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538115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厦门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厦门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厦门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厦门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厦门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厦门市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2014-2020年)2014年12月目 录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染来源分析1(一)环境空气质量1(二)大气污染物排放3(三)区域大气污染输送5(四)颗粒物来源解析6二、大气污染防治进展与存在问题6(一)大气污染防治取得进展6(二)大气污染防治存在问题9三、大气污染物排放预料与环境压力分析10四、总体思路11(一)指导思想11(二)基本原则12(三)规划目标12五、主要任务12(一)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环境容量13(二)工业大气污染防治14(三)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20(四)扬尘大气污染防治23(五)非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防治25(六)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25(七)集中处

2、理设施废气治理26(八)大气环境爱护实力建设26六、重点工程30七、保障措施30(一)加强组织领导30(二)完善法规标准31(三)加大资金投入31(四)强化科技支撑32(五)加强宣扬引导32附表34重点工程项目一览表34重点工程项目一览表(续1)36重点工程项目一览表(续2)38II厦门市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2014-2020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家环保部关于实施(GB3095-2012)的通知(环发201211号)、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办201282号)、福建省环保厅关于印发的通知(闽环保防201253号)和国家环保部下达的厦门市国家环境爱护模范城市现场复核初步整改安排(2

3、012年)等文件要求,为切实改善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尽快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特制定本规划。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染来源分析(一)环境空气质量2013年厦门市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值分别为0.020毫克/立方米、0.044毫克/立方米、0.062毫克/立方米、0.036毫克/立方米。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SO2和PM10浓度低于二级标准,达标;NO2、PM2.5浓度高于二级标准,不达标。全年NO2、PM2.5超过标准的天数分别为9天、11天。与前3年相比,SO2浓度保持较低水平,且

4、略呈下降趋势;PM10浓度较2012年略有上升,但仍低于2010和2011年污染水平;NO2浓度较前3年略有下降,上升趋势有所遏制,但由于NO2年均浓度二级标准由原来的0.08毫克/立方米收严到0.04毫克/立方米,新标准下我市NO2年均浓度超标。从各监测点位空气质量看,2013年各点位的SO2污染水平较低,年均浓度均符合空气质量二级标准。NO2污染程度以海沧最高(浓度值0.062毫克/立方米),其次为湖里与集美,三点NO2污染值均超过二级标准要求,与2012年相比,海沧NO2浓度出现肯定幅度上升。PM10污染程度以海沧最高,超过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次为同安与湖里,值得留意的是2013年鼓浪屿

5、PM10浓度出现明显上升,海沧与集美同比也有不同程度上升。PM2.5污染程度以同安、海沧与湖里三个监测点位较高,均超过二级标准。O3污染程度以海沧最高,其次为鼓浪屿与洪文。依据旧标准空气污染指数(API)评价,2013年厦门市空气质量优的天数147天,优级率为40.3%,良的天数217天,优良率为99.7%,轻度污染天气1天,比例为0.3%。同比空气质量优良率基本保持稳定。依据新标准空气质量指数(AQI)进行评价,2013年厦门市空气质量优的天数为78天,优级率为21.4,比旧标准评价下降了18.9%;良的天数为263天,优良率93.4%,比旧标准评价下降了6.3%,轻度污染的天数24天,比例

6、为6.6%,比旧标准评价上升了6.3%。在24天轻度污染天气中首要污染物为PM2.5、O3 、NO2的天数分别为11天、7天、6天。评价标准变更后,首要污染物已从“以PM10单一污染”转变到“以NO2、颗粒物(PM10和PM2.5)和臭氧多种污染物混合污染”。(二)大气污染物排放依据厦门市环境统计数据,2013年厦门市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二氧化硫1.926万吨、氮氧化物3.297万吨、烟(粉)尘0.5958万吨。工业和机动车排放是我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1.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1119.99亿标立方米,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33.04% ),其次是计

7、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5.49%)。工业废气排放量在前5位的工业企业是:厦门华夏国际电力发展有限公司、东亚电力(厦门)有限公司、厦门厦顺铝箔有限公司(板带厂)、祥达光学(厦门)有限公司、腾龙特种树脂(厦门)有限公司。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8772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97.46%,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9.94%),其次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1.88%)。二氧化硫排放前5名的企业为:厦门瑞新热电有限公司、腾龙特种树脂(厦门)有限公司、明达玻璃(厦门)有限公司、厦门新阳热电有限公司、厦门华夏国际电力发展有限公司。工业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为1.19万吨,占氮氧化物

8、总总排放量的36.06%,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68.67%),其次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4.2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1.14%)。氮氧化物排放前5名的企业为:厦门华夏国际电力发展有限公司、腾龙特种树脂(厦门)有限公司、厦门瑞新热电有限公司、明达玻璃(厦门)有限公司、厦门新阳热电有限公司。全市工业烟尘排放量为3986.72吨,占烟粉尘总排放量的66.91%,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31.62%),其次是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15.99%),农副食品加工业(10.99%)。工业烟粉尘排放前5名的企业为:厦门华夏国际电力发展有限公司、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

9、公司、腾龙特种树脂(厦门)有限公司、厦门瑞新热电有限公司、厦门中禾实业有限公司。2.机动车尾气排放2013年全市载客汽车、载货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保有量达103.54万辆,烟粉尘排放量1780吨,占烟粉尘总排放量的29.87%;氮氧化物排放量2.09万吨,占氮氧化物总排放量的63.39%;一氧化碳排放量8.91万吨,碳氢化合物排放量1.03万吨。机动车尾气排放大部分来自于重型载货汽车和大型客车,虽然这两种车型保有量仅占2.3%和0.7%,但其颗粒物排放量分别占机动车颗粒物总排放的58.0%和20.6%,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机动车氮氧化物总排放的53.0%和16.4%。机动车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10、的排放主要来自小型客车、摩托车和重型货车。总体上看,重型货车对厦门市机动车尾气排放贡献最大。黄标车排放的污染物明显高于绿标车,以汽油车为例,1辆黄标车的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14辆国标准或28辆国标准绿标车的污染物排放量总和。我市现有注册登记黄标车3.5万多辆,由于黄标车领标率约50%,实际在用黄标车数量达6万多辆,约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6%,其氮氧化物排放量约为1.1万吨,占全市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的52.3%。3.生活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全市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486吨,烟尘排放量19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52吨。各污染物占总排放量的比例较小。(三)区域大气污染输送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区域内

11、城市连片发展,受大气环流及大气化学的的双重作用,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输送影响极为突出。厦门市地幅小、空气质量受周边区域污染物排放和不利的气象条件影响大。对厦门大气污染物输送路径的探讨表明,除夏季6、7、8三个月污染物输送来源于厦门西南面和南面外,其他月份的大气污染物输送都来源于厦门北面地区。从空气质量来看,6月、7月和8月空气质量较好,基本都是优,其大气输送路径主要来源于南面和西南面,其他月份空气质量以良为主,污染物输送主要来源于北面的闽北和长三角地区,甚至于华北地区。北方冬季燃煤污染严峻,冬季大风干燥的气候又便利将北方大气污染物长距离输送到我市。 (四)颗粒物来源解析依

12、据2013年冬季厦门市PM2.5解析结果,目前厦门大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交通源,其贡献率达到46%,其次是工业源和扬尘,贡献率都为21%,海盐贡献率为7%,其他未知源贡献率为5%。与2005年的解析结果相比,交通源和扬尘的贡献率明显提高,而工业源贡献率明显降低,表明从2006年起先的工业污染源限制取得较好的效果,交通污染源的限制将是今后最重要的任务。二、大气污染防治进展与存在问题(一)大气污染防治取得进展1.切实推动工业污染物减排主动推动电力行业脱硫脱硝。全市全部火电、热电、非电、自备电厂已全部安装脱硫设施。华夏电力采纳海水脱硫,脱硫效率达到95%以上;腾龙自备电站实现循环流化床炉内脱硫,

13、脱硫效率达到70%以上;杏林热电采纳炉外脱硫。华夏电力已完成脱硝设施改造,脱硝效率达到80%;东亚电力(燃气电厂)、瑞新热电、腾龙热电、新阳热电、同集热电、杏林热电已全部实现低氮燃烧。逐步淘汰中小型高污染燃煤锅炉。岛外凡在腾龙树脂、瑞新热电、新阳热电、杏林热电、同集热电等5个热电企业服务区范围内的企业停止运用自备燃煤、燃重油锅炉,服务区范围外的现有燃煤、燃重油等高污染锅炉逐步进行改造,推广运用自然气、电等清洁能源。严格落实国家、省、市的约束、激励、奖惩等各项减排政策,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把环评审批和环保“三同时”验收关,依据主要污染物区域和“点对点”削减调剂的要求,落实新、扩、改建设项目新增污

14、染物排放指标来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100%,严格限制污染新增量。通过环境监察和环境稽查,强化日常、现场监督执法,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稳定运行、达标排放;对没有按时完成项目建设企业进行全市通报,对不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的减排企业,进行严厉惩罚。2.突出整治机动车排气污染厦门市委、市政府对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分别在2007年和2010年将机动车排气污染整治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尤其是2012年6月5日厦门经济特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以来,通过加强部门协调、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检测监管、开展综合治理、推动公交车辆更新、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等措施,持续推动

15、机动车排气综合治理工作。一是严格落实机动车环保标记管理。截止2014年5月,累计核发1126465枚(含换发),其中绿标1046588枚;同时自2012年4月1日起在仙岳路、胜利大道实施高峰期限行工作;二是严把机动车外地转入和本地过户的环保审核关。截止2014年5月,外地转入和本地过户分别受理申请23715辆、135233辆,审退3093辆、15780辆,现转入我市均为国IV以上小型载客汽车,黄标车在我市辖区过户全面受限;三是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截止2014年5月共惩罚道路监督抽测超标和道路冒黑烟机动车合计1652辆,罚金85.51万元。四是加强高排放车检测工作。截止2014年5月,市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共检测超过规定运用年限机动车16986辆,检测未通过数1775辆;五是加快老旧机动车淘汰进度。2012年以来公交集团投入资金6.5亿,新购置公交车951台,同时淘汰了482台国II黄标车,目前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比例超过22.5%。同时我市主动落实国家老旧车辆报废补贴政策,2012、2013两年累计对771辆机动车发放补贴资金1387.8万元。3.逐步完善大气环境监测体系目前厦门市有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子站8个,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