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实践研究.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0543899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实践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实践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实践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实践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实践研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实践研究 摘要:本文力求改革传统的数学课堂活动形式和途径,立足新课程的发展理念,吸收了“活动教学”的内涵,在“活动”中学数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参与到一个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活动中,发挥不同学生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主动、大胆猜想,探索、发现数学规律,乃至对数学应用意识和方法的再提高,从而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活动 体验 活动化 一、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的基本理念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多边的生命活动的过程。学生在这一多边交互的过程中,获取

2、知识、技能,形成和发展特定的个性心理品质。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让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做”的过程中积累直接经验,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将成为教学的归宿,是素质教育必然趋势,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使课堂活动化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新教材很多内容的编制设计都是通过学生活动来完成知识教学,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达到“做数学”的目标。而且农村自然小班为课堂教学活动化提供了可能。自然小班人数一般在30人左右,小班化以后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对话、交流,更多的时间来观察学生

3、的活动化过程,从而有充分时间进行有效的调控,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指在数学课堂中以学生探究为主,把交互式、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融合在一起。以“活动”为基础,激发起积极地思维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以活动促发展,达到真正的主体主动发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形式。 我们假设:通过增加学生自主参与各种外显的、操作性的数学学习活动,既使课堂信息不断拓展延伸,又使学生动脑、动眼、动手、动耳、动口,以外显的活动促使内隐的认知、情感、能力的协调发展,让课堂教学“活动”起来,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开发,让学生在生动而有意义

4、的数学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数学能力。 提出这一假设的理论依据是: 1、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课堂教学的活动化为全体学生创造了活动的“舞台”,引导学生经历,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 2、杜威的活动课程思想 课堂教学活动化吸纳了“活动课程”理论中的精华,并创造性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为主线,以获取直接经验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激发每个学生

5、的兴趣爱好,通过“做中学”,使儿童从实践活动中获取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尊重儿童主体,重视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儿童个性及实践能力培养。 3、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形成理论 心理学家加里培林研究指出:儿童智力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过五个阶段:(1)了解活动的阶段;(2)物质化的活动阶段;(3)出声言语阶段;(4)内部言语阶段;(5)智力活动简约化阶段。这种物质化的活动阶段为高一级智力活动提供了完备的物质基础,低年级儿童学习上的落后常常是由于在智力活动过程中缺少某一阶段或某一阶段活动不充分,课堂教学活动化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化形式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情境中,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这不仅

6、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更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助于儿童学习能力更好发展。 二、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策略 (1)创设场景,使课堂教学情境化 抽象的数学知识总是以各种载体镶嵌在一定的活动场景中,要实现活动化,教师就必须充分创设和利用逼真的情景组织课堂教学,尽力实现教学内容的情景化。 课桌摆放采用“U”字形。“U”字形的摆放,能扩大学生的活动空间,便于师生互动。 教学内容尽量感性体验化。数学源于生活,源于实践。教师必须创设真实、有趣的数学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极力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如同“在游泳池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概念,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发他们积极的思维,帮助学生实现体验学习。 如千克的初步认识在活动导学,互动生成阶段可以设计:你想亲自动手称一称物品的质量吗?分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