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艺术的特点.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0517647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乐艺术的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声乐艺术的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声乐艺术的特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乐艺术的特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乐艺术的特点.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乐艺术的特点声乐艺术是一门集科学性和技术性很强的音乐艺术形式,经过长期的发展,已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并且还有其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声乐艺术是以人类自身的发声器官嗓音作为其艺术表现的手段和工具,通过音乐和语言的结合,塑造声音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此声乐也是听觉的艺术,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要依靠耳朵来鉴别和检验,靠听觉来感知声乐作品的各种表现因素和审美效果。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曾说过:“学习声乐的人要有一副好的耳朵,没有好的听觉不可能对嗓音问题有正确判断,没有正确的判断,就不会有好的、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北京广播电视出版社,199

2、8年,第64页。深刻说明了听觉训练对于学习声乐的重要性。声乐艺术是物理学的、生理学的,但归根结底更是心理学的。人的喉器是声乐演唱的乐器,是“内置声源”,必须借助心理调节达到自然协调运作各组神经肌肉群,感觉、想象、联想、知觉等都属于心理范畴,而歌唱活动也涉及到了听觉、视觉、触觉、动觉等人类的绝大部分感觉,而其中听觉是声乐艺术活动中最重要的,因此在声乐训练中,要将心理因素和听觉感知密切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人声嗓音的听觉感知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外传导听觉途径、内传导听觉途径和内、外传导复合听觉途径。作为听赏者是通过外传导听觉途径,也叫客观听觉来获得,歌唱者听自己的演唱声音是通过内、外传导复合听觉途

3、径来获取的,也叫主观听觉或内心听觉,属心理听觉。比如声乐专业的学生在上专业课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本人对自己的声音感觉悦耳、明亮或浑厚时,声乐老师却觉其声音暗闷和不够圆润;当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唱时,自己听起来觉得缺乏共鸣的声音却得到老师的认可。这就是师生对同一歌唱信号的听觉感知方式、接受途径造成的差异。即主观听觉与客观听觉感知的差异。我国著名声乐教授王福增明确指出:“要想得到优美动听的音色,首先要在内心建立起这种声音的概念。要在内心的想象中准确地知道这个声音的形象。用这种内心听觉指挥和控制发声机能,寻找最美、最动人的声音,我以为这是一种最好、最快的学习方法。” 王福增:声乐教学笔记,人民音乐

4、出版社,1995年,第3页。演唱者只有运用内心听觉回忆旋律、音量、音色等才能唤起听觉表象,并控制和引导自身的演唱,从而使思维和情感、听觉和视觉、肌肉和神经一系列达到最理想的协调状态,实现眼、心、情、声的完美结合。因此在声乐教学和演唱中要将培养歌唱听觉特别是内心听觉贯穿始终,把主观、客观听觉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较好地提高歌者的演唱技巧和艺术表现能力,达到声乐艺术“声情并茂”的最高境界和听觉审美的高级阶段。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专业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为了培养更多合格的音乐的听众,因此也决定了唱歌教学的非专业化要求,但因其属声乐艺术的范畴,基本目标是不变的,“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仍是基础教育阶段唱歌教学的最终目标,小学唱歌教学亦是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