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0566917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考点鉴赏模块演练考点集训(十六) 【P349】模块一:古诗词形象鉴赏训练1.这是一首咏物诗。其中的“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化用了孔子哪一句名言?有什么寓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里用“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比德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2 (1)“既无虑”和“不复悔”,说明精卫和刑天是什么样的形象?(2)陶渊明是悠然淡泊的形象典范,而这首诗一

2、反常态,你以为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1)他们对死无所顾虑,死后坚持斗争,表现出他们虽死不屈、抗争不息的精神。(2)本篇属于“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展示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壮烈情怀,让人们看到诗人性格中执著激烈的一面。3.诗中的“梅”和“杂树”,各有什么象征意义?请作简要分析。“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两句,写出了“梅”的象征意义洁身自好、孤傲冷芳;而“摇荡春风媚春日”“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的“杂树”,象征着那些随波逐流、谄媚权贵的小人。4.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3、。5.请简析诗中“画眉鸟”的形象。诗中画眉鸟啼声婉转随意,在山花树丛之间自由自在的飞翔,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之情。诗人托物言志,借画眉鸟的形象抒写了自己淡泊名利富贵、追求自由自在的人生志趣。6.这首散曲,诗中有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前四句描绘了收获季节的荷塘,采菱女采菱采莲,快乐唱歌,水鸟惊飞,一片欢快的景象;后三句_。 描写了乱云漫天,急雨如注,荷叶翻滚,采菱女发愁而归去,一片惊惶的情景模块二:古诗词语言鉴赏训练7.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 与“失” ,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

4、主观视觉形象。“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8.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即可。)9.前人评这首词,有“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的说法,请以“何妨”、“谁怕”两个词为例,分析这一特点。“何妨”写出作者在风雨

5、面前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隐含了作者对自然风雨和生活厄运的挑战的豪情。而“谁怕”二字,更把作者倔强、豁达的性格表现无遗,这两个词写出苏轼内心的坦荡与气度的从容。10.第三句中“凉”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凉”字不仅写出了词人当时感受到的雨后环境的清冷,更写出了词人心境的悲凉。11 (1)首句中“弄”字精练而传神,请结合词句进行赏析。(2)“何处唤春愁”的“唤”字,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1)“弄”字堪称该句中的“词眼”。春日长而且暖,照在轻柔的柳枝上,就像是在轻轻抚弄一般。这一个“弄”字,将春日拟人化,既突出了春日的和煦温暖,又表现了柳条的细长柔嫩,真是妙不可言。(2)“唤”字上承“莺声”

6、,下启“绿杨”等三句,在词中起到了重要的结构作用,诗词中重要的“领字”。12.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古早成谚。作者身临其境,历经艰险过蜀道,余悸犹存却惊喜欣慰无限。词中“两握不曾乾”句,语句平易却最为传神。请作简要分析。细节传神。“两握不曾乾”,把身悬绝岭时心惊魂悸的情态外显,危处之怯,险境之悸,描写得准确、具体和生动。前后照应(承上启下)。既印证上片“应被旁人画里看”的遥不可及,又使下片“到晚才知身是我”的历经紧张情绪后的放松心态不显做作。深化意境。山间的夜气,犹湿的贴身汗衣,与此时此地欣喜中的后怕相交融,一起渲染了“夜更寒”的氛围,进一步反衬出“蜀道之难”。模块三:表达技巧鉴赏训练13

7、(1)关于“故乡事”,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连问了十二个问题,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杂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你觉得这样写合理吗? 独问“寒梅著花未”,表面看出乎常情,但绝非故作姿态。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也自然成了“

8、我”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13. (2)你更喜欢杂诗还是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为什么?更喜欢杂诗。王绩的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其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杂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答“更喜欢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14.明代王世贞赞赏此诗后两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两句“筋骨毕露”,后两句为其所累。你认同前人的看法吗?为什么?不同意。首句写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誓扫匈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次句写五千精兵一旦之间丧身“胡尘”,确实令人痛惜。征人战死得悲壮,少妇的命运就更值得同情。所以这些描写正是为

9、后两句表现少妇思念征人张本。若无前两句明白畅达的叙述、描写作铺垫,亦难见后两句“用意”之“工妙”了。(若答“同意”而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也可以。)15.诗歌开头两句就以极其洗练的语言破题而入,直点题旨。作者不说天下伤心之事是别离,而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让读者自己由地及事,由亭及人,直中见曲,曲中见妙。后两句更显奇思。_后人赞美这两句是“奇警无伦”,可谓一语中的。由杨柳发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杨柳和春风两件本不相关的事物联在一起了。到此还不足为奇,诗人又生奇想,说春风深知离别之苦,不忍看见人们送别,所以故意不让柳条发青。从艺术技巧上说,作者用移情于景的手法将春风写得有情有感,使它与别离的人一样惜别

10、、伤别。16.颔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两句为人们赞叹传诵的原因。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17(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比拟,如说新月“学”扇。(可以从开头几句整齐的句子体会到,还可以有“排比”辞格,也可以从“新月初学扇”的结构分析,“学”字的人格化词语轻易得出结论。)17(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

11、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模块四:古诗词思想内容鉴赏训练18.这首诗大约是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作。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第四联_。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写江水漫漫,又到哪里去寻找渡口

12、呢?自己返乡的愿望恐怕一时还难以实现啊。滚滚滔滔的江水与大海相接,望不到尽头,昏暗的天空愈发显得压抑。眼前的景象烘托出了诗人迷茫无奈、欲归不得的惆怅心情。19.前人评价说:“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你赞同这一评论吗?请结合两首咏蝉诗,具体说说你的理解。同意。蝉声远传,一般人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虞世南却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同时带有以“蝉”自况的意味,表现出一种雍容的气韵,所以说是“清华人语”。骆宾王的咏蝉诗也是借蝉抒怀,以“霜重”“风多”

13、比喻处境的险恶,以“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以“响易沉”比喻言论被压制,以“无人信高洁”比喻自己品性高洁却不为时人所理解。这首诗道出的确实是“患难人语”。20.这两首诗都是作者被贬时所作,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请结合画线诗句进行分析。不同。前诗“客来”二句写诗人梦中醒来,不知身在何方,但见西窗外水天相接,烟波浩渺。诗人不被贬谪所困,仍能悠然欣赏自然环境的清静壮美,表现出一种旷达、洒脱的情怀。后诗“溪边”二句写热闹过后,路人稀少,斜阳下诗人只身独处,在方向不明的三叉路口,百无聊赖地数过往行人。蕴蓄着诗人晚年被贬,对不幸身世与不平社会的感叹,表现出落寞与不平的情怀。相同。前诗“客来”二句

14、写诗表现出一种闲逸洒脱的情怀。后诗“溪边”二句写诗人悠闲地独自站在溪边的三叉路口,在斜阳余晖下,数着一个个的过路行人。表现出诗人摆脱了被贬的痛苦,心中满是闲逸洒脱的情怀。21.这两首诗都以“清明”为题,它们表达的主旨是否一致?请结合两首诗作简要的分析。不一致。杜牧的诗是借景抒情,抒写了“行人”抑郁寂寞、想借酒浇愁的苦闷心态。黄诗由清明扫墓联想到人的生死问题,齐人与介之推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丑恶的鞭挞,表明自己人生的价值取向。(意思对即可)22(1)这首诗充满着爱国激情。请写出本诗的诗眼句。(2)后人评价别云间声调高亢,情感真挚,充分体现出作者后期诗作悲壮激越的风格。请联系具体诗句,分析此诗

15、是如何体现“悲壮激越”风格的。(1)毅魂归来日,灵旗空际看。(2)本诗是诗人诀别故乡云间时所作。前两句回顾三年征战生活,只可惜壮志未酬却已身为南冠之囚,诗人念及此,悲愤欲绝,写下了“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在诀别故乡之际,诗人已知自己即将遇害,对于故乡的山水、亲友邻里爱意深深,难以抛舍,因而写下“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这充分体现出悲壮的风格。然而,诗人没有一味沉溺于个人的情感之中,而是以一个反清志士的豪情,写出了磅礴之气四射的遗愿:“毅魂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此二句,使整首诗在悲愤不已的情感和“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憾中,透射出刚毅不屈的英雄本色。模块五:综合(含比较)鉴赏训练23.(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第一首诗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_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_角度来评价的。(2)这三首是对项羽的评价各不相同,杜牧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_;李清照_。(1)民心向背 节操(气节)(2)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