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一中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565197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102 大小:65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汝城一中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汝城一中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汝城一中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汝城一中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汝城一中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汝城一中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汝城一中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doc(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汝城一中2009级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编写时间:年 月日执行时间: 月日总序号:写景状物散文的鉴赏角度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懂得写景状物散文的鉴赏角度。2、联系作品让学生清楚写景状物散文的鉴赏步骤。教学重点写景状物散文的鉴赏角度。教学难点写景状物散文的鉴赏步骤。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准备教学资料教学时间安排两个课时一、导语设计大自然充满了美,许多作家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文笔瑰丽,手法多样,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带给我们以极大的美感享受。进入文章情境,赏析富有鲜明特征的景物,赏析多种多样的写景状物艺术手法,感受作者流淌于笔端的情感,是我们散文欣赏的一个重要方面。而2006年高考湖南卷的赏析短文写作也有

2、对景物描写角度的赏析,可见,对写景状物散文的赏析应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而找到鉴赏切入点,是鉴赏写景状物散文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鉴赏中掌握方法,并且运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既可培养学生鉴赏的兴趣,又可提高学生鉴赏的能力。二、写景状物散文的鉴赏角度(一)调动感官,从景物的形声色味等角度赏析。要写出景物的特点,作者往往从细微入笔,把景物的细部、局部特征放大,将景物变形、变色、变味。我们在阅读时,就应调动感官、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赏析。如朱自清先生的春:“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

3、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这一段景物描写中,作者就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多个角度来写景。“吹面不寒”“母亲的手抚摸”“微微润湿”“轻风”,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轻柔细腻;“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从嗅觉角度写春天的清香气息;“繁花嫩叶”,从视觉角度写春天红花绿叶、五彩缤纷的美景;“呼朋引伴地卖弄”“唱”“应和”“响”,“清脆的喉咙”“宛

4、转的曲子”“轻风流水”“牧童的短笛”,“嘹亮”,从听觉角度写出春天大自然的盎然生机;“雨”像“牛毛”“花针”“细丝”,“密密斜织着”,描绘出了春雨的细密轻柔。整幅画面有形有声有色有味,让读者对“春”有了更直观更深切的感受。我们鉴赏写景状物散文,就要对这些景物描写片段多加体会揣摩,从形声色味等角度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自然景物之美。(二)选择写景角度,从空间时间的变化角度赏析。景物一般是立体的、有层次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作者总是多角度状写景物,有远景、近景,有俯视之景、仰视之景,定点观景、移步换景这样的写景更加富有变化而不显呆板。如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

5、的痣一点。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一点生气,一点情调。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

6、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阴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论

7、“领土”,只有有限的一点。在有限的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较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的大道。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这个无限大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有形的围墙住一些,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作者笔下,小屋是一件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品。她对小屋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的描

8、写;有远观近看:远观,小屋点缀了山,让山川美景增添了“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近看,山上的树又衬托出了小屋的安静、小巧、含蓄。有平视俯视仰视;有有限无限与有形无形:“似眉梢的痣一点”“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袖珍型的花园的大道”,有“足以举目千里、俯仰天地的无限领空”。对小屋的描写,构成一个立体的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多角度写景可以写出景物的不同层次不同特点,因此角度越多景物的立体感越强,我们鉴赏写景状物散文,细致地分析写作的角度,可以更好地感受写景状物的层次之美,获得更加丰富的心灵感受。(三)品味语言,从语言修辞角度赏析。写景状物散文的语言集中体现了散文语言之美,“赏析美

9、景”可以通过品味语言进行,“体会美情”也可以通过品味语言来进行。如果在散文阅读中罔顾对语言认知、品味的必要性,直接攀登形而上的“空中楼阁”,只能是茫茫然、昏昏然,更不用说进行赏析了。品味语言,一是品味词语的表现力。“以一字为工,自然灵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有时,一个词甚至是一个字的使用,就能让景物变得鲜明生动。品味语言,要重点品味那些能一字传神的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品味这些词对描摹景物,传情达意的表达效果。如朱自清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

10、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月色本是难状之景,但在作者笔下,传神的动词运用,却让月色鲜明可感。一“泻”字,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如水般流淌的动感;一“浮”字,描绘出薄雾的轻飘状态,让荷塘充满了一种如梦幻般的朦胧之美;一“洗”字,写出了“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娇媚状态。一“画”字,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这些动词

11、的使用,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荷塘上美丽的月色光华。品味语言,二是品味修辞手法的运用。写景状物中,作者多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来加强景物的形象性,让读者留下鲜明具体的印象。如张晓风的春之怀古: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热土地,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丝丝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请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

12、是一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讲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作者笔下,青山在笑,春在歌唱,“从云端唱到山麓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春是那样多情,“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春“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

13、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比喻、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让看似平平淡淡、难以捕捉的春天,是这样的生动可感、生机勃勃,让读者感觉自己仿佛就置身于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心情顿感舒畅。(四)体味艺术特色,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为了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鲜明,作者常常会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突出景物,常见的如动静结合、烘托渲染、虚实相生、象征等等。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能让我们更深入地感受景物特点及其表达效果。如动静结合。就是在写景中,作者多运用以动写静、以声写静、以静写动的手法,突出景物的静态美或动态美,使景物描写更显具体形象。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但是把人的心灵带到崇高的境界的,却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

14、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身子扭得象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枝叶,象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象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象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幅潇洒的模样。不管怎么样,它们都让你觉得它们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谁少了谁,都象不应该似的。这段写景,就是典型的以动写静。作者利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赋予了松树人的性格,使本是静态的松树活了起来,用“不怕山高”“根扎隙缝”“争夺天日”“游戏”等表现出它的坚定勇敢,用“张望”“等你”表现出它的热情,用“潇洒”来表现它“独得其乐”的情致。再如渲染烘托,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

15、,用于散文写作中,可以是景物来烘托景物,亦可以是景物渲染心理、情感等。如方令孺在山阴道上:撩起窗幕,看初升的红日,可把它五彩的光华撒在湖上了么?可是,湖水呈现着一片冷清清的铅色,天空也云气沉沉。难道今天的旅行又要被风雨来阻挡么?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湖水轻轻地拍岸,像是赞同我的决心,天空也对我显出无可奈何的气色。七点钟我们就从北山下乘车前去。这时云雾渐

16、渐稀散,清风吹送着月桂的芳香,阳光从薄云后面透射出来,像放下轻轻的纱帐,爱护似的,笼罩着大地。汽车迅速地前进,将要到钱塘江大桥了,我看见高大的六和塔,岿然坐在林木蓊郁的山岗上,背负着远山与高空,下临浩渺的白水,气象非常雄伟。在高楼钱塘江大桥有两层,底层走火车,上层走汽车,因此说像高楼一样的大桥。一样的大桥上,俯看江水,像一条潇洒的阔带,从西面群山之下,一撇而来,越流越宽,向东长逝,到眼睛所能见到的尽头,水和云都融合成一片混沌。山川的壮丽和我心里正在思想的巨人形象,也融合在一起。车在奔驰,风在欢笑,将要成熟的晚稻,沉沉地压在整片大地上。远处是重重叠叠、连绵不断的山峰,山峰青得像透明的水晶,可又不那么沉静,我们的车子奔跑着,远山也像一起一伏的跟着赛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