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式媒体与关系网络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546162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末新式媒体与关系网络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末新式媒体与关系网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末新式媒体与关系网络(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末新式媒体与关系网络本研究以清末报纸中外日报的组织行为与流变为研究对象,探讨以血缘、 地缘、业缘为主体的人际关系网络在报馆组织的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核心 作用。本文首先对上海图书馆所藏1898年至1908年中外日报的文本材料进 行了系统梳理,同时考证了汪康年、汪诒年、叶瀚、夏曾佑等报馆成员在中外 日报时期的经营活动,尤其关注以汪康年为中心的人际网络的形式及特点,以及 这一人际网络在中外日报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讨论中外日报 与其他报馆、出版机构以及官员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中外日报 的核心成员重视发展与维系内部与外部的社会网络,一方面是利用社会网络建立 信任机制来降低互动行

2、为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是谋求社会资本储备,并从中 获取政治、经济与社会回报。从报馆的内部网络上看,与报馆主创人汪康年有着 血缘、地缘关系的士人聚集在报馆内,报馆成员与主创人、同僚乃至报馆之间形 成强烈的互相认同、高度的人际信任,由此大为降低了报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成 本。同时,一批与办报人有着血缘、地缘、学缘关系的士人则群聚于报馆周围, 不仅形成报纸的核心读者群落,还时常为报纸撰稿,或将公启、章程等交由报纸对 外刊布。中外日报社会网络的外部开放性,促使不少学堂、报馆、书局的经营 者顺着网络渠道与报馆主持人取得联系,通过中外日报进行宣传及代售,由此 构成了以中外日报为中心,辐射影响全国的文化市场。而中外日报与商 务印书馆的合资,看似经济性的组织行为,实质却是借助汪康年与张元济的私谊 关系展开,进一步体现出经济性行为深嵌于社会关系网络,并受到社会关系制约 与调试的理念。这种关系网甚至还延伸至官员群体:报人通过与官员的私人交往, 为报纸的出版发行提供保护,赢得对报馆发展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总而言之,通过层次清晰、结构紧密的内部与外部的社会关系网,中外日报 不仅顺利进行资金筹集,组织内部通过互信保证结构稳定,并得以扩大市场,提升 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网在中外日报的组织发展与演变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 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