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560569417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 汉唐时期,对内陆边疆地区主要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元朝在边疆地区先后设置辽阳、云南、甘肃、岭北等行省,边疆地区很多部落和地方首领直接隶属于行省,“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一变化()A. 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

2、 践行了民族平等的政治理念C. 强化了元朝君主专制统治D. 推动边疆与内地管理一体化2. 1793年,法国国民公会通过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宪法,规定行使法国最高行政权的执行会议由立法议会选举产生。后来拥有立法权的国民公会,可以通过救国委员会直接行使行政权。这说明当时的法国A. 扫除了保皇派政治势力B. 背离了分权制衡的原则C. 建立了议会共和制体制D. 隐藏了执政官独裁风险3. 曹魏中正定品任官的政策虽从形式上来说是汉末“乡举里选”的翻版,然其实质却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它既是名士大族控制士人的方式在国家用人制度中的反映,又是对名士大族的一种制约。可见,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A. 力

3、图把选举权由地方收归中央B. 导致专制皇权不断走向衰落C. 有利于从地方选拔高素质人才D. 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 西方文官制度要求文官对于党派、政治活动等保持中立,似乎文官是超阶级超政治的,其实不然,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政治中立,只是在垄断资本集团及其政党中间这一特定范围内保持中立。材料意在说明( )A. 政治中立原则的丧失B. 文官制度的阶级实质C. 政党之间斗争的激烈D. 政府权威的不断削弱5. 英国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判决,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这一规定体现了( )A. 剥夺王权的治国理念B. 平民至上的立宪思

4、想C. 限制权力的法治精神D. 自由平等的政治传统6.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又今出榜散行晓谕外,更请父老各以此意劝率乡闾,教戒子弟,务令通晓,毋致违犯。”此则“乡约”有利于( )A. 规劝乡民“存天理,灭人欲”B. 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C. 推动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D. 强化政府对百姓管理7. 1960年春,周恩来总理先后访问了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越南(北越)和蒙古6国,不仅签订了中尼和平友好条约,而且交换了中尼边界协定批准书,还签订了中蒙友好互助条约、经济援助协定和科技合作协定。这些活动A. 表明中国注

5、重发展睦邻友好关系B. 是对美苏冷战的挑战C. 体现了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方针D. 有利于缓和中苏关系8. 1955年2月25日,美国国务院向驻美国的亚非各国使团发出一个长达4页的通函。通函指出,美国迫切希望友好国家代表团做好应对共产党代表的各项准备,提出那些有利于自由世界的议题。据此可推知,当时的美国A. 依然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B. 反对万隆会议的召开C. 拉拢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D. 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9. 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进入20世纪70年代,一些西方国家要求美元贬值并兑换黄金,美国不予理睬。于是,德、意、比、荷、日等国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此情况

6、下,美国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由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主要缘于( )A.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 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冲击C. 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实现D. 反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10. 秦汉时期,每一个适龄农村男子都要完成地方劳役,其完役形式根据需要,或自行服役或以钱代役。以钱代役,其数量因时、因事、因地而异,具体多少,由基层决定。秦汉这一做法( )A. 增加了基层吏治腐败风险B. 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C. 强化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 得益于商品经济的繁荣11.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乡、民族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区域,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

7、府。农村按居民居住地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到1988年全国共有乡(镇)政府698万个。“社改乡”和“队改委”完成后,形成了一种新的乡村政治结构“乡政村治”。据此可知,乡村政治结构的变革( )A. 有利于激发乡村社会的活力B. 强化了国家对农村基层的控制C. 践行了地方分权的民主原则D. 旨在提升农民群众的参政能力12. 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理论发展经历了:二战后西欧普遍推选国家干预主义下的福利社会;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应由个人负责,倡导福利私有化新自由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20世纪90年代后又出现了主张福利的规则,筹资和提供应由不同部门负责共同完成的福利多元主义。这一系列政策变化

8、( )A. 说明了西方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备B. 反映了西方国家多元分配方式的出现C. 体现了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的再调整D. 说明基层治理的成本与效率普遍提高13. 周书记载:“神农耕而作陶。”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 半坡原始居民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B. 大汶口墓葬中有大量陶器随葬品C. 原始农业发展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产生D. 原始居民中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14. “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花生和番茄在东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这一现象表明( )A 物种交流丰富了亚欧社会生活B. 外来物种引起了当地环境恶化C. 物种交

9、流是西方对外侵略手段D. 外来物种导致当地物种的减少15. 在18世纪的英国手工工场里,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程都被分解成许多细小、单一操作的工序。如每织1尺布,平均需要14道工序;生产1枚小小的胸针,则需要18道工序。这表明A. 实现机器大生产已为时不远B. 工业生产操作日趋复杂化C 提高生产效率变得非常紧迫D. 手工工场专业化程度提高16. 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了铁农具,西汉发明了耧车,隋唐发明了曲辕犁,北宋时出现了犁锥和踏犁。这些农业生产工具的发明( )A. 表明牛耕技术已达到完善阶段B. 推动农业发展成为独立体系C. 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D. 说明中国原始农业比较发达17. 清末民初,

10、有些人于江西景德镇、河北唐山、北京等处,筹集资本,购置机器,聘请技师,组织陶瓷生产。一些“制瓷新厂”,所造瓷器“坚白光莹,比诸进口洋瓷殆无差异”,“一时商贩麇集,行销极为畅旺”。由此可见,当时这些人的做法A. 促进了传统行业向近代转型B. 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想的萌发C. 阻止了列强对华的商品输出D. 动摇了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18. 有学者说“古希腊人几乎将全部的建筑热情都倾注在大型公共建筑的身上”,现存的建筑遗址,如大量使用不易朽坏的石材的神庙、剧场、竞技场等,都深深反映了古希腊人的艺术趣味。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型公共建筑反映中央集权的加强B. 多山临海的恶劣环境无法营建民居C.

11、 民主政治有助于人们投身公共事务D. 古希腊的建筑形态受到罗马的影响19. 人类简史中写道:河流也给人类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他们能够乘着独木舟和小船来回航行。而地中海对水手和商人们来说,是一条贸易和探险的黄金水道。该材料可以用来研究()A. 古代西欧的水上交通B. 古代人对水路的探索C. 中东经济格局的变迁D. 罗马国家疆域的扩大20. 汉朝至隋朝,瘟病学说以内科理论为基础;宋元以来,瘟病与伤寒从论症和治法等方面区分开来;明清时期,瘟病学说逐渐形成体系。这说明( )A. 医学发展具有阶段性B. 医学理论发展离不开实践C. 瘟病最早出现在汉朝D. 中国古代的医学水平领先世界21. 有人说,美国是

12、个民族的“大熔炉”;也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拼盘”,对于这两种观点的看法,下列选项中合理的是( )A. “大熔炉”指美国已经没有民族差别B. “大拼盘”反映了美国文化的多样性C. “大熔炉”表明美国民族政策的平等D. “大拼盘”指移民来自欧洲不同地区22.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 )A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B. 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C. 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D.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23.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

13、展,文化帝国主义愈演愈烈,艺术、影视和时尚所表达的西方价值观无所不在,以至于新兴民族国家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依然是国家身份的保持。该学者旨在说明( )A. 保持传统文化的完整性B. 重视文化交流的开放性C. 警惕西方价值的虛伪性D. 捍卫文化主权的重要性24. “如何让我们的遗产有生命地鲜活地传下去,而不仅仅是成为标本和遗迹?”面对这一问题的追问,相应的措施之一是( )A.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B. 反对对这类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的环境作任何的改动C. 取消价值丧失的遗产的世界遗产资格D. 把增加资金投入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手段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5

14、2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朝对周边民族的统治,设置与内地不同的边郡,以当地民族习惯分界,因俗而治;有的加封一些当地民族的首领为王、侯、郡长等。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领袖“示之以礼”。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实施,并使羁縻府州县制度化,在形式上保留原有当地统治机构或“华官参加”,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上制度化。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材料二国内各少数民族、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三区革命政府”参加了筹建新中国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共同表决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在中央与

15、地方关系问题上,要“既利于国家统一,又利于因地制宜”;在民族关系问题上,各民族“一律平等”,“均有乎等的权利和义务”;在民族地方治理与施政问题上,“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色与功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与汉代民族政策的差异。(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新中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族问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恰克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距多伦、张家口等地也较近,于是恰克图成为清中后期中俄经济贸易往来的最重要枢纽。18世纪中叶,由于沙俄威胁边疆,故清朝采取罢市的方式使其被迫与清廷谈判订立条约。沙俄在东西伯利亚地区兴建了许多呢绒厂、制革厂和羊毛加工厂,恰克图边市贸易还为俄国国库填充了巨额税收。经营着“万里茶道”的晋商为及时运送茶叶等货物,不断扩充商路上的船行、车帮、驼队等运输组织。张家口在明朝时只是一个小边堡,到清朝却成为华商从事边市贸易输出输入货物的重要基地。中俄天津条约签订后,俄国获得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