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张雅琴为村里架金桥.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056820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支书张雅琴为村里架金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村支书张雅琴为村里架金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村支书张雅琴为村里架金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村支书张雅琴为村里架金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村支书张雅琴为村里架金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村支书张雅琴为村里架金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支书张雅琴为村里架金桥.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村支书张雅琴为村里架金桥五月的丹阳新桥镇金桥村。繁花似锦,绿树葱葱,苏式园林风格的农民公园,现代化的村办工业园,小桥流水间掩映着一栋栋崭新的小楼、别墅。这个村,原名木桥村。今年58岁的村支书张雅琴此刻正住院。而10年前她上任之时的故事,村民们今日道来,仍如发生在昨天,那么真切,那么亲切一摞“白条”上,建起新木桥木桥村最早以一座破木桥闻名。桥北,是丹阳最发达乡镇之一的新桥集镇,桥南,就是赫赫有名的贫困村木桥村。勉强容两人步行通过的木桥,把繁华和破败,隔绝成了两个世界。村民沈银龙记得当时村里的模样:湖塘废弃、垃圾成山,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干部没有地方办公,连开会都要四处问人借会议室。“这样的村,不

2、但穷,麻烦还多,是有名的上访村,哪个傻子会来当书记呢?”“没人干,我来试试!”2000年7月,已经48岁、时任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的张雅琴回了木桥,担任村支书。木桥的水有多深,她心里透亮:“可我要不犯一回傻,村里就真没救了!”逼上梁山的张雅琴,干了一回“崔门立雪”的事。本村能人崔洪昌在镇中心村买了5亩地办厂,合同都签了。“不行,得抢回来。”怕崔洪昌出门早,下雪天,早上5点,跺着脚去他家大门外守着,晚上八九点再来,“只要见上面,我就有信心说服他。”她前后一共找了崔洪昌10次。对方为难她:把木桥先修好。村集体账上,一个大子没有,只有28万元的“白条”。没钱怎么修桥?张雅琴把10公里长的南河沿线企业

3、跑了个遍,受尽了白眼,还几次被狗追咬。村委会上,她和全村人推心置腹:“村里难,这次只有靠大家。不过,我以党性担保,绝不会再有下次。”四处化缘是痛苦的,所幸,张雅琴筹到了60万。没有鞭炮开场,张雅琴带着村里6个干部开始了悲壮的修桥工程。为省钱,顶着窑厂老板白眼,7个人、20里路,挑回了一担担残砖、破砖。除了设计师,所有活都是他们自己干。为了赶进度,她带头卷起裤腿跳进冰冷的河水里挑土方,号子声和着漫天大雪。村民们傻眼了,纷纷哭着跳进了冰水里村民张耀龙至今忆起,都激动不已:“这是在我们心里烧了一团火啊,这样的书记,太难得了!”4个月后,崭新的水泥桥建成。通车那一天,很多村民彻夜未眠。崔洪昌没待得天亮

4、就跑到张家砰砰敲门,把5万元定金放到餐桌上:“跟着你这样的书记,肯定没亏吃。”他第一个把企业搬回了村里。如今,公司年销售从当年的几百万发展到1个亿,利税3000万元,正在筹备上市。此后的日子,张雅琴早晚都要到桥上转一圈。她说,木桥是她的开篇第一仗。一碗挂面,温暖了“村干部工程队”2004年,镇里把更穷的八字桥村、闸桥村“捆绑”到木桥,取名“金桥村”。村委会主任何东升说,这哪是金桥,明明是三个强扭到一起的“苦瓜”,结出的果子能甜吗?想了好几天,张雅琴决定:挣钱。“钱要当自家钱来挣,工作要当自家事来做。”张雅琴说到做到,她成立了一支村干部工程队。村干部每天在村委会楼下集合,坐着两台拖拉机出去做工程

5、。这在当地引起了轰动,群众们开始都说他们是作秀,“肯定是挥挥锹,做做样子,然后拍拍屁股走人。”村干部也叫苦连天,关键是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于是,出门干活个个化装,白毛巾挡住大半个脸。”张雅琴确实会挣钱。她带着人从八桥村挖竹子,一块钱一棵,一转手栽到丹阳师范学院门口,10块钱一棵,一棵净赚9块。盛夏39度高温,一干一整天。张雅琴给大家灌好“凉白开”带着,舍不得买一瓶矿泉水;下大雨,让大家钻水泥管里猫一会。吃,在工地上;午休,地上铺的是草。晒得黝黑的村干部们开玩笑,“都说村干部有福享,谁能想到我们混得这么惨!”有一个冬夜,活干到很晚,路过羊肉店,有人建议停车喝碗热汤,大家跃跃欲试。“到我家去吃吧,

6、我家老陆下的挂面,比羊汤好吃!”张雅琴这一吆喝,没人再好意思提羊汤又为村里省了90块。“别说,张书记的面条真的比羊汤还香!”慢慢的,“一碗挂面”的事情在当地传开了。许多村民跷起了大拇指。天工集团老总朱小坤无意间听司机说起“干部绿化队”,当场拍板:“把厂区绿化交给他们做!这么拼命为公家做工程的村干部,谁能不敬重!”拿到了天工78万元工程款,村干部都喜极而泣。由“木桥”而更名的“金桥”,村子真的变了,一个农民公园、两万平米绿地、3座排涝站、4座大桥、5万平米道路新农村,建设得真美!为了金桥能够产金子,她用命为大家拼张雅琴明白,村貌漂亮,不是金桥的幸福终点站。拆迁老村庄,搞土地流转。她说,“眼光要放

7、远一点。眼下牺牲一点,项目引进来,就什么都有了!”村民们不敢创业,她怂恿丈夫带头买了全村第一间门面房、办起第一家小作坊。2008年初大雪,她一手引进的大型物流中心彩钢棚要被雪压塌了,调来的消防车用水冲不掉,她急疯了,带人上棚顶去扒雪。一个棚整体塌了,“他们都陷在里面,幸好,站的位置比较边,只受了点小伤。”村民姚步云说,“后来张书记跟我说,我难道不知道命值钱?我是舍不得公家的资产损坏,舍不得我的心血呀!”10年,村民们富了,对女书记也彻底服气了。在她带动下,全村冒出了100多家企业,90%的家庭住上了别墅。2007年底,村民们自掏腰包办了十桌酒,请村干部吃“庆功宴”。每家、每户都来敬张雅琴的酒。

8、“大伙儿高兴,这酒,我得喝。”直到她醉倒在桌上。去年5月8日,她确诊为食道癌。手术前一晚,丈夫陆荣华守着她,她睡得很香,伴着轻微的鼾声。老陆说,雅琴当书记十年了,从来没像那晚睡得这样香。他知道,她又是要去战斗了。进手术室前,张雅琴紧紧攥着丈夫的手,哽咽地嘱咐,“老陆,这次我要下不来,照顾好家里。这些年,对不起你和儿子了!”第三天,手术。大伙都去了。闷热幽暗的走廊尽头,闪着蓝光的手术间门外,挤满了从金桥赶来陪她一起与癌魔战斗的乡亲们。“金桥的幸福刚刚起步,我们离不开张书记我愿拿自己的命去换!”80岁的退休工人张耀龙,拉着记者的手,哭得很伤心。一年,很快过去了。今年5月11日,不能回到日思夜想的金桥看一看,张雅琴便央求丈夫用DV把金桥的山水都拍下来,放给她看。她看了,她笑了:一个总投资2800多万元、集“农民集中居住区、河岸风景区、人工湖区和生态农业区”四大功能于一体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已经初具规模。金桥,成了镇江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全村3900人,人均年纯收入突破15400元。对着镜头,张雅琴戴着宽边渔夫帽靠坐在病床上。病魔折磨得她瘦掉整整70斤,眼睛,显得愈发大,不变的,是坚定的眼神。她说:“如果再给我两年时间,让我再拾掇拾掇,咱们金桥村就对得起这名号了,我也就能退下来,死而无憾了!”本报记者聂伟周小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