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五年规划-华东交大报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053761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交通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五年规划-华东交大报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华东交通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五年规划-华东交大报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华东交通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五年规划-华东交大报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华东交通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五年规划-华东交大报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华东交通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五年规划-华东交大报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东交通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五年规划-华东交大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交通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五年规划-华东交大报(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东交通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五年规划1 规划背景 32 现状分析 42.1 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42.2 我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42.3 我校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63 目标与原则 83.1 总体目标 83.2 指导思想 93.3 建设原则 94 建设内容 114.1 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 114.2 数字化校园基础支撑平台建设 174.3 数字化校园综合应用体系建设 194.4 数字化资源建设 244.5 校园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264.6 智慧型校园建设 284.7 网络文化建设 315 进度安排及经费匡算 316 保障措施 356.1 组织机构 356.2 规章制度 366.3 人才队伍 37

2、6.4 经费投入 376.5 规划实施 377 附件 38附件 1 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38附件 2 相关各部门责任分工表 411 规划背景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快、应用广、渗透性强、影响 深远的关键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知识传播应用进程的重 要引擎。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在促进 高校教学与管理变革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校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信息化水平已成为高校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物联网、云计算的技术创新, MOOC 、社交网络的迅猛 发展, 4G 覆盖、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等 ,为高校数字校园和 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支

3、撑与动力。信息技术如何与 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 如何促进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方式和学习 方式深刻变革 ,成为所有高校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我校举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办学”大讨论活 动的背景下 ,依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 2011-2020 年)及华东交通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 的精神,以将华东交通大学建设成为有行业特色、有竞争力 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性目标为出发点,结合学校信息化 现状,在充分调研国内部分高校信息化建设情况和 IT 业界新 技术的基础上,制定华东交通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五年规划 ( 2014-2018 )。2 现状分析2.1 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

4、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历经从基础建设、整合资源到 统一平台三个阶段。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已完成数字化 校园的第一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的建设。近十年来,国内许 多高校已经在不同层面上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并投 入巨大的资金、人力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完成了校园网络 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省内高校近年均陆续投入大量资金启动新一轮信息化 建设工程。2.2 我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校信息化校园的基础设施由校园计算机网络和校园 一卡通专用网络组成。校园计算机网络始建于 1996 年,是 江西省最早接入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络的高校。目前我校的校园计算机网络是在 2004 年改造后的

5、基础 上,经过拓扑结构的优化和部分设备的更新及扩容而形成 的,已覆盖教学区、行政区在内的大部分建筑楼宇(网络拓 扑见图 2.1 )。电信教育网出口层图2.1华东交通大学网络拓扑图(2013年12月)我校校园网与 CERNET、CHINANET 互联,出口总带宽为152M ;校园网核心机房到教学区各大楼之间实现了千 兆或百兆光纤互连,接入计算机数约8000多台;校园网核心机房面积70M2,服务器50余台;各类网站及应用系统超 过60个。初步实现了:信息资源网络化、辅助教学网络化、 图书资源数字化、行政办公自动化等校园信息化的基本功O表2.1华东交通大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概况(2013年12月)项目

6、名称现状网络带宽152M (电信150M,教育网2M)机房面积总面积:72平方米(其中网络核心 机房:39.6平方米,数据中心机房:32.4 平方米)服务器数目托管服务器10台,自有服务器 40 台交换机数目网络核心父换机2台,数据中心核心 交换机2台,汇聚交换机2台,接入交换 机120台有线信息接入点数量3000 个(端口)无线热点数2个(设置在南区风雨球场和南区运 动场主席台)业务子系统数量20个二级网站数量35个2.3我校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我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方面存在的困难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信息化意识淡薄。对信息化缺乏深入认识甚至产生误解,认为信息化就是IT部门的事,就是IT硬件

7、设备的简单拼凑和技术的简单堆砌,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 应用,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信息化应用系 统的建设、部署及推广使用。基础设施陈旧 。我校的网络拓扑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各类 业务日益增长的需求,骨干网络逐渐成为用户数据通讯的传 输瓶颈,部分教学楼宇的接入设备陈旧。位于学校南区教 7 栋的校园网核心中心与数据中心机房总面积 70M 2。随着服 务器数量的日益增多,机房的使用空间已经没有任何扩充的 余地,无法满足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新需求。技术力量薄弱。 我校的信息化技术支撑队伍十分薄弱, 应用系统二次开发及维护和信息资源建设队伍严重缺乏。目 前,我校使用的应用软件多为定制系统,

8、应用系统投入运行 后,随着管理机制改革和业务模式的创新,需要进行及时的 维护和更新,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业务将不断增加,建设一支 稳定的技术支撑队伍势在必行。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各部门应用系统仅实现了部门内综 合业务处理和信息共享,大多数尚未开展跨部门、跨业务、 跨应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集成。各个应用系统建设缺乏统筹 规划,没有统一建设标准,未能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导致用 户需要记忆多套用户名与密码,每使用一个系统就要登录一 次,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用户体验更无从谈起。建设经费匮乏。 信息化建设资金、技术力量及支撑保障 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缺乏基本的用房、设备、人员 等条件,应用系统建设完成后,

9、无常规运维、升级的经费保 障。3 目标与原则3.1 总体目标 五年规划期内,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将完成信息化校园 基础平台和数字化综合应用体系建设;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与共建共享;逐步扩大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与深度;建设稳 定、高效的信息化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全员信息化素 质,使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达到省内一流、国内同类院校先 进的水平。逐步完成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生活等的全面 数字化, 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最终实现“绿色节 能型、平安和谐型、科学决策型、服务便捷型”的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体系见图 3.1 )人(教职工、学生、访客等)与机构(管理部门等)网上管理教务 财务 人力资

10、源 设备资产档案运行服务体系个性化门户、移动门户(应用聚集展现、单点登录漫游等)网上办公公文流转工作流卡通系统就餐 考勤 门禁 机房 医务统一资源管理平台网上教学科研数字图书馆网络课堂题库视频(用户管理、授权管理、应用与管理监控、数据管理和交换、信息管理与发布服务等)基础支撑平台(安全体系、电子身份体系、目录服务、数据仓库等)IT基础设施(计算机系统、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存储、服务器等)丿网上服务校园信息 电子邮件 主页发布 社区服务 决策支持网络安全体系图3.1智慧校园体系3.2指导思想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戈【J(2011

11、-2020年)以及华东交通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 划为指导,以将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学研究 型大学的目标为出发点, 以人为本,构建数字化的教学环境、 科研环境、学习环境、管理环境、服务环境,全面实现我校 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3.3建设原则我校信息化建设将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的建设原则,坚持“学校规 划、中心搭台、部门唱戏、齐抓共建”的方针,逐步将我校建 设成为一个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校园。在总体规 划的前提下,统一全校教职员工对校园信息化的思想认识, 加大各个二级部门的信息化考核力度,使得全校师生投入到 信息化的建设中来。统

12、一规划、 分步实施。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建设过程中必须全校上下统一思想, 齐心协力, 在规划设计、 建设实施、舆论宣传、人员培训、推广应用、管理维护和制 度建设等方面协调同步,共同推进。整体推进、突出重点。 必须准确地切合我校实际,以数 字资源建设为重点,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 行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必须重视信息标准体系的建设,采 取硬件集群、 数据集中、 应用集成的模式, 实现学校网络化、 标准化、集成化的信息资源共享。以人为本、注重实效。 建设以用户为中心的综合业务服 务平台,打破传统的以管理部门为中心的管理型思维,更好 的服务于师生员工,为学校各级管理者提供更好

13、的决策支 持。4 建设内容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校 园基础支撑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综合应用体系建设、数字 化资源建设、校园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数字校园网络文化建 设和智慧校园建设等。4.1 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网基础设施是校园信息化的基石。基础设施不先建设好,数字化校园与智慧校园的战略目标将成为空中楼阁基础设施建设包含综合机房建设、骨干光网建设、校园网核心设备改造、办公及教学楼宇网络线缆改造、IPV6建设、校 园无线网建设、升级出口带宽、融合学生公寓网等子项目。综合机房建设为满足我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我校将建设一个布局合 理、功能完备、设施先进、运行稳定的符合国家机房建

14、设标 准的现代化综合机房。依据我校规模和信息化建设需求,机 房面积应不少于300平米。按照信息化规划的统一部署,综 合机房的建设应将网络核心机房、数据机房、一通机房、 电视、电话机房以及各二级部门服务器机房一并纳入考虑。 综合机房包括以下几个区域:机房核心区、控制室、工作走 廊、配线区、UPS及电源室、气体钢瓶间。(综合机房布局 示意见图4.1)UPSatff73:I:.:.912苹电sn.戎火番誉:jf .! .-:.这,B li试空 31IXNJ畦制嘲辺 * 1T电第人出电审m l::图4.1综合机房布局示意图4.1.2 骨干光网建设 以实现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以及良好的可扩 展性

15、、可管理性等为总体设计原则,按照校园各功能区划分 光网区域,设立汇聚点及室外光缆交接箱,统一采用单模光 纤,实现万兆骨干光网的建设。骨干光网按照南北校区将我 校划分为七个区域,南区四个区域光缆汇聚点,北区分个区 域光缆汇聚点。各楼宇分别接入所属区域光缆汇聚点,并通 过主干光缆接入中心机房。4.1.3 校园网核心设备改造 为建设一个高速、稳定、健壮的校园网基础骨干网络, 需对我校网络核心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核心交换设备采用两 套万兆交换设备,汇聚和接入层均采用万兆上联,千兆接入 汇聚设备。实现万兆骨干,百兆 /千兆桌面的高速校园网络。 出口链路负载均衡与防火墙均采用双冗余设计。网络拓扑构 架由原有的“核心 -汇聚 -接入”三层构架改造成为“核心 - 接入” 两层架构,简化学校网络层次,逻辑上实现校园网大二层接 入方式。校园网核心设备改造后,将简化用户网络配置管理,减 少病毒、广播对网络的影响,将解决现有较为突出的网络 I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