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腕带识别制度(四篇).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0545403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四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四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四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四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四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四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腕带识别制度(四篇).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院腕带识别制度1.在重症医学病房(、等)、新生儿科(室)、手术室必须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2.对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住院、有创诊疗、输液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推广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3.推广使用带有可扫描自动识别的条形码“腕带”识别患者身份。4.佩带腕带的具体要求是:对院前急救病人、手术病人、昏迷病人、无自主行为能力的病人、病情危重病人,在手术室、icu、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分颜色佩带“腕带”,“腕带”分红、蓝、绿三色,上记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诊断、住院号,带于左腕部,情况特殊时带于四肢其他各部。“腕带”填入的患者识别信息由责任护士填写,必须经二人

2、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并请患者和或家属核对腕带信息,确保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过敏,血运良好。红色:用于病情危重病人,所有病危病重病人在告病危、病重时佩带腕带,停时解下,危重病人转科时腕带不解除;蓝色:用于手术病人,所有手术病人在进入手术室之前佩带腕带,手术回房三_解除,若术中发生变化,病情危重则加带红色腕带,由麻醉医生完成;绿色。用于院前急救病人,昏迷病人、无自主行为能力病人,院前急救病人进入医院前佩带绿色腕带,根据病情加带红色的腕带,昏迷病人在清醒后解除,无自主行为能力的病人出院时解除。备注参考资料:医院腕带识别制度(二)1、住

3、院患者必须全部使用佩戴手腕带,做好患者宣教工作,发现腕带丢失,及时补戴,补戴时须重新双人核对患者信息。2、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医院、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3、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与患者核对(清醒病人)或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4、对于治疗、护理时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术麻醉未醒、昏迷、神志不清、危重等)必须使用手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5、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

4、别、住院号、科别等,并填写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在病人进手术室前与手术室护士认真核对。6、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手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手腕带信息一致。医院腕带识别制度(三)1、住院患者必须全部使用佩戴手腕带,做好患者宣教工作,发现腕带丢失,及时补戴,补戴时须重新双人核对患者信息。2、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医院、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3、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与患者核对(清醒病人)或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4、对于治疗、护理时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术麻醉未醒、

5、昏迷、神志不清、危重等)必须使用手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5、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等,并填写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在病人进手术室前与手术室护士认真核对。6、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手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手腕带信息一致。识别标识制度1、应用腕带的目的。1)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的识别(加床、转床、手术、外出检查)。2)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时提醒,方便核对。3)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别。4)确保母婴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

6、5)医生查房时可使用读码器扫描条形码腕带,准确快速地确认病人、读取病人信息。2、哪些病人应用腕带识别。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应使用“腕带”作为患者的识别标志。例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手术、输血、不同种语言、语言沟通障碍的患者,至少应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中得到实施,以便准确无误识别病人。3、使用腕带的注意事项:1)“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需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要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二人核对。2)查对要求。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应至少要求同时使用二种查对的方法。(不包括仅以房号、床号作为查对的依据),并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3)与患

7、者沟通。在实施任何介入或其它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操作者都有主动与病人沟通的方式,作为最后查对确认的手段,以确保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操作。4)完善关键流程查对措施,即在各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改善病人查对准确性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5)手术病人(包括微创手术)、危重病人以及过敏性体质病人必须佩带,作为病人识别标志。6)入院时无过敏史者佩带“绿色”的生命绿腕带,住院过程中如发现药物过敏,应跟换“橙色”的警示腕带。7)按操作规范给病人佩带腕带,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病人出院时去除腕带。8)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均需要核对腕带。医院腕带识别制度(四)1、应用腕带的目的。

8、1)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的识别(加床、转床、手术、外出检查)。2)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时提醒,方便核对。3)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别。4)确保母婴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5)医生查房时可使用读码器扫描条形码腕带,准确快速地确认病人、读取病人信息。2、哪些病人应用腕带识别。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应使用“腕带”作为患者的识别标志。例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手术、输血、不同种语言、语言沟通障碍的患者,至少应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中得到实施,以便准确无误识别病人。3、使用腕带的注意事项:1)“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需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要更新时同样需要

9、经二人核对。2)查对要求。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应至少要求同时使用二种查对的方法。(不包括仅以房号、床号作为查对的依据),并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3)与患者沟通。在实施任何介入或其它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操作者都有主动与病人沟通的方式,作为最后查对确认的手段,以确保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操作。4)完善关键流程查对措施,即在各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改善病人查对准确性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5)手术病人(包括微创手术)、危重病人以及过敏性体质病人必须佩带,作为病人识别标志。6)入院时无过敏史者佩带“绿色”的生命绿腕带,住院过程中如发现药物过敏,应跟换“橙色”的警示腕带。7)按操作规范给病人佩带腕带,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病人出院时去除腕带。8)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均需要核对腕带。第2页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