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学第五章习题.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0544847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理学第五章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生理学第五章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学生理学第五章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学生理学第五章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学生理学第五章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理学第五章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理学第五章习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名词解释1.呼吸 2.肺通气 3.胸膜腔内压 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5.肺顺应性 6.功能残气量 7.肺活量 8.用力呼气量 9.生理无效腔 10.肺泡通气量 11.通气/血流比值 12.血氧饱和度 13.氧解离曲线 14.化学感受器呼吸反射 15.CO2敏感细胞 16.肺牵张反射问答题1.以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为基础,阐述肺通气的原理和过程。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哪些生理作用?3.试述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和生理意义。4.试述动脉血中CO2分压升高,O2分压降低对呼吸的影响及其机制。5.切断兔子双侧迷走神经,其呼吸出现什么变化?为什么?6.动物实验中,在家兔气管插管上接一长约60cm的橡皮管,其呼

2、吸有何变化?为什么?7.试从呼吸的全过程分析可能引起缺氧的原因。选择题1.肺通气是指:A.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B.外界氧气入肺的过程C.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D.外界环境与气道间的气体交换E.肺内二氧化碳出肺的过程2.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来自:A.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C.肺回缩力 D.呼吸肌的舒缩运动E.大气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3.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A.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 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C.肺的弹性回缩 D.呼吸肌舒缩运动E.肺内压周期性变化4.平静吸气之初肺内压和胸内压的变化,正确的是:A.肺内压大气压、胸内压大气压B.肺内压大气压、胸内压大气压C.肺内压大

3、气压、胸内压大气压D.肺内压大气压、胸内压大气压E.肺内压=胸内压、胸内压=大气压5.维持胸膜腔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A.肺内压高于大气压 B.肺内压高于胸膜腔内压C.胸膜腔密闭 D.气道内压高于大气压E.气道跨壁压等于大气压6.形成胸内负压的主要原因是:A.呼吸运动 B.肺的回缩力C.胸廓回缩力 D.肺泡表面张力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7.胸膜腔内压的负值大小取决于:A.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 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C.肺回缩力的变化 D.呼吸肌的舒缩E.大气压与胸内压之差8.肺顺应性增大,一般表示:A.肺的弹性阻力和肺的扩张度均减小B.肺的弹性阻力和肺的扩张度无变化C.肺的弹性阻力增大,肺的扩张度减

4、小D.肺的弹性阻力和肺的扩张度均增大E.肺的弹性阻力减小,肺的扩张度增大9.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肺的顺应性增加:A.肺弹性阻力增加 B.肺弹性阻力减小C.气道阻力增加 D.气道阻力减小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10.下列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描述,错误的是;A.由肺泡型细胞所分泌 B.使肺泡回缩力降低C.降低肺的顺应性 D.防止小肺泡过度回缩E. 减少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11.早产新生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引起的常见病症是:A.肺栓塞 B.休克肺 C.肺炎D.呼吸窘迫综合征 E.肺泡蛋白质沉积症1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可使:A.肺的回缩力下降 B.肺泡表面张力下降C.肺顺应性下降 D.肺的弹性

5、阻力下降E.非弹性阻力增加13.对肺的气道阻力描述,错误的是:A.是构成非弹性阻力的主要成分B.大气道产生的气道阻力约占总气道阻力的80%90%C.小气道阻力是影响气道阻力变化的主要因素D.迷走神经兴奋时,气道阻力降低E.注射肾上腺素可降低气道阻力14.肺气肿患者常可出现下列哪种情况?A.功能余气量减少 B.肺顺应性增加C.胸廓顺应性降低 D.余气量减少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15.肺通气动力和阻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是肺通气的原动力B.呼吸肌的舒缩运动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C.肺弹性纤维是构成肺回缩力的主要因素D.肺泡表面张力增大时,肺顺应性降低E.大气道口径的变化是影响

6、气道阻力的主要因素16.肺泡通气量是指:A.每分钟进出肺的气体量 B.每次吸入或呼出肺的气体量C.尽力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D.无效腔的气量E.进入肺泡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体量17.平静呼吸时,能对吸入气中的氧分压起缓冲作用的是:A.残气量 B.肺活量 C.功能残气量D.用力呼气量 E.补呼气量18.肺气肿患者的肺弹性回缩力降低,主要导致哪项指标增加:A.肺活量 B.用力呼气量 C.功能残气量D.潮气量 E.时间肺活量19.正常平静呼吸时潮气量500ml,呼吸频率12次/分,若潮气量减半,呼吸频率加倍,此时,肺泡通气量(L/min)应是:A.1.2 B.1.5 C.1.8 D.2.4 E

7、.3.620.决定某种气体扩散方向的主要因素是:A.该气体在血液中的溶解度 B.膜两侧该气体的分压差C.该气体的分子量 D.呼吸膜对该气体的通透性E.该气体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21.肺的通气/血流比值反映肺换气时肺通气量与肺血流量的匹配情况。如通气/血流比值增大,表明:A.肺换气效率增加 B.肺泡无效腔增大C.气体分子扩散速率加快 D.形成功能性动-静脉短路E.肺通气量通气功能增强22.下列关于CO中毒的描述,错误的是:A.Hb与CO的亲合力比O2大250倍B.Hb与CO结合生成HbCOC.CO中毒后导致严重缺氧,病人常出现发绀D.CO与Hb结合后,可阻止HbO2的解离E.CO与Hb结合,使Hb

8、失去携带O2的能力23.血氧饱和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血中Hb含量多少 B.血中pH 值的高低C.血中PCO2大小 D.血中PO2大小E.血液温度高低24.影响血氧容量的主要因素是:A.血中Hb含量多少 B.血中PN2大小C.血中2,3-二磷酸甘油酸的浓度 D.血中PO2大小E.血液温度高低25.某人血液中Hb为120克L,动脉血中血氧含量为156mlL,其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约为?A.100% B.97% C.90% D.80% E.75%26.可使氧解离曲线右移的是:A. PO2升高 B. PN2升高 C.温度降低 D.PCO2升高 E.Hb浓度升高27.若氧解离曲线发生左移时,一般表示:A

9、.Hb与O2的亲和力增加 B.Hb与O2的亲和力降低C.Hb与CO2的亲和力增加 D.血液中还原型Hb增加E.Hb与CO的亲和力增加28.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的最主要形式是:A.物理溶解 B.形成碳酸 C.形成碳酸氢盐D.形成氨基甲酸Hb E.形成二氧化碳Hb29.对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血液中CO2运输的一种形式B.仅运送CO2总量的7%C.形成过程不需酶参与,反应迅速,而且可逆D.形成数量的多少与Hb含O2量无关E.运送CO2量虽少,但排出CO2的效率却较高30.关于呼吸节律的形成,目前认为最有可能的机制是:A.大脑皮层有意识的控制 B.下丘脑神经网络的调控C.脑桥的自发

10、节律性活动 D.延髓吸气切断机制E.脊髓的反馈调节31.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的主要功能是:A.激活延髓呼吸中枢 B.限制吸气相的时间C.作为肺牵张反射的中枢 D.接受迷走神经传入的信息E.形成基本的呼吸节律32.在肺水肿、肺充血等病理情况下,呼吸浅快的主要原因是激发了:A.中枢化学感受器活动 B.肺牵张反射C. 加压反射 D.肺缩小反射E.外周化学感受器活动33.下列情况中使呼吸运动增强最明显的因素是:A.PO2下降 B.PCO2升高 C.H+浓度增加D.非蛋白氮增多 E.乳酸增多34.生理条件下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重要因素是:A.维持一定浓度的PCO2 B.维持一定浓度的PO2C.维持一定的H+

11、浓度 D.一定频率的迷走传入冲动E.一定频率的化学感受器传入冲动35.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直接刺激物是:A.脑脊液中的CO2 B.血液中的CO2C.脑脊液中的H+ D.血液中的H+E.脑脊液中的PO236.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最主要是通过刺激:A.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B.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C.延髓呼吸中枢 D.脑桥呼吸调整中枢E.大脑皮层37.若切断胸脊神经背根,常可引起呼吸运动减弱,其主要原因是:A.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减弱 B.中枢化学感受器敏感性降低C.肺牵张反射传入冲动减少 D.呼吸肌本体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E.延髓呼吸中枢传出冲动减少38.下列关于肺扩张反射的叙述,错

12、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从气管到细支气管的平滑肌中B.感受器接受肺扩张的刺激C.传入纤维在迷走神经干中上行至延髓D.其作用是促使吸气及时转为呼气E.在正常人平静呼吸节律的调节控制中起重作用名词解释1.呼吸: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氧和二氧化碳气体分子的交换过程,称呼吸。呼吸由外呼吸、内呼吸和气体运输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组成。2.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肺通气。呼吸运动是实现肺通气的原动力。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是实现肺通气的直接动力。3.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称胸内压。在平静呼吸时,无论吸气还是呼气,胸内压均低于大气压,故又称胸内负压。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型细

13、胞合成并释放,可明显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降低肺弹性阻力,增大肺顺应性。5.肺顺应性:顺应性是指肺和胸廓扩张的难易程度,与弹性阻力成反比关系。6.功能残气量:平静呼气末肺内存留的气体量,称功能残气量。功能残气量能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内氧和二氧化碳分压的急剧变化,从而保证肺泡内和血液中的氧和二氧化碳分压,不会随呼吸运动而出现大幅度的波动。7.肺活量:尽力吸气后作尽力呼气所呼出的气体量,称肺活量。8.用力呼气量:尽力吸气后,以最快的速度尽力呼气,分别计算第1秒、第2秒、第3秒呼出的气体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称用力呼气量(时间肺活量)。是临床上衡量肺通气功能的一项较理想的动态指标。9.生理无效腔:生理无效腔

14、是指整个呼吸道中无气体交换功能的管腔,它包括解剖无效腔和肺泡无效腔两部分。10.肺泡通气量:每分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即: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由于肺泡气体一般情况下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因此,肺泡通气量是真正有效的通气量。11.通气/血流比值:肺通气/血流比值指的是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正常值约为0.84。在此情况下,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配合适当,气体交换的效率高。12.血氧饱和度: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数,称为血氧饱和度,简称氧饱和度。13.氧解离曲线:表示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称为氧解离曲线,简称氧离曲线。14.化学感受器呼吸

15、反射:动脉血或脑脊液中的O2、CO2和H+,的变化通过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调节呼吸运动,从而维持着内环境中这些因素的相对稳定。15.CO2敏感细胞:又称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其生理刺激是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的H+,但血液中的CO2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碳酸酐酶的作用下,CO2与H2O形成H2CO3再解离出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再引起呼吸中枢兴奋。16.肺牵张反射:肺扩张引起吸气被抑制和肺回缩引起吸气的反射,称肺牵张反射。肺牵张感受器位于支气管、细支气管平滑肌,传入神经为迷走神经。肺牵张反射的意义在于使吸气及时转为呼气,防止吸气过长过深。选择题1. C 2. B 3. D 4. D 5. C 6. B 7. C 8. E 9. B 10. C11.D 12. C 13. D 14. C 15. D 16. E 17. C 18. C 19. D 20. B21.B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