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下册四年级教案.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0508688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下册四年级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下册四年级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下册四年级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下册四年级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下册四年级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下册四年级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下册四年级教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语文下册四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熟悉并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梢”、“使命”、“许配”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聪慧的使者是怎样找准事情的关键,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使者是怎样动脑筋,用才智找准事情的关键,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 教学预备 教师:生字、新词卡片。 学生:搜集、阅读有关“五难求婚使”、“文成公主和亲”的资料或书籍。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爱听故事吗?今日,教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个才智故事:聪慧的使者。教

2、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2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体会使者遇事是怎样乐观动脑,了解他的绝顶聪慧和非凡的才智吧! 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爱的符号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遇到不熟悉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自己试着用工具书解决) 2学生自主识字,理解词语。 3小组内沟通识字、解词状况。 提个醒:哪些生字易写错?如:“配”左边不能写成“西”。哪些生字易读错?如:“蕃”读“b”,不读“fn”;“拴”读翘舌音。 使命:派人办事的命令,多比方重大责任。课文里指赞普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到长安求婚。 许配:由家长做主,跟某人订婚。课文里指唐朝皇帝把女儿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4教师出示生字、

3、词语卡片检查认读状况,大家相互帮忙正音。 5同桌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通顺,不加字、不减字。 6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皇帝向使臣们出了哪三个问题?分别在课文哪些段?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这是一个传奇故事,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知晓它的前因后果。 1.学习第一段。 自由读文,思索: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交代了事情起因:唐朝皇帝嫁女赛才智,松赞干布派禄东赞到长安求婚。) 2.学习二、三、四段。 (1)齐读课文二、三、四段。 (2)分组争论学习。 故事中一共有三个小故事,你最喜爱哪个小故事?按学生的答复把喜爱一样小故事的编排在一组,四人一小组。 小组

4、合作,争论学习。 师引导学习方法:先读文,然后勾出描写皇帝出题的句子及禄东赞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句子。最终争论发言:禄东赞的方法好在哪里?你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把自己的体会和想法说给伙伴听听,小组长要留意综合大家的意见。 分组汇报,全班沟通。 小组长代表小组汇报学习状况,其他同学留意倾听别人发言,准时补充自己小组的不同意见。(按挨次,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地汇报) 师要留意引导、点拨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禄东赞在解决问题时是怎样抓住关键环节想方法解决问题的,从而体会他的聪慧才智。 如:其次段辨别哪匹马驹是哪匹母马生的。其他的使臣从表皮入手,而禄东赞抓住动物的本能属性,孩子饿了就要去找妈妈吃奶。

5、第三段是辨别木头的头和梢。这是个物理问题,别的使臣束手无策,而禄东赞靠着对事物的认真观看、分析推断,用水的浮力辨别出了头和梢,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第四段是丝线巧穿玉石洞眼。别的使臣靠着常规方法怎么也穿不过,而禄东赞却用蚂蚁和蜂蜜解决了这个难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体会,感受禄东赞的机灵聪慧。 3.学习第五段。 过渡:是呀,面对唐朝皇帝一个又一个难题时,其余的使臣们一个个目瞪口呆,无能为力,禄东赞却显得是那样胸有成竹,结果怎样呢? (皇帝想:禄东赞这么聪慧,赞普松赞干布也肯定聪慧能干,就把文成公主嫁到了吐蕃,许配给了他。)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这篇课文讲了一位聪慧的使者能抓住事情的关键,

6、擅长动脑筋,急中生智,圆满地解决了三个难题,促成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美妙的姻缘。通过学习,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应当多动脑筋,做个聪慧的孩子。 五、沟通拓展,课外结合 1沟通课前搜集到的“五难求婚使”及“文成公主和亲”资料,再次体会禄东赞的聪慧才智。 2课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赛才智 1智辨马驹和母马 2辨别木头的头和梢 3巧穿玉洞聪慧的使者 小学语文下册四年级教案2 学习目标 1.熟悉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奇妙与奇妙。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洁地叙述

7、故事。 教学重难点 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的主要意思,体会使者是怎样找准事情的关键,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课时划分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沟通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沟通,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切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奉献。藏族人民喜爱漂亮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日,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爱的符号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遇到不熟悉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自己试着用工具书解决) 2学生自主识字,

8、理解词语。 3小组内沟通识字、解词状况。 提个醒:哪些生字易写错?如:“配”左边不能写成“西”。哪些生字易读错?如:“蕃”读“b”,不读“fn”;“拴”读翘舌音。 使命:派人办事的命令,多比方重大责任。课文里指赞普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到长安求婚。 许配:由家长做主,跟某人订婚。课文里指唐朝皇帝把女儿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4教师出示生字、词语检查认读状况,大家相互帮忙正音。 5同桌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通顺,不加字、不减字。 6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皇帝向使臣们出了哪三个问题?分别在课文哪些段? 三、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下册四年级教案3 一、依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

9、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沟通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请学生分局部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由于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才智和文成公主的奇妙。 比方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沟通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肯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索: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分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

10、、漂亮。 b.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沟通的根底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奇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二、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这篇课文讲了一位聪慧的使者能抓住事情的关键,擅长动脑筋,急中生智,圆满地解决了三个难题,促成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美妙的姻缘。通过学习,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应当多动脑筋,做个聪慧的孩子。 三、练习简要叙述这个故事 1.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布满了奇妙颜色,很受人们的欢送。请你把故事简洁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

11、叙述。 3.指名叙述,进展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同意求婚进藏途中奉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四、拓展读另一传奇文成公主进藏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议,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辨别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识别,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

12、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力地解答了这个难题。 其次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想尽方法都未能穿成。最终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方法倒也简洁,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抓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

13、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慧才智使皇帝很惊异,也很喜爱他。最终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装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简单!那6位使者挑最美丽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位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常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依据老妇这一教导,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子、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忙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子、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的

14、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她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思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赶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即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四周的青藏大路旁。 五、作业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小学语文下册四年级教案4 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