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真题——历史辽宁卷(部分) Word版无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560569458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考真题——历史辽宁卷(部分) 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4年高考真题——历史辽宁卷(部分) 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4年高考真题——历史辽宁卷(部分) 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4年高考真题——历史辽宁卷(部分) 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年高考真题——历史辽宁卷(部分) 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高考真题——历史辽宁卷(部分) Word版无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共7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2、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1921年,有学者在奉天(今辽宁)沙锅屯发掘了一处穴居遗址,认为“此一奉天穴居之留遗,与彼一河南遗址,不特时代上大致同期,且正属于同一民族与文化的部类,即吾所谓仰韶文化者也”。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该遗址出土了( )A. 骨制凿刀B. 燧石石器C. 碳化稻粒D. 彩陶残片2. 下表是北魏皇族女性墓志部分内容。人物内容将军冯邕之妻元氏母义三恪,道著二王,肃穆闺闱,见重君子长乐长公主元瑛六行允备,四德无违,孝友出于自然,柔恭表于天性。乐安郡公主元仲英女节茂于公宫,妇道显于邦国。该表反映了当时( )A. 门第观念得到强化B. 因俗而治政策得到推广C. 礼仪规范

3、得到传承D. 儒家伦理道德得到认同3. 唐代宗大历初年,国子司业归崇敬上疏提出,明经科考试“不求其文义,及第先取于帖经”,士子为了应试,多死记硬背儒家经典,不从师不问道,遂使“专门业废”“传受义绝”。其所强调的是( )A. 明经科考试改革的必要性B. 复兴儒学的紧迫性C. 进士科考试内容的合理性D. 官学教育的重要性 4. 赦书是朝廷颁布赦令的文告。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因赦书由书吏抄录多有差错,致使地方州县“错认刑名,失行恩赏”,遂下诏“自今赦书,令刑部摹印颁行”。由此赦书“勒楷书写本”,经勘读后雕版“印造发递”。此举有助于( )A. 扩大朝廷政令推行范围B. 提高国家行政管理能力C

4、. 强化地方民众法律意识D. 完善朝廷文书传递体系5. 元代官员对上都有如下描述:“在市者,则四方之商贾,与百工之事为多奇货用物,本末纤巨,莫不毕至。”下列描写上都的诗句中,可与该描述互证的是( )A. 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账房乱如云B. 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时春C. 黄鹂声绝孤雁鸣,万骑千车互来去D. 向来冰雪窟,今作帝王州6. 1878年,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这一建议旨在( )A. 改革税收制度B. 改进教育方法C. 增强国家认同D. 引导社会风尚7. 如图是刊登在1909

5、年图画日报上的系列寓意画。该系列寓意画反映了( )A. 国人振兴经济救国强国的愿望B. 一战期间民族经济发展较快C. 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日益加深D. 清政府解决财政危机的信心8. 1069年,日本后三条天皇颁布法令,规定取缔非法庄园。为此,天皇成立“记录庄园券契所”,任命亲信担任官员,对庄园文书进行严格审查,如果庄园领主相关文书不全,其庄园将被没收。这一措施意在( )A 遏制地方官员贪腐B. 稳定封建主从关系C. 维护法律政令统一D. 加强朝廷经济基础9. 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17401786年在位)自称“国家的第一公仆”,提倡理性主义的统治,在 立法、司法、教育、经济等方面推行改革。同

6、时,他又对官员说:“你们绝没有任何主动权,一切事必须直接通报我”。这种统治风格体现了( )A. 平民主义与贵族传统的结合B. 科学精神与神权主义的融合C. 启蒙思想与专制主义的杂糅D. 激进思想与保守主义的妥协10. 如图是某书封面使用的漫画。据此推断,该书主题最有可能是( )A. 民族解放与殖民帝国瓦解B. 种族歧视与民权运动C. 霸权主义与非洲地区冲突D. 南北差距与泛非主义11. 近年来,传统燃油汽车企业加速转型,造车“新势力”不断涌入电动汽车行业。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11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不到4万辆,2022年突破1000万辆;2020年电动汽车占新车销量比例不足5,2022年达到1

7、4。这反映了( )低碳经济成为发展趋势 世界大国能源竞争愈演愈烈清洁能源日益受到重视 交通出行方式发生重大变革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名帖亦称名刺(类似今之名片),古已有之,在明朝士大夫的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宦官刘瑾受宠用事,“走其门者倾朝,名刺必红纸”,以致“京师红纸价顿长十倍”。郎瑛(14871566年)在其著述中写道:“予少年见公卿刺纸,不过今之白录纸二寸今之用纸,非表白录罗纹笺,则大红销金纸,长有五尺,阔过五寸,更用一绵纸封袋递送,上下通行,否则谓之不敬可谓暴殄天物,奢

8、亦极矣!”明朝前期,名帖多自署“门生”等,“必兼亲者,方加眷字。至于通家年家,非实有可据,断断不轻用也”。明朝中期以后,士大夫交际活动日益活跃,“视其爵、齿及交谊以为斟酌”的风气日盛,衍生出“晚生”“侍生”,甚至出现“渺渺小学生”“通家治下牛马走”“门下沐恩小的”等自称,原本亲戚间使用的“眷”字亦开始滥用。摘编自(日)岸本美绪风俗与历史观: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等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名帖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名帖变化的原因。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自公元前219年始,秦始皇数次东巡,“群臣诵功,请刻于石”,遂在泰山等地刻石勒铭。这些铭文叙述了秦始皇因

9、六国“贪戾无厌,虐杀不已”,于是“禽灭六王”“平一宇内”,实行了“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政策;秦始皇“作制明法”“不懈于治”“专隆教诲”“忧恤黔首”,官员“各知所行,事无嫌疑”;“六合之内”出现了“黔首安宁”“不用兵革”“男女礼顺”“莫不受德”“承顺圣意”的景象。据史记等材料二 公元14年罗马帝国首位皇帝奥古斯都去世,其生前自述被铭刻于陵墓入口处,主要内容为:奥古斯都“恢复了为派系势力主宰的共和国的自由”,平定高卢、西班牙等地战乱;多次为罗马平民发放金钱和粮食,“举办角斗表演”;复兴罗马传统,“修复了八十二座诸神之庙宇”;“解除了海上的海盗威胁”,“将罗马人民的所有行省”的边界扩大了。铭文强调

10、奥古斯都的最高权力源于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的授予。该铭文后被诸行省传抄。摘编自张楠、张强奥古斯都功德碑译注(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呈现的帝王形象。(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出现的共性原因并说明两者共同的史料价值。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兴起并成为一门产业。民众仿效16世纪以来贵族“欧陆游学”传统,参观英国知名作家的出生地、故居和墓地,探访文学作品中描述之地,以求“更深刻地理解熟悉的文本”。地处偏僻的斯特拉特福,因是莎士比亚出生地而成为旅游胜地。1847年出版的英国最杰出诗人的故居和常去之

11、处配以版画介绍英国作家故居,深受读者欢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有乔叟、斯宾塞等众多作家的墓碑或纪念碑,备受游客青睐。人们还将文学作品视为“旅游指南”,前往伦敦、罗切斯特等地,与作品中的人物“邂逅”,“跟随哈代想象出来的人物的活动轨迹游览他们的故土”,领略司各特作品中描述的苏格兰高地风光,寻找历史记忆。“莎士比亚之乡”“哈代之乡”“司各特之乡”等英国文学之乡成为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摘编自(法)马克布瓦耶1621世纪西方旅游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学旅游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的影响。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历史中,有许多东北地区的革命事件、奋进精神等东北元素。某课题组拟建立“党史中的东北元素资料库”,特向社会征集党史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东北元素。请围绕“党史中的东北元素”,结合所学知识,向该课题组推荐一个专题,自拟专题题目,并阐明推荐理由。(要求:题目明确且包含时间尺度,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