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 中国现代实战拳学意拳简史.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0566514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成拳] 中国现代实战拳学意拳简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成拳] 中国现代实战拳学意拳简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成拳] 中国现代实战拳学意拳简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成拳] 中国现代实战拳学意拳简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成拳] 中国现代实战拳学意拳简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成拳] 中国现代实战拳学意拳简史.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现代实战拳学意 拳 简 史意拳又名大成拳,是在形意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其它任何拳术门派不同,意拳无拳术套路和固定招法,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故名意拳,为王芗斋先生在20年代中期所创。王芗斋在清光绪年间就学于 形意拳名手郭云深,后遍游大江南北诸省,痛感当时武术界崇尚花拳绣腿、套路招式,陷入与真正功夫背道而驰的死胡同,决心创新传统武术面貌。经过前后20余年专心研究拳理,遂在形意拳的基础上吸取各家之长创立意拳,后经以姚宗勋先生为代表的第二代意拳武术家的发展完善,意拳已成为一个中国传统武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完整运动科学体系。从意拳诞生的历史时期和其发展线路来看,可以说是二十世纪初“五.四”新科学

2、精神在中国传统武术界的一大成果. 意拳主要由站桩、试力、发力、摩擦步、推手、散手等组成,重在健身和实用两个方面。在锻炼的全过程中,始终强调意念诱导,以意念统帅肢体,要求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周身放松,使肢体各部连成一个整体,进而运用精神假借,使全身处处建立争力,并且使本体与外界建立争力,名之曰浑元力。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身体各部分松紧的互相交替,可使精神和肢体、肢体和外界达到高度协调统一,从而在运动中充分发挥精神和身体的能量。意拳认为“松、“紧”是构成人体运动的基本矛盾。诸如力量、速度、耐力、灵活、协调等身体素质都是派生的,无不受人体肌肉松紧的制约。所谓松紧,既是肌肉的松紧,又是意念上的松

3、紧,而首先是意念上的松紧,因此意拳要突出一个“意”字。 意拳以站桩为基本功,训练从精神到肢体的松紧。一般先练放松,进一步再练松紧的相互转换,以达到松紧协调。人体精神和肢体放松,可促使气血通畅,新陈代谢旺盛,调整内脏器官的各项功能,使其匀整平衡,从而增强体质。站桩还能使精神和肢体达到高度统一,肢体间处处相互通连,构成一个整体,相互呼应,即所谓“一动无不动”,使本体感觉极其灵敏协调。此外,通过松紧转化,训练整体的弹力,做到“无点不弹簧”。通过站桩的锻炼,可为意拳的各项训练打下基础。试力,是体验在站桩中所培养的浑元力,体验在肢体有位移的情况下是否仍然能够匀整得力和运用自如。发力是拳术有效打击力量的动

4、力,站桩、试力都是为了给发力创造条件,以便能够在不同情况下随时随势发力,这是意拳之所长。摩擦步,是结合试力进行的步法训练,其原则要求是“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在前后、左右、进退转换中都能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和整体协调,以利随时发力。推手、散手是意拳技击训练的两种形式。推手可以作为散手的辅助练习,要求在与对方肢体接触时善于体察对方的虚实、强弱和力量的方向,并善于控制对方,施以有效打击。一代宗师-意拳创始人王芗斋一代宗师意拳创始人芗斋先生,名政和,又名尼宝,字宇僧,晚年自号矛盾老人,1885年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自1894年从郭云深大师学习形意拳。因其终年苦修苦练,寒暑不辍,深究拳理,倍受郭老

5、青睐,故尽得郭老毕生拳学之精髓。弱冠之年,已成为一代名师。 先生学拳之始,就不拘泥于拳术的派系门户之见。他认为:我国拳术历史悠久,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有成就的拳术家,都具有不同的风格与特长。这正是我国拳术所以源远流长、繁荣兴旺的原因。先生对拳理的着眼点并不是一技、一得的局部学识,他用毕生精力探索和研究拳家学术领域里的真谛。 1907年前后,芗斋先生为开阔眼界,增长见闻,离师出游。大约1931年在北京。1918年后,又前往河南、湖南、湖北、福建,在福州任过武术教官。以后先生北上,在天津开始讲学。在这段时间里,先生在大江南北遍访当时各派著名拳术家。他在河南时,曾到嵩山少林寺访问当时的心意拳(又名形

6、意拳)传人衡林和尚,并与之切蹉技艺。形意拳和心意拳同出一源,因此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先生对少林寺的访问,具有重大的意义。20年代中期,先生对大量搜集来的第一手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之后,创建了意拳。这是先生多年心血的结晶。意拳的创建无疑是我国传统武术的一次重大革新。意拳重在健身与技击两面个方面。健身锻炼要求顺乎自然,合于需要。具体地说也是应该符合人体生理机制和所应达到的功能状态。因此先生指出:重要在于凝神定意、舒适自然。同时使从事锻练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得到改善,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在拳术锻炼方面,意拳的创建摒弃了延习数百年的套路和固定招法,返朴归真,显示了我国拳术的原貌并赋以新的理论内容。意

7、拳认为:拳术锻炼如果只着眼于技击的技术和技巧,只偏于某一姿势或某一招式的刻板方法,就会背离拳术的总体要求。芗斋先生所总结和倡导的训练方法,不仅丰富了我国传统拳术的训练法,而且对现代体育运动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目前在国际上不论是球类、田径、体操、跳水的竞技训练,还是宇航员在航天器里的健身运动,都已运用精神集中、肌肉放松和心理的训练,这和意拳的理论和训练方法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 1928年,芗斋先生曾赴杭州任全国武术比赛大会的裁判。随后,他去上海传授意拳。1938年先生在北京四存学体育班主持意拳教学。1940年夏,同道友人赞许意拳,并赠名为大成拳。先生当时不好推却,遂一度将意拳称为大成拳。正如

8、先生所述友人多试之甜蜜,习之愉快,因佥以大成二字为吾拳,欲却之而无从也,听之而已。此后先生又说学术本无止境,何来大成之说,仍以意拳称之。40年代,先生曾在当时北京实报、新民报等到报刊上发表文章,对我国拳术的观点、看法以及意拳的锻炼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 同其他的学术领域一样,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不免会与守旧的传统观念发生矛盾。芗斋先生的学说,在我国拳术界也曾引起过较大的震动。在此期间,中外人士特别是我国的武术家们,专门拜访先生以探讨拳术宗旨的人络绎不绝。先生在上海逗留期间,就曾与当时在西青(西洋人的青年会)担任拳击教练的匈牙利人英格相会,英格曾经得过职业拳击比赛的最轻量级世界冠军。在交流技击中,英

9、格出直拳向先生发动进攻,先生左手一抖,即将英格弹倒在地。英格失败后,在英国泰晤士报上发表了题为我们所见到的中国拳术一文,对芗斋先生的造诣、中国拳术所达到的高水平表示钦佩。 40年代初,日本的柔道六段八田一朗(1936年代表日本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国际摔跤比赛的选手)要求与先生比试。八田欲掳先生手腕用招,哪知两手才一接触,立即被抖得腾身离地,身贴墙壁后倒在地上。 日本近代武圣 泽井健一此后又有日本当时柔道五段、剑道三段的泽井健一与先生较量。失败后,他转向先生学习意拳。四十年代后期泽井健一回到日本宏扬意拳,并根据实际情况更名为太气拳,日后被日本武术界公认为“武圣”。 1947年,先生在北平太庙(即今

10、日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成立了拳学研会,广泛传播意拳。北平解放后,先生停办研究会,到中山公园潜心教学。他的健身与养生,在教学中被称为站桩功。1950年,先生在中华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任武术组组长,后因外出去职。1951年,先生应邀到保定市河北中医研究院教授站桩功。在这段时间里,先生对中国拳术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效用问题,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时至今日,意拳站桩功几乎遍于全国,先生为我国人民的医疗保健事业做出了贡献。 1963年月先生病逝于天津。芗斋先生的遗著有:意拳正轨、拳道中枢(又名大成拳论)两篇。王芗斋先生传人甚多,其中以天津赵道新、北京姚宗勋最为著名,并各具代表性。赵道新在学习意拳后,使原所擅长

11、的形意拳、八卦掌更为精进,并于晚年创“心会拳”;姚宗勋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并着重拳理的研究,同时吸收了现代拳法的一些优点,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意拳,并在1941年被王芗斋先生赐名“继芗”并赠诗于扇,以示衣钵传人之意。承前启后的武学大师姚宗勋 意拳第二代掌门 姚宗勋姚宗勋先生(1917-1985)浙江杭县人,幼年孤苦寄居北京,毕业于中国大学文学系,后一直定居北京。自幼爱好武术。二十岁时投入意拳创始人王芗斋门下。四十年代初期,宗勋先生尚在大学肄业期间就名重京华,被王芗斋先生题诗赐名“继芗”,意即托付衣钵。由此,成了意拳发展使上的一个关键人物。姚宗勋先生认为,习拳目的有三:即健身、寻理趣、自卫。这三方面

12、相辅相成,不可歉缺。姚宗勋先生更是以运动生物力学、人体解剖学、运动心理学、以及心理学作为训练的理论依据。坚持科学的理论与训练实践相结合,摒弃一切自欺欺人毫无根据的封建迷信说教。 姚先生于拳学之始,就不拘泥师承门派的陋习。他勇于创新,志在改革,不断吸收现代拳学的优点。特别是他还进行现代体育科学的研究以充实自己的学识。此举在老一辈武术家中并不多见。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与现代体育科学的结合,给意拳事业展现了更加广阔的前景。这是姚先生对意拳所做出的极大贡献。姚先生曾多次给国家游泳集训队、北京足球队、北京田径队、北京举重队、北京射击队等讲解意拳独特的训练方法以备各项运动训练借鉴应用。并在北京市体育科研所进

13、行教学实验,为我国的体育科研工作做出了大量的有益工作,获得多方面的好评。科学的分析方法使得姚宗勋先生突破了传统武术教学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原始方法。如,将力学、物理学中的杠杆、面、螺旋力等原理用来分析拳术中的每一个姿势。每一个动作。以心理学原理说明意拳桩功中的精神假借与意念诱导的作用和意义。这样,就使教学摆脱了简单模仿的机械性与盲目性。使意拳成了一门真正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运动科学。其著述意拳-中国现代实战拳学一书是姚先生毕生研究的心血结晶,也是从现代科学入手诠释意拳的唯一权威论著。 作为一代大家,姚先生除了在理论上的革新建树外。更是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实践来印证理论。在意拳发展兴旺时期的四

14、十年代。姚先生的功夫正臻炉火纯青的化境。担当起了代师比武的重任。面对国内外各门派的挑战,姚先生态度从容,言辞谦和,在比试中出手迅疾制服对手干脆利落。讲究分寸,决不滥伤敌手,俨然大家风度。故常使来者畏威怀德。事后谈起,往往钦其技艺又盛赞其武德高尚。其中许多人日后皆与先生成为莫逆,共同切磋武艺,探索精义。 姚先生在教学中对学生要求极为严格。他主张“学拳首先要学会做人”;“要注意道德品质的培养和科学文化的学习”。作为一位老武术家,他在教学训练中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锐意改革,大胆吸收现代体育训练中的成功因素,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引而不发、启发式的教学法。凡跟姚先生接触过的人,无不对其坦率待人、诲人不倦的精神和精辟的讲解、绝妙的示范感到鼓舞而倍加崇敬。姚先生一生刚直不阿,特别是在学术问题上绝不随波逐流,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意拳训练;坚决反对一切封建迷信,包括“科学的迷信”;从不故玄其说、哗众取宠。他不断教导学生们要脚踏实地进行艰苦的训练和执著的探讨,以追求拳学真谛,弘扬国之瑰宝。 1984年,在北京市体委和北京市武协的关怀下,筹备成立以姚先生为首的研究会。姚先生鉴于“大成拳”三字有引人误解或曲解之嫌,决定恢复王芗斋先生创拳初衷的“意拳”原名。1984月日正式成立了“北京市武术协会意拳研究会”。姚先生出任会长,并被聘为北京市武协顾问,为意拳的研究和推广做出了杰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