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第一次考试.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053015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第一次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第一次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第一次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第一次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第一次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第一次考试.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面对孩子的第一次考试转自中国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网站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在第一次考试中开一个好头,如何帮助孩子对待小学一年级的第一次考试呢? 小学一年级第一次考试出现的现象及分析1. 毫不重视,马虎对待一些家长并不重视小学一年级的第一次考试,觉得一年级的课程那么简单,考得好与不好,都不能说明什么,所以毫不重视。由于这种态度使得孩子也不把考试当回事,可想而知以这种态度对待考试,结果一定不怎么理想。面对结果,这样的家长很有可能还未引起重视,这种恶性循环,使得孩子的成绩一直不好,等到升入较高年级时,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考试,孩子的成绩时,才发现已经太迟了。 确实,一年级要求掌握的知识很简单,考试的内

2、容也不会很难,学生成绩的几分之差可能并不能反应他们的能力有多少差别。可是,“优秀是一种习惯”,当他习惯于不在乎考试,不在乎成绩时,他也会不在乎学习,不习惯上进了。所以开始不重视,以后再重视的思想对孩子的发展是极其有害的。2.过度重视,引发孩子考试焦虑与上面一种家长相反,一些家长过度在意孩子的考试成绩,认为第一次考试是人生的关键,是老师形成印象的关键,他们把这种观点反复灌输给孩子,孩子把考试看得很重要,想考出好成绩的动机十分强烈。有的孩子甚至在考前出现尿频、腹泻、呕吐的症状,这些都是考试焦虑的典型症状。而这些紧张的孩子往往并未能取得令他们满意的结果,得来的只是家长的失望。 这部分家长太在意考试本

3、身了,诚然,第一次考试是很重要,可是学生在学业生涯中还要经历过无数的考试,从孩子的第一次考试就在他们的心底留下如此深刻的“阴影”,给孩子如此大的压力,以后面对种种考试,他们如何能以正常的心态面对呢?在心理学上,动机和成就的关系成倒“U”型,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才最有利于成功,孩子过于紧张,动机太强的话,反而不利于考试的发挥,不容易取得好的成绩。3.不去分析原因,一味责怪孩子由于这是孩子进入学校后的第一次考试,他们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这种正规考试的形式,每个孩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其中一些孩子会由于不适应考试形式,不习惯这种严肃的考场纪律,或是答题规则和技巧的缺乏,使得他们考试分数不高,而并不是他们知识

4、掌握的不好,这时候一些家长不去分析孩子分数低的原因,而只是一味苛责孩子,甚至动手打孩子,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在下次考试中有所进步,还会使他对学习丧失兴趣,自我效能感降低,甚至由此产生“我已经很努力了,但是就是考不好,我不是学习的料”的消极想法,由此自卑、被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全面下降。应对建议从以上一些现象可以看出,在小学一年级第一次考试的问题上,家长对待的态度、处理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在此给出家长一些建议:1.家长应在考试前,与孩子进行一次谈话,告诉孩子考试的目的是对一学期学习如何的一种考核。例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要考试了,这是你检验这段时间学的怎么样的方式。你要好好复习,给自己一个

5、满意的答案啊。”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只要认真对待,认真复习即可,不用太过焦虑,以免引起孩子不必要的紧张情绪,以致影响考试发挥。2.在考试前,教会孩子一些考试技巧,如何答题等。如让孩子做一套参考书上的模拟试题,帮助孩子一起分析,什么样的题应该怎么答等。这样可以显著提高孩子的应试成绩,避免由于不知怎么答题而考出不理想成绩。还可以在考前告诉孩子,考试是很严肃的事情,有老师监督,不能讲话,要独立作答等,总之让孩子可以在考场上尽快适应这种从未应对过的环境。3.在孩子成绩出来时,家长要做的不是只看孩子的分数,考得好就一味表扬,尤其是不必要的物质奖励。考得差就失望不满、甚至责怪、打骂孩子,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让孩子骄傲、自满,或是自卑、压抑。对于考的不理想的孩子,家长需要与孩子一起坐下来,耐心分析出错的原因,是粗心、掌握得不好还是不会答题等,再根据原因,制定应对策略。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可以打击孩子,要鼓励他,给他自信,相信他。总之,对于孩子人生当中的第一次考试,应与孩子一起理性地对待,教会孩子一种态度,如果处理的好,无论考试本身的成绩如何,这次人生当中的第一次考试将会成为孩子良好成长的契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