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学习心得-深化师德师风建设造就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专题网络培训成果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568071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学习心得-深化师德师风建设造就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专题网络培训成果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A学习心得-深化师德师风建设造就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专题网络培训成果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A学习心得-深化师德师风建设造就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专题网络培训成果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A学习心得-深化师德师风建设造就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专题网络培训成果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A学习心得-深化师德师风建设造就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专题网络培训成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学习心得-深化师德师风建设造就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专题网络培训成果(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化师德师风建设,造就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专题网络培训学习心得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林崇泽2019 年 5 月,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参与“深化师德师风建设,造就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专题网络培训。通过本次培训我对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决策以及对教师的使命责任、基本素质、实践路径、评价标准等行动指南和要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古人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立身之本,是教育教学的前提和保证。下面我对本次参与专题网络培训的学习心得体会汇报如下:本次专题网络培训,课程

2、的学习主要通过教师对专题视频的观看学习、参与观点讨论、撰写学习心得体会以及在线考试完成。专题视频内容丰富,学习时间可以灵活把握。通过视频的学习,可以了解到 2018 年 9 月 10 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完善自己。 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 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在视频的学习过程,我系统地了解了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等相关法规的修订与解读, 这些法

3、规是教育工作者的行业准则,也是基于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性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2018 年 5 月 2 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经提到,高校要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抓好3 项基础性工作。其中之一是坚持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4、人。第1页共 2页礼记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止于至善。”我认为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要持续不断地提高自我的修养,从而影响并有益于学生的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达到 “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的至善境界。“大学之道”也是教师终身学习之道,教师的成长也是经历了从学校到社会的过程,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积累并提高自已学识和学问。“在明明德”就是让自己明白道理,学到真知灼见,从而认识世界认清世界,修身养德。“在亲民”则是教育工作者应有的社会责任,新民用孔子的话说就是推己及人,用佛家的话说就是自度度人。自己明白了道理也要让别人明白道理。作为教师“

5、亲民”的对象就是我们身边的学生。只有我们自己懂得终身学习的重要性,理解修身养德的必要性才能够达到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的行为准则要求的高度。学习视频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让我明白中国改革的成功离不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正确的决策,离不开各阶层人民的艰苦奋斗和上下求索。中国经济发展的秘密则根植于我泱泱大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沃土之中。中国改革的成功也有无数白老师的背脊,他们默默坚守岗位,几十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爱岗敬业,坚守职业守操,他们诠释了“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坚持的基本追求,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发展中应当秉持的价值导向。他们的背脊就是中国的脊梁。第2页共 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