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生活文档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0540843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与生活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学与生活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学与生活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学与生活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与生活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与生活文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与数学日期:2006-11-23来源:廖丽萍 作者:张渚小学字体:大 中 小 生活与数学 如何将课本数学与生活数学相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江苏省宜兴市张渚小学 廖丽萍面对崭新的教材、新颖的教学目标,感觉内容比较散、乱,不知讲什么内容?教什么题目?告诉学生什么知识点?其实这恰好是新大纲的目的,摆脱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跟着走的模式,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去想、去说、去做,在生活当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数学起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让学生贴近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

2、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怎样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的呢?我们可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学能力与生活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训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真正认识到数学能力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存在着“大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进一步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

3、中的一些体现。一、 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但不能说学习数学就可以脱离实际,而是要尽量地去创造一些学生乐于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需要。例如:在教学国标版小学数学第三册 “观察物体”这一课时,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大家认识的、熟悉的一位小朋友的照片(出示背面图),猜一猜他是谁呀?(学生议论纷纷) 师:那让我们看看他的这张照片吧。(出示侧面图)(部分学生猜到了) 师:他到底是谁呢?(出示正面图)(对的学生特别高兴) 师:你们觉得这三张照片哪张最好猜(出示三张照片) 生:第三张。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三张能看到脸。 师:那前两张

4、怎么难猜呢? 生:一张看到的是后背,一张看到的是侧面,不清楚。 师:如果你给自己的朋友也来拍这样的三张照片你打算怎样拍?(学生小组里说一说,再让全班学生交流)哦,原来我们到小朋友的前面、后面、侧面拍,可以拍到这样三张不同的照片。通过猜照片这一生活情景,学生初步体会到观察物体可以从前面、后面、侧面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学生兴趣很浓。既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的关注和发现的兴趣,又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二、利用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要学习的知识,有很多虽然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近,但由于他的年龄小,也很难理解,在教学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仅以此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

5、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形象,更直观,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率。例如:例如,我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我是这样教学的:认识整时师:(多媒体演示)精灵鼠小弟在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叫小明,看看小明在干什么?他是几时吃的早饭?你是怎样看的?师:(出示:7时、5时、3时)7时、5时、3时这些都是整时,观察这些表的时针和分针,你有什么发现?生:分针都指向12。师小结:像这样当分针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我们学会了看整时的时刻,看一看:这是几时?你是怎样看的?生:12时,分针指向12,时针也指向12。师:你学会了看整时,想不想用表拨一个整时。生:(兴趣盎然,声音响亮)想!

6、师:用你的表拨9时,说一说:你的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师:再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整时,说一说这时你在干什么?师:再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整时,说一说这时你在干什么?认识几时半师:请大家回忆7时的时候,小明在干什么?观察屏幕,现在是什么时刻?小明在干什么?你是怎样看的?3-4名同学说:是7时半,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7和8中间。师:出示8:30,这是什么时刻?你是怎样看的?师:请你拨一个几时半,说一说你的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生1:我拨的是6时半,分针指向6生2:我拨的是9时半,分针指向6生5:老师我发现了,我们的分针都指向了6。师小结:当分针指向6,时针超过几,就是几时半。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

7、的知识经验,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使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小学生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们自己的“数学”。从生活中的事物引入,得到对钟表的学习活动,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学习数学,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活动的时间,获得对时间的感性认识。这样的设计使数学活动生动活泼,学生们更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三、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积累了数学知识,更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

8、数学,数学内容里就安排有估算这个内容,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最广泛作用。我们在生活里经常要用到估算。例如:我们天天上学都要估算一下到校需要多少时间,以免迟到。又如要买1支铅笔和1本作业大概需要带多少钱?让学生估算一下,或让学生估算一下每天晚上做作业需要多少分钟才能做完等等。鼓励学生从小养成运用估算来解决数学问题或预先估算运算结果的好习惯。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到我们生活里处处都有数学,学数学如身临其境,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四、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求知的最大驱动力,只要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就等于拿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9、,手握这把金钥匙,小学生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之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又特别感兴趣,充满着好奇,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一年级教材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同学们排队做操,小红的前面有8个人,后面有5个人。小红站的这一行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解答,出现有两种解答方法:8+5=13(人),8+1+5=14(人)。这时老师不急于给学生下结论,而是带学生走出课堂,到操场让学生亲身实践一下。回来后设疑,这两种解法到底那一种对呢?问题一提出,引起激烈争论,各抒已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数学即生活。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数学带到课堂上,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它充分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常见的生活场景中,让小朋友学会运用、获取知识。同时,让小朋友在无形中学会发现数学问题,培养了小朋友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激发了小朋友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小朋友从小学会收集生活中的有关资料让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数学问题。让小朋友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使每个小朋友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使小朋友更加热爱数学,喜欢数学。阅读:5685 次录入:张渚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