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像管故障的检测与排除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0572683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显像管故障的检测与排除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显像管故障的检测与排除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显像管故障的检测与排除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显像管故障的检测与排除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显像管故障的检测与排除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显像管故障的检测与排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显像管故障的检测与排除(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显像管故障的检测与排除2009-0下6午-1091:17彩电中,显像管能直接体现伴音通道之外的其他单元电路的工作情况。有经验的修理员,通过观察显像管屏上有无光栅、图像,及它们的幅度、强度和颜色,就能大致判断故障部位。同时,用户遇到彩电光栅或图像不正常时,最担心的也常是显像管是否有问题,所以检修光栅和图像不正常的彩电时,修理员应先对显像管作相关测量。一、显像管的结构及发光条件从本质上说,显像管是一个电光转换器件,即将电图像信号转换为彩色光点组成的画面图像内容。显像管的主要结构是:在管颈部位从后往前依次设置有灯丝,红、绿、蓝三个阴极,接地的栅极,加速极,聚焦极;有锥体部分设置有一个阳极,玻璃壳外面

2、涂有接地的石墨导电层。灯丝在得到工作电压后发光产生热量,对红、绿、蓝三阴极加热,使其发射电子。三个阴极发射的电子受加速极、阳极电压的吸引,快速冲向屏面,冲击屏面的荧光粉发光。分别控制红、绿、蓝三种电子束强度,根据光的互补原理能在屏面上组合形成各种鲜艳亮丽的彩色。聚焦极用于对红、绿、蓝三个电子束进行聚焦,使三个电子束到达屏面时相距最近,即像素直径最小,图像最为清晰。二、光栅的形成及图像的显示显像管从发光到显示图像的过程比较简单,为了便于理解,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步:显像管各引脚(电极)具有规定的电压,是其自身发光的必要条件这时阴极发射的电子束冲击荧光粉,在屏面中央形成一个亮点(实际上是三色光点重合

3、形成);行、场偏转线圈产生的磁场作用于电子束,使它有序冲击屏面左右和上下各部位荧光粉,屏面各象素有序发光而形成光栅,再用图像信号控制红、绿、蓝三阴极发射电子的能力,来控制屏面上各像素发光的强度及比例屏上就会显示人眼看到的彩色图像。三、显像管的基本测量及画面质量显像管能否发光、能否显示图像及图像效果是否理想,主要看它各极电压是否正常,红、绿、蓝三阴极得到的彩色信号是否正常。从维修角度看,显像管是否发光及发光强度主要由阴极与加速极电压决定,其次是阳极电压值决定;图像颜色则主要由红、绿、蓝三阴极电压比例决定;图像是否清晰主要由聚焦极电压决定。1、显像管极间电阻测量显像管极间电阻的方法是:关机后,拔下

4、管座,测量各极之间电阻。正常时,除灯丝两引脚之间有Q左右的电阻外,其他各极之间阻值均为无穷大。、显像管各极工作电压1)显像管灯丝电压显像管灯丝亮是屏面发光的前提条件。显像管灯丝两引脚之间标称电压为交流,但由于频率及波形的关系,用指针式万用表测量交流值为。如果灯丝两脚无交流电压或远远低于交流,会造成显像管灯丝不亮。供您参考:不同的显像管灯丝亮度有较大差异正常时,粗管径显像管灯丝亮度较高,细管径显像管灯丝亮度较低。一般来讲,显像管灯丝只要能亮,就表明灯丝电压基本正常。检修时不能因灯丝亮度的高低而怀疑灯丝电压不对。光栅亮度高低,一般也不受灯丝亮暗的影响。(2)加速极电压加速极电压值直接决定显像管发光

5、强度,两者之间为正比例关系。加速极电压的正常值,老机型为,新机型为。在其他条件正常的情况下,加速极电压为时显像管亮度变低,但应有图像,且图像的清晰度应正常;在低于300时新,有的造成显像亮度低或黑屏(有的机型有字符);在41430时新会造成这度过高且有带回扫线的故障,这时图像发白不清晰,有的机型还表现为图像略微偏色;在高于440时新,有的彩电亮度高且有回扫线,有的彩电则在刚开机时亮度高有回扫线,过一会儿即进入过流保护状态而自动关机。()阴极电压阴极电压值直接决定显像管能否发光及亮度和颜色。一般来讲,显像管发光短路时的阴极电压应为11015。0新在其他条件正常的情况下,阴极电压为时显像管亮度适中

6、;在阴极电压低于80100时新,会造成亮度过高,同时图像轮廓部分有白色(或红、绿、蓝色)拖尾;阴极电压低于80时新会造成3亮度高且有回扫线故障,这时多数机型无图像,屏面呈现纯净白光栅;在阴极电压高于160时新,会造成3亮度低故障,但有较为清晰的图像;在高于175时新会造成3黑屏故障。此外,在三个阴极电压值相差很大,或得到的三基色信号幅度相差很大时,会造成偏色故障。供您参考:不同机型显像管阴极电压正常值不尽相同维修发现,亮度适中时各机型阴极电压值相差较大,多数机型为0部分机型为110,个新别机型为16170。显新示正常彩色图像时,部分机型显像管红、绿蓝三个阴极电压值大致相同。但另一部分机型三个阴

7、极电压相差较大,高的在以上,低的可在以下。()聚焦极电压对于任何机型来讲,聚焦极合适值只有一个,高于或低于这个合适值均会造成聚焦不良,出现散焦故障。正常聚焦极电压范围较大,为,具体合适值各只管子有所不同。(5)阳极电压阳极电压值影响显像管发光强度,但因它高达2万伏以上,业余测量很危险,万用表是一种也无法达到。实际上,阳极电压没有必要测量,从多年的维修经验年,没有遇到过单纯因阳极电压高造成光栅太亮以及因阳极电压低造成过暗或黑屏故障。四、显像管故障形式及判断方法实际使用中,显像管是很少损坏的,但它的故障形式较多,例如老化、极间有杂质、漏气、散焦、色纯不好、灯丝开路、极间漏电等。一般来讲,显像管老化

8、多见于使用4年以内的新机子;其他故障的出现无规律。由于显像管是彩电最贵重的元件,所以一旦出了故障,必须验证确认,绝对避免误判。在上述问题中,只有极间有杂质或极间短路。可试着对显像管进行修复,其他故障无法修复。1、显像管老化的验证遇有亮度低与偏色故障,用户自述此故障在近两个月或更短时间内逐渐由轻变重。测量显像管加速极为正常。将亮度、对比度调节到最大后,三阴极电压能达到以下,但这时画面仍不能恢复正常,且调节和更换亮度通道中副亮度电位器和视放板上的暗平衡电位器均不能排除故障。这时继续调节亮度通道中副电位器以强行降低阴极电压来提高亮度如果只有在阴极电压下降到以下时,亮度才能恢复正常,但图像轮廓部位又出

9、现白色或彩色拖尾现象,可以确认显像管灯丝老化。遇偏色故障,如果只有将彩色不足的阴极电压调到低于时,屏幕上才能出现黑白噪点,但接收节目时图像轮廓部分有彩色拖尾现象,可确认彩色淡足的阴极老化。供您参考:显像管老化往往是一个较长的渐变过程,起初略有偏色或亮度略低,后来逐渐发展到不能正常收看,但通过调节视放板上暗平衡电位器或亮度通道中副亮度电位器,可以实现相应补偿排除故障。老化严重的显像管经补偿调整,使用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后,又会出现同样的故障,但再次调节甚至更换暗平衡电位器或亮度通道副亮度电位器,图像仍不能恢复正常。2、显像管极间有杂质的检修这种故障特点是电视机无规律地出现强红或强绿、强蓝纯净光栅,

10、并带回扫线故障,在断开相应的视放管、字符信号放大管集电极后故障无变化,且断开视放析上相应放电间隙及管座阴极引脚后,故障仍无变化。这时,用手轻弹或用小毛刷柄轻轻震动显像管管径部分,无论是看到光栅亮度恢复正常或故障出现的次数明显增多,只要故障现象有变化,可以确认显像管极间有杂质。供您参考:用电击法消除杂质。用一只|J电解电容,在开机情况下拉到开关电源()电源两前几天充电,秒左右取下后再关机。将这个充电的电容正极与显像管有杂质的阴极接触,负极与地引脚接触。之后,开机看故障是否排除。采用这种方法要特别小心,对显像管阴极电击时不能接触到灯丝引脚,否则会烧断灯丝导致显像管报废。这种方法修复率略高,但达不到

11、60。3显像管漏气的验证观察显像管灯丝是否亮的同时,如果发现显像管颈部分发紫光,可判断显像管漏气。开机后只有“吱吱”声。测量开关电源只有开机瞬间有微小电压或输出电压低,但拉上假负载后电源输出却正常,检查行扫描电路无损坏器件,更换行输出变压器无效,这时要考虑是显像管可能漏气。拔下显像管座后加电试机,若管颈部分发紫光,可断定显像管漏气。供您参考:拔下管座后,显像管尾部有冷风感不是漏气检修中,有时要拔下显像管管座后加电试机。这时如果感到显像管管颈尾部有向里吸的“冷风”,不是显像管漏气,而是内部的阳极高电压通过管颈尾部电极对空气的作用。、显像管极间漏电的验证我们知道,排除散焦或亮度低故障时,调节行输出

12、变压器上的聚焦极电位器,在聚焦效果变化的同进亮度也随着变化;同理,调节行输出变压器上加速极电位器时,在亮度变化的同时,聚焦效果也会随着变化。检修中,遇有显像管聚焦不良但更换管座无效时,应考虑显像管聚焦极与加速极之间漏电。5、显像管色纯差的验证显像管的某个部位偏色,如果改变电视机摆放位置和方向仍不能纠正的话,可在开机分钟后关机,查开关电源中消磁电阻发烫时,要考虑到显像管可能色纯不好。6、散焦的验证显像管散焦时,无信号时屏面上噪点直径大且模糊;有信号接收时图像模糊不清,像是罩着一层雾。如果更换管座无效,调节行输出变压器上聚焦电位器聚焦效果有变化,但达不到理想效果,且相对聚焦效果最佳点不在聚焦电位器或或右极点时,可断定显像管散焦。7、高压帽或锥体部位打火这种故障本质上与显像管无关,是高压帽绝缘性下降,显像管高压嘴锈蚀造成的。更换优质高压帽,并将高压嘴周围用酒精擦净,涂上适量硅胶,即可消除打火。打火发生在锥体部分时还需用吹风机冷风对打火部位吹2分钟左右以去除潮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