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医学中心建设可行性报告

上传人:空*** 文档编号:560572012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疾病医学中心建设可行性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神经系统疾病医学中心建设可行性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神经系统疾病医学中心建设可行性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神经系统疾病医学中心建设可行性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神经系统疾病医学中心建设可行性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疾病医学中心建设可行性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疾病医学中心建设可行性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经系统疾病医学中心建设可行性报告 一、专业基本情况我院神经内科是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省区域医学中心,省医学重点学科,首批国家卒中筛查与防治中心,包括神经内科七个病区。在头晕及眩晕疾病规范化诊疗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于疑难、罕见疾病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是我市首家亚专科细化医院之一,目前设置有12个亚专科。近5年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 21篇,中华期刊11篇,编写专著17部。主持省医学科技攻关项目联合共建及省部共建项目等26项,省科技攻关5项。参与国家级RCT研究10余项。获得省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 二、技术概述我院神经内科作为我市首家亚专科细化医院之一,目前设

2、置有卒中单元、头晕/眩晕、神经重症、神经介入、头痛、癫痫、痴呆与认知障碍、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疾病、睡眠障碍、中医脑病、神经康复、神经电生理共12个亚专科。我院神经内科是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联合急诊科、神经重症医学科、神经介入、神经外科、周围血管外科、影像科、检验科等建设脑卒中绿色通道,目前开展卒中绿色通道、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术、桥接治疗、动脉瘤夹闭术、动脉瘤栓塞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外科干预治疗、康复治疗等多学科治疗及个体化二级预防。开展药物代谢基因检测,可监测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动态血小板功能,对脑卒中精准化诊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开展TCD监测技术: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支架植入术,

3、血管再通术前、术中、术后脑血流动力学评估,微栓子监测及复杂脑血管病变侧枝代偿评估等。发泡试验+右心声学造影可确定有无心腔内或心腔外右向左分流,对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的病因诊断及精准化治疗提供有力帮助,该项技术处于我省领先水平。1.卒中单元(神经介入亚专科):目前已开展急性脑动脉闭塞、颅内外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海绵窦瘘、静脉窦血栓及狭窄、硬脊膜动静脉瘘、脊髓血管畸形等脑、脊髓血管病规范化诊疗。其中某些单项治疗居国内领先水平。在脑血管疾病腔内治疗水平及急危重病人救治水平居国内先进行列,治愈率达90%以上。2.神经重症亚专科:目前已开展以神经重症方向为主,收治静脉

4、溶栓、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癫痫持续状态、颅内感染等急危重症,能够为静脉溶栓、血管内介入治疗、严重颅脑外伤等患者提供强大的学科保障。科室配合基础监护设备,联合经颅多普勒TCD、视频脑电图、有创以及无创的颅内压监测仪、麻醉深度检测设备BIS等相关设备,通过床旁动态监测与治疗,可进行脑血流动力学、电生理及颅内压等监测,为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综合系统的评价,极大改善重症脑血管病临床救治,提高危急重症患者治愈率。3.头晕/眩晕亚专科病区:目前已开展规范化头晕/眩晕(复杂耳石症的精准诊治、单侧前庭外周病变与中枢性头晕/眩晕鉴别诊断、神经-耳科-心理相关复杂性头晕/眩晕、平衡障碍疾病)疾病的诊治。其中对头

5、晕/眩晕的精准化诊疗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开展省内规范的头晕/眩晕床旁查体、眼震视图、甩头试验、视频头脉冲、前庭诱发肌源性诱发电位、纯音测听及耳石复位治疗、各类外周及中枢前庭疾病的前庭康复治疗等。同时与其他学科开展多学科交叉合作,打造全省知名眩晕-平衡医学诊疗中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各类外周及中枢前庭疾病的前庭康复治疗。4.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亚专科病区:目前已开展帕金森量表评估、视频摄像、OCT检测、经颅磁刺激(TMS)、睡眠脑电监测、肌电图(震颤分析)、经颅超声(黑质超声)、认知检查等。规范管理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精细化管理。结合影像、神经电生理及分子

6、生物学手段,实现帕金森叠加综合征、遗传性帕金森综合征等疾病的鉴别诊断,提高疑难病、罕见病、危重病的诊治水平。采取药物、手术、康复、中医中药传统医疗等多种方式,联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影像科、临床药学科成立MDT团队,更为规范系统诊治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疾病。5.头痛亚专科病区:目前已开展专业的头痛诊断治疗,严格按照国际头痛协会ICHD-3的最新分类标准,做到诊断精确化,治疗个体化。具有较强的解决疑难、复杂、危重病的能力,已争取建成区域化高级头痛诊疗中心。目前已开展或拟开展以下头痛诊疗新技术:头颈部各种周围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枕神经、眶上神经、耳颞神经)、头颈部激痛点注射技术、颞下颌关

7、节注射技术、迷走神经刺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术、经颅直流电刺激术、行为认知疗法。6.癫痫亚专科病区:目前已开展最新的癫痫诊疗指南,率先在省内设置有癫痫视频监控区、癫痫专科病房,开展了视频脑电图+蝶骨电极+肌电应用于癫痫的鉴别诊断,通过32导视频脑电图仪器及高场强的磁共振、抗癫痫药物浓度监测、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以及癫痫基因测序等相关检验检查手段,与儿科、神经外科、电生理科、药学科、影像科定期组织癫痫MDT,为癫痫病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进行术前定位,同时与神经外科、营养科合作开展癫痫手术、生酮饮食等多种治疗方式。7.睡眠障碍亚专科病区:目前已开展患者睡眠量表、认知、焦虑、抑郁等评分量表,多

8、导睡眠监测、多次小睡潜伏期测试、清醒维持试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压力滴定、口咽部CT气道三维重建等,具备认知行为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光照疗法、无创正压通气等治疗手段。目前已诊疗发作性睡病、不宁腿综合征、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异态睡眠等疑难、少见疾病。8.认知障碍亚专科病区:目前为国家高级痴呆中心,目前已开展各种认知功能障碍(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语义性痴呆、进行性非流利型失语)规范化诊疗。拥有先进的AI眼动筛查技术、神经心理学适宜技术中心,开设有记忆门诊、记忆筛查护理门诊,建立有信息化的神经心理室,能够开展阿尔茨海默病脑脊液、血液及

9、尿液分子生物标志物检测、认知风险人群社区筛查、药物干预、在线认知康复等业务。其中开展缺血适应训练,通过缺血适应训练,激发自身抗缺血缺氧潜能,诱导体内产生内源性保护物质,随着体液循环到达缺血缺氧部位,从而对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起到保护作用。该项技术处于我省领先水平。9.神经电生理亚专科病区:目前已开展脑电图、肌电图、经颅多普勒血管超声、睡眠呼吸监测等多种技术。脑电图包括常规脑电图、长程视频脑电图、各种脑电图诱发试验、立体定向脑电图等,并用于术前脑电图无创评估、术后脑电图全程跟踪护航等;肌电图包括神经传导、F波、H反射、针极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听觉及视觉诱发电位、经颅磁刺激、术中神

10、经电生理监测。睡眠呼吸监测及小睡试验用于呼吸睡眠障碍疾病的辅助诊断。经颅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包括常规经颅多普勒血管超声、发泡实验、术中TCD监测、脑血管反应性及脑储备功能检测等,用于脑血管病的精准评估与诊治等。可为相关疾病提供客观诊断依据,为病情的发展变化、恢复和预后提供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10.中医脑病亚专科:设有个专科门诊,分别为中风、眩晕、头痛、失眠、面瘫、肢体麻木。其中彭书玲副主任负责情志病专业和周围神经病专业,车文生副主任负责脑血管病专业。四个院区日均专科门诊量约150余人次,总部院区日均专科门诊量约60人次。11.神经康复亚专科:是我科传统的优势专科,拥有面积达2000多平方的康复厅

11、,并分区设有运动治疗区、康复评估区、作业治疗区、言语吞咽治疗区等多个功能康复训练区域。同时还配备单独的治疗室,分为现代康复治疗、传统康复治疗两大模块。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相结合模式,全方位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三、技术开展我院神经内科是省区域医学中心,省医学重点学科,是我市最早建立神经内科亚专科医院之一,实现了神经系统疑难危重疾病的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模式,诊疗水平得到快速提高,最大限度的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同时,拥有省内规范的神经电生理实验室、TCD室、前庭功能室、脑电图室、癫痫视频监控区,能够完成血液及脑脊液分子生物学、病毒学、基因等检测。神经内科是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开展卒中绿色通道、急性脑卒

12、中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术、桥接治疗、动脉瘤栓塞术、外科干预治疗、康复治疗等多学科治疗及个体化二级预防。开展TCD脑血流储备功能评估、脑血管反应性评估,TCD微栓子监测技术,发泡试验对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的病因诊断及精准化治疗提供有力帮助,且该项技术处于全省领先水平。2015年5大临床试验(MR CLEAN,SCAPE,SWIFT PRIME,EXTEND-IA,REVASCAT)以及2018年的DOWN研究和DIFFUSE研究的结果公布,奠定了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已成为急性脑卒中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主流治疗方式,脑动脉取栓术是在血管造影的基础上通过微导丝对MERCI取栓器、Penumbra 吸栓装置、ST

13、ENTRIEVER DEVICES、Solitaire FR、Trevo Pro等机械装置进行控制,穿过闭塞段血管,于闭塞段内、闭塞近端及闭塞远端血管内清除血栓,其血管再通治疗效果显著。对于大血管闭塞及心源栓塞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时间窗更长,操作简单,临床推广价值大,在多模影像学评估下其时间窗可延长6-24 h。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已成为神经外科、 神经介入手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为术者提供神经系统功能的实时状态信息,监测结果 结合术中具体情况可为及时终止危险操作、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电生理学依据,有利于从功能的角度评估手术的安全性。通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及早避免

14、发生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规范化的监测模式和合适的麻醉方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有效避免各种因素对监测结果的影响及对监测人员判断的干扰,降低手术操作以外因素造成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发生率,进而准确地为术者反馈监测信息指导手术操作。针对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病手术,根据监测模式的电信号起源、手术部位的解剖结构、手术的方式等选择特异性的监测方案,大大提高了电生理监测的精准度。多模态的监测方案相互配合弥补了各种监测模式自身的短板,多角度地为术者提供患者术中的功能状态信息,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脑动脉支架植入术是脑动脉重度狭窄或次全闭塞的重要治疗方法。无症状性颅内动脉非急性闭塞病变

15、,不建议行脑动脉支架植入术。症状性颅内动脉非急性重度狭窄合并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患者可考虑脑动脉支架植入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次全闭塞经规范药物治疗仍然有症状波动或症状恶化,影像学评估责任血管区存在低灌注,可考虑行脑动脉支架植入术。随着闭塞时间的延长,血栓纤维机化,形成钙化斑,增加了微导丝的穿过难度,使血管再通成功率大大下降。对于颅内血管闭塞性病变,闭塞时间3个月的患者经严格评估行脑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是可行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已得到多项大样本临床研究的证实。对于直径5mm的无症状未破裂动脉瘤建议进行干预。如动脉瘤直径10年,伴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有家族史或需长期口服抗凝、

16、抗血小板药物的动脉瘤患者推荐积极干预。后循环动脉瘤患者、高龄患者、自发性SAH评分较低患者以及处于脑血管痉挛期患者应优先考虑动脉瘤栓塞术。球囊辅助或支架辅助栓塞与单纯弹簧圈栓塞相比,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单纯弹簧圈栓塞困难的破裂宽颈动脉瘤,可考虑选择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四、人才建设我院神经内科xx中医药大学和xx医学院神经病学硕士点,包括神经内科七个病区,目前设置有卒中单元、头晕/眩晕、神经重症、神经介入、头痛、癫痫、痴呆与认知障碍、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疾病、睡眠障碍、神经电生理、中医脑病、神经康复共10个亚专科。设置普通床位500余张,神经重症监护床位35张,神经病学专业医师82人,30岁以下12人,30-50岁59人,50-60岁10人,60岁以上1人;其中博士3人,博士占比为3.66%,硕士人数59人,硕士占医师比74.39%。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