”朱波说,“做片子的人都知道把握观众的情绪,有时就拍大腿:哎,大姐你再往前走一步嘛!但她就会节制。”后期的焦点访谈已经不如当年有锐度。有回连续一周敬一丹没主持过一期舆论监督节目,她想,这还是焦点访谈吗?栏目组办公室有一面墙,做一个舆论监督就画红色,正面的就画绿色,那段时间整面墙都是绿色的。敬一丹说,哎呀我们现在的收视率都是绿色收视率。她安慰自己,也

14、许(舆论监督)明天就有了。她甚少抱怨或愤怒。朱波看到,大姐唯一一次发火是在感动中国的节目现场,工作人员对一位老人不耐心,敬一丹说,怎么能这样对待普通的老人呢?说完扭头就走。追溯起来,敬一丹是在“文革”时期长久地被训练为一个克制高手。很难说童年对一个人的性格有多大解释力,敬一丹自己也说不清命运的前因后果,但13岁的那个夜晚无疑开启了她人生重要的序列。那年她成了“小大人”。因为“文革”,身为公安的爸妈去了干校,姐姐在生产建设兵团。5年时光,她想起来全是白茫茫的冬天。整个院子里,除了留下来几个被认可的干部,就是老人和孩子。天气太冷,布票又没了,男孩女孩一天天长大,原来的棉毛裤都穿不上了。她翻箱倒柜地

15、看,发现一条妈妈留下的棉毛裤,上面很多个洞。她决定把它补上。她做的针线活特好,能做棉衣棉裤、缝手套、纳鞋底。夜里所有人睡了,她从4楼的窗口往外看,没有人家有灯了,万籁俱寂,她开始补。大概到了零时,终于补好了。一试,裤腿怎么变得那么瘦,根本穿不进去。因为棉毛裤是针织的,补丁没有弹力,直接就绷在那里拉不开。13岁的女孩真想哭,但她忍住了,13岁的女孩知道,哭了还会把弟弟弄醒。哭,有什么用呢?敬一丹在两次采访中红了5次眼眶。惟有这次,一层透明膜一样的水在那双大而清澈的眼睛荡开,几秒后滑落下来。物质紧缺,她的克制能力日益精进。有段时间母亲的工资停掉了,女孩忧虑着父亲的工资也会停掉,美妙的洗头膏商店已经有卖了,但女孩想着,明天没钱了怎么办?明天市场上没有卖了怎么办?我依赖上了怎么办?女孩隔两天用碱水、洗衣粉洗一次头,再用洗头膏。想来敬一丹就没有上瘾的对象,包括各种玩、游戏。车子开了十几年了还是那辆红色沃尔沃。她自问,我要是不开车了,骑自行车、走路可以吗?可以。很难想象,因“温和且强大”受到赞誉的敬一丹,说她内心有“不安全感”。推荐精选80 年代初,刚刚进入电视行业的敬一丹在黑龙江电视台主持节目。“白天在电台说:各位听众;晚上到电视台说:各位观众”我所遇到的,不希望谁再遇到奇怪的是,一夜长大的敬一丹,之后50年的时光好像从她脸上轻轻掠过去了。她的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