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清平乐 村居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056231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6清平乐 村居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6清平乐 村居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6清平乐 村居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6清平乐 村居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6清平乐 村居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6清平乐 村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清平乐 村居(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26清平乐 村居 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翁、锄、莲,正确读写“低小、吴音、翁媪、鸡笼、莲蓬”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4.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体味作者的感情,从中受到美的熏陶。5.感受品读宋词,体会古诗词“炼字的妙处,初步掌握学习宋词的方法,拓展学习辛弃疾词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与默读有些诗文还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对于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

2、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本课是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那么如何结合五年级的学生的特点,在文字的阅读与品味中,在声音的聆听与画面的想象中,感知文字的温度、感悟语言的滋味、感受情感的滋润?基于文本及学生特点,特制定以上教学目标。】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联想,理解这首词的意思,同时达到熟读成诵.难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三、教学评价设计: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困加强指导训练方式落实

3、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2。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这首词的意思。 3检查学生诵读词的情况,能否读出节奏,有感情地背诵,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进行学法运用指导,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设计理念:这首小词写景见人,由人及事,人事相传,作者将景、人、事、情融为一体,它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对于这样意境幽美的词,在教学中应积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词的韵律、节奏和情感.重点抓住

4、描写小儿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词意。】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了解辛弃疾的有关资料。教师:1。准备多媒体课件。2.了解辛弃疾的历史背景,搜集有关“词”的资料。3.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驻足于农村,寄情于田园,用诗词表达自己对农村的那份浓浓的情感. 大家还记得高鼎写的村居吗?谁来背诵一下。学生背完后说说“村居”题目的意思(乡村生活),并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5、赞美了春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儿童的快乐).2.辛弃疾也写了一首村居,我们来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出示高鼎的诗村居,出示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词,引导学生比较“诗”与“词”在形式上的不同。组织交流.清平乐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不同点之一:结构不同,词有词牌名,本文的词牌名是“清平乐”。“村居”是词的题目,与内容有关。中间空了一行,这是词的上片和下片。不同点之二:字数不同,诗,每句字数相等;词,句子长短不一,词也称长短

6、句。【设计意图:从高鼎的村居诗入手,通过比较题目相同而体裁不同的“诗与“词”,让学生从形式上直观地认识了“诗”与“词”的不同之处。因为这是学生自己的发现,所以,其效果比教师讲解好得多。】课前大家还搜集了许多关于宋词资料,能谈谈你对宋词的了解吗?学生交流对宋词的认识.老师课前也去查到了一些关于词的知识。(出示关于宋词的资料。)宋词:文体名称,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而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词一般

7、分为上阕和下阕,或者说上片和下片。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字以上,最长的词达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迭或四迭。3.在清朝诗人高鼎的眼中,村居是一首诗,是草长莺飞二月天在辛弃疾的眼中,村居是一首词,齐读题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这首宋词:“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我们在书写课题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大家齐读课题。这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2 清平乐 村居(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一、二项学习任务. 出示词语,认读茅檐 低小

8、 吴音 翁媪 鸡笼 莲蓬注意“翁媪”的发音(wng ),提示全班同学读词。重点指导“莲”字书写,“莲”是上下结构,上面的草字头盖住下面的“连。 初读课文,感知词韵(1)接下来,我们将轻松地走入课文,去用心品读这首词吧!请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每个字音读准确、读响亮。()谁想来做做小老师,提醒大家哪些地方不要读错了。“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句话中“剥”是多音字,有两个音b和o ,b,剥削(b xu)。那么,它在什么情况下念b?(表示把东西的皮去掉时念b。请你把这个词放到句子中读一读。这里的“剥”是指把东西的外壳或皮去掉,那么,把香蕉的皮去掉叫-,把花生的皮去掉,叫-,把莲蓬的皮去掉叫-。

9、)一起再读这句。(3)我们先来听听录音老师的朗读,看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词一般分上片和下片两部分,朗读时,上、下片之间要停顿,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读出节奏,如果能注意适当的停顿,那就更好了。这首宋词有上下两片,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小结:读词跟读诗一样,要读的慢点,有些地方能稍加停顿。如:茅檐-低小,檐字的声音就要稍微的延长。读得停而不断.这样才能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学生自己练习读,读好节奏。请两生分别读上下片,集体评议。注意这首词的节奏: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0、。学生反复朗读,直到读出节奏感,读出音韵美.【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与默读。有些诗文还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由此可见诵读应贯穿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古代诵读诗词用吟诵的方法,即接近歌唱的诵读,完全像古人一样进行古诗词的吟诵是不可能了,那么老师应该怎么教学生读呢?首先要把握诗词的节奏。节奏是指音响运动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长短、强弱的现象。一首诗中各句诗的节奏相同或大体相同,读起来就会产生一种畅通感和舒适感。】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理解词意,想象画面,。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

11、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但古诗词毕竟难懂,到目前为止,你还有什么字词难以理解?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学生质疑,老师适当点拨。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也可以跟大家交流一下。预设: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写这首词,在江西上饶地区,春秋时代属于吴国。翁:看图,谁是翁?柳宗元的江雪中说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翁就是指年老的男子。媪:看看部首?明白吧!图上只有一位女性。指的是年老的妇女。翁媪:老年夫妻。相媚好:是怎么个好?(彼此之间很亲热。互相逗趣、取乐。)引导:好一个“相媚好”,老爷爷老奶奶年纪这么大了还这么相亲相爱,还互相

12、逗趣着、取乐。来把你的理解送到句子中,读。(指导读:看到翁媪这么恩恩爱爱,连作者辛弃疾都情不自禁地走进茅屋去问了,哪个词在问?)读好这个“谁家。“最喜小儿无赖”,“无赖”是什么意思?“无赖”原指不讲理的人,在这里指顽皮 孩子们,其实像无赖,表达了词人对小儿的喜爱,这是爱称啊,在生活中,爸妈也会指着我们的鼻子说,你这个小调皮、小捣蛋2.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辛弃疾的这首词就是一幅“村居图”,读着课文,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清平乐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设计理念: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

13、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想象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可见一斑。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这当中就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诗词作为一个载体,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古人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即是这个道理.由此可以引出古诗词的重要作用,那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小组代表交流汇报:(预设:我的脑中浮现出了两个老人在茅房底下聊天 我看到了有一所小小的茅草房,这个茅草房紧靠着小

14、溪,溪边长满了请草。他们喝了酒,醉醺醺地回家了。我看到大儿子在东边的豆地里锄草.我看到了二儿子在)村居的“景”是美的,找出写景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谁能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乡村的景色?(如:村边一座低小的茅草屋,屋前一条弯弯的小河潺潺地流淌着,河水清澈,水面上荷叶挨挨挤挤,荷花雪白雪白的,一只只莲蓬从荷叶间冒出来.河边是青青的草儿、碧绿的庄稼,一群鸡儿在屋边悠闲地走来走去。那景色真美啊!) 板书:景美 溪上青青草清新秀丽的景色让人心醉,勤劳纯朴的人们令人喜爱,这幅乡村美景里都有哪些人呀?他们都在干什么呀?(翁媪、大儿、中儿、小儿。翁媪正用好听的吴地方言在亲密的交谈。大儿子在小溪东面的豆地里锄草。二儿

15、子在家门前编织鸡笼.小儿子正趴在溪头剥着莲蓬里的新莲子吃呢!)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描绘的情景。(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预设:低矮的茅屋前面,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长着郁郁青青的小草。不知谁家一对白发老人正用好听的吴地方言在亲密的交谈。大儿子在小溪东面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前编织鸡笼。最可爱的是顽皮的小儿子,正趴在溪头剥着莲蓬里的新莲子吃呢。)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四)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谁来说说这首词的意思。这节课继续欣赏这首词,感受一下它的意境.(五)细读品味,感悟词境.1。过渡:有人说,一首好词就好像一壶好茶,越读越品就越觉得香气萦绕,韵味深长。所以,我们读词就要读到词人的内心深处去,那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吧!2同学们,村居的“景”是美的,而村居中的“人”更美。在这五口之家里,给你印象最深的,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人呢?观点一:最喜欢老两口。他们衣食无忧,老有所养。他们悠闲地坐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