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卷.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050546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卷.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卷三峡:选自水经注疏,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代表作水经注重点词语:1、略无阙处 通“缺”,中断2、夏水襄陵 漫上3、素湍绿潭 白色的急流4、属引凄异 接连不断一词多义: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 自非亭午夜分 ( 如果 )并自为其名 (自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 沿溯阻绝( 断 )绝山献多生怪柏 ( 极)哀转久绝 (消失 )佛印绝类弥勒(极)良多趣味 ( 实在)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肥沃 ) 属引凄异( 连接) 神情与苏黄不属(相似)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翻译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骑上飞

2、奔的马,驾着轻风,也没有这样快。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流清澈、树木茂盛、山势高峻、芳草繁茂,实在有无限的趣味。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思考题:1、请找出不同季节三峡的景物特征 夏: 襄陵 阻绝春冬: 素 绿 清 影 飞漱 秋: 寒 肃 凄 哀2、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一段写三峡两岸的山。第一句写山的长、多。“七百里”可见其长;“略”可见其多。第二、三句写山的陡、高,以及江面的 狭窄,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铺垫。(二)说说下列句子各表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侧面渲染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狭窄。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第二段写三峡的夏水。表现江水凶险的词有“襄陵” 、“阻绝”,表现江水迅疾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豪气万丈。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用比较的方法表现夏日江水的迅疾。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第三段写三峡的春冬景色。气氛由紧张变得轻松,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良多趣味 ”是作者由衷的感叹。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表现三峡山水的壮美。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

4、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裳。”第四段写三峡秋冬的景象,和上层欢快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最后用渔歌作结尾,从侧描写了三峡的 凄凉、空旷。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了寒秋三峡的悲寂、凄凉的气氛。文章内容理解: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

5、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本文写春冬之景,用_清荣峻茂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之景,用_寒肃凄哀_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5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_.6作者先写夏水的目的是: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

6、,有什么作用?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8.为什么后写秋天?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秋思的风致。9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阅读:(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

7、释下面加点的字。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晴初霜旦()2. 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B故:故渔者歌曰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C绝: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D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3. 翻译下面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5.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参考答案:1.飞奔的马 早晨 2.B3.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雪白的急流,

8、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4.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5.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短文两篇一、文学常识检测:1、答谢中书书作者是_,字_,号_,他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这篇文章是_写给_的一封谈_的信。2、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_时期著名文学家_,父亲_和弟弟_都是著名的政论家,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二、生字词检测(注音):弘 颓 鳞 寝 藻 荇 三、解释加横线的词语: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各种色彩交相辉映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季节)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颓,坠落)(沉鳞竞跃,潜

9、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 )5、实是欲界之仙都(人间的仙境)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复,再;与,参与,指欣赏)7月色入户(照进) 8欣然起行(高兴地样子)9念无与乐者(考虑) 10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散步)11水中藻荇交横(纵横)12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13、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1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清闲的人)四、翻译检测: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4、念无与为乐者。5、相与步于中庭。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7、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10、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四、阅读理解检测:(一) 答谢中书书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将本文划分为两个层次,并概括层意。分层:沉鳞竞跃/实是第一层:画山川之美。第二层:议山川之美。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二) 记承天寺夜游1、是什么引起了作者赏月的心情?月色入户2、能体现作者内心的喜悦和闲适的情趣的词语是_欣然_。3、写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并分析它好在哪里?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用了两个奇特的比喻,写

11、出了月光澄澈透明,月影姗姗可爱。4、作者抒发的感慨是什么?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 5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

12、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揣摩下列句子,分析句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答:见“月色如户”,则“欣然起行”,欢欣之情,溢于言表。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答:含有知音稀少的憾意和淡微低沉的喟叹,“寻张怀民”,张怀民才是他赏月的相知好友。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答:相知好友相携同步漫游赏月,流露出十分恬适的心绪。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考虑作者当时的处境。“闲”相对于“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阅读:(二)元丰六年十月

13、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解释下面的加点词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三)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五色交辉()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