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题及答题卷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0514941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题及答题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题及答题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题及答题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题及答题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题及答题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题及答题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题及答题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考试时间:110分钟 总分:150分【说明】本试题分为第卷和第卷。第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机读卡上;第卷写在答题卷上,作文写在作文卷上。第I卷(选择题 共51分)一、(33分,每小题3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乘势(chng)剽窃(pio)创可贴(chung)乳臭未干(xi)B刀俎(z)樊哙(kui)刽子手(gu) 瞋目而视(chng) C模板(m)濡染 (r)孺子牛(r)以一当十(dng) D单薄(b)月晕(yn)应届生(yng)戮力同心(l)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磋商痼疾憔悴盘根错结B腥臊婉转仓猝毁家纾难C朝庭辑录辐射穷形尽相D

2、亲昵硫磺袒护变换莫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这番话含含糊糊,其实都是针对我的。无非是说我无能,该下台。我明白,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B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C毕业离校那天,各系都举行了欢送晚会,四年的相聚就此结束,大家抱头痛哭,校园里四面楚歌,好不伤感。D每次返校前,父母总要给够一周用的零花钱,可他并不是一个能够从长计议的人,常常不到周四钱就花完了。4下面四组中,通假字最多的一组是( )A共其乏困 无能为也已B距关,毋内诸侯 日以尽矣C张良出,要项伯 进兵北略地D卒起不意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5下面对句子中加点

3、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失其所与,不知 持千金之资币物 披帷西向立A眼泪 结交 钱币 披着B鼻涕 参与 礼品 掀开C眼泪 结交 礼品 掀开D鼻涕 参与 钱币 披着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将军战河北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士皆瞋目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终已不顾 A B C D7下面加点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夜缒而出 烛之武退秦师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沛公军霸上 常以身翼蔽沛公 既东封郑 籍吏民,封府库 太子迟之 A BC D8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度我之军中,公乃入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B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窃为大王不取也C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D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击沛公于坐9下面句子诵读时的停顿划分最准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C项王未有以应D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10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属今为之虏矣A客何为者 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11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5、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鲁迅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战国策又名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D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二、(18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4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

6、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

7、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荆轲和而歌C君安与项伯有故 项王曰:“沛公安在?”D良曰:“长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13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得兄事之A项伯杀人,臣活之 B. 素善留侯张良C沛公欲王关中 D.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4下列句子的倒装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大

8、王来何操 B具告以事 C夫晋,何厌之有 D忌不自信(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

9、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

10、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

11、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注】钜鹿城,古县名,治所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承其敝,承,趁;敝,疲惫。枝梧,抵抗。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胜则兵罢 罢,通“疲”,疲惫B故不如先斗秦、赵 斗,使相斗C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身,亲自D宋义与齐谋反楚 反,通“返”,返回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 若属皆且为所虏B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 夫晋,何厌之有C且国兵新破 且为之奈何D诸侯皆属焉 将焉取之17下列对原文有关

12、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 )A“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充分地表现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B项羽认为,虽然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宋义比不上他。于是作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C宋义不尽力救赵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不体恤士卒,却去钻营私利,“久留不行”,所以项羽杀了他。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一以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和诸侯的军队,最后诸侯军都臣服于项羽。第II卷(共99分)三、(39分)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5分)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5分)译文: 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5分)译文: 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5分)译文: 19默写(每空1分,共14分)(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2)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