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0560026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114 大小:6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负数 第一课时 总第1课时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熟悉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便利。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力量。 教学重点:初步熟悉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预备: 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嬉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嬉戏:我们来玩个嬉戏轻松一下,嬉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

2、反。嬉戏规章:教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向上看(向下看)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响最快。 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学问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周教师的一位朋友喜爱旅游, 11月下旬,他又准备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将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预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熟悉温度计

3、,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熟悉温度计,请大家认真观看: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

4、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拟: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认真观看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 以上,一个在0以下)。 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式度(板书-4)。跟教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

5、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相互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刚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限,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心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限,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顶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

6、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教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出示网页,上面有简洁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日教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出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状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沟通,答复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洁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沟通: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7、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限,+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争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看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沟通、争论。 3、指出:由于+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究竟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辩,各自发表意见) 假如都同意分

8、三类的,教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假如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相互争辩。 4、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看,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限,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象一条分界限,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行少。我们把象+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熟悉正数和

9、负数。(板书:熟悉正数和负数) 五、联系生活,稳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 地球外表的最低温度是 。 3争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存折: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来的钱为标准,取出了800元记作-800; 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1200元) (2)电梯: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为界限,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教师现在要到33层应当按几啊?要到地下3层呢?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熟悉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式度以上和零摄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

10、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教学反思: 其次课时 总2课时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学内容:比拟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拟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挨次,完成对数的构造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10 +5 0 -82 2、假如+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3、某日黄昏,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黄昏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1、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例如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状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沟通。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答复,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熟悉。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看: A、从0起往右依次是

12、?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觉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假如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将来一周的天气状况,让学生把将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拟他们的大小。2、学生沟通比拟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拟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数从小到大的挨次。 4、再让学生进展比拟,利用学生的详细比拟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拟“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拟大小时,肯定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

13、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稳固练习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缺乏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挨次排列。 四、全课总结(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数从小到大的挨次。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教学反思: 其次单元 圆柱与圆锥 (1)圆柱的熟悉 总第3课时 授课日期:月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熟悉,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熟悉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局部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14、; 熟悉圆柱侧面的绽开图。 2、培育学生细致的观看力量和肯定的空间想像力量。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悉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答复,使学生熟识圆的周长公式:C2r或C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答复,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熟悉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爱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爱圆柱的理由。(美观、有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诞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外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