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汉语理解古音通假现象的论文.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050032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现代汉语理解古音通假现象的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用现代汉语理解古音通假现象的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用现代汉语理解古音通假现象的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用现代汉语理解古音通假现象的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用现代汉语理解古音通假现象的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现代汉语理解古音通假现象的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现代汉语理解古音通假现象的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现代汉语理解古音通假现象的论文用现代汉语理解古音通假现象的论文在古代汉语中,我们经常遇到古音通假的现象。王力先生说:“所谓假借或古音通假,说穿了就是古人写别字” 。1但是很多人在学习中遇到这种情况时会很不理解,也有很多学生朋友们会问:“为什么古人写错字就是古音通假,我们写错了就是错别字呢?”先来看假借和通假的关系。二者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假借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而古音通假,那么是用读音一样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是本有其字,只是用另一个字代替本字来写而已。很多人搞不清它们之间的差异,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是“慧”的通假字,本来已有 “慧”字,但

2、却以“惠”字临时替代,其意义是“智慧”的意思,这种情况是通假。再如:“难”原是鸟名,借为“困难”之难;“长”是长发,借为长久之长。假借和通假的根本区别就是有没有本字,假如有就是通假,没有就是假借。那么古音通假这种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该怎么理解呢?联络古音通假产生的原因和社会背景,总结起来大致有这么几个原因:1、古音通假现象与造字时代文字系统不成熟有关。古人在记录语言时“仓促无用字”,或者一时想不起来,只好用一个同音字来代替。就像在我们生活中,尽管已有了成熟的文字系统,也会有提笔忘字,或者不会写某个字的时候,这时就会用另外一个同音字来代替。这些在我们听来是不影响意义的表达的,这就是说别字也到

3、达了我们记录语言的目的。后来人或者不知,或者效仿,以致于积非成是,流传下来,成了合法的用字。现代汉语中也有一些字会流传下去,那我们的后来人也会说我们使用了通假字。2、古音通假的现象与古人写别字、不标准字的用字习惯有关 。2古人在使用文字的时候,标准观念不强,为了书写简便,使用通假字已成为一种社会习惯。因为一般通假字都比本字形体简单、易写,书写效率高很多,所以人们爱写通假字,不觉得写通假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3、没有相应的标准字典也是造成古音通假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才针对“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实行“书同文字”的政策。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文字进展统一标准。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为

4、我国第一部标准汉字的正字学著作,不仅对当时的文字标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文字政策。人们对文字的标准性越来越看重,不断地进展正字工作,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标准字典,使得我们的汉字标准有章可循。而在古代,由于没有实用的标准字典,人们在书写过程中没有一个标准可供参照,自然容易出现同声异形的现象。4、从个体差异上来说,每个人的思维角度是不同的,我们都知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字形的理解也是这样。对于同一个意义比方说感慨的“叹”,有的人用了口字旁,有的人用了欠字旁,于是就造出来两个字:“歎”和“嘆”。假如我们把其中的一个作为正字,也就是标准字体,那另一个就可以被看做是通

5、假字。所以二者的地位都是相对而言的,我们对于古代哪个是本字,哪个是通假,也需要进展细致的分析p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情况都与古音通假很相似,比方说我们的网络聊天。在网络交际中,文字输入的速度会对您之间的交流产生重大影响,为了追求速度,我们就可能会不顾文字的准确,而容忍和助长错别字的使用。但是因为有语境,可能我们无意中把一句话说错了,但是听话人没有意识到,双方都会按照说话人本来的意思来理解,所以说这些错字和别字根本不会影响交际效果,这也就是语言的粗略性。所以“斑竹”“大虾”之类的网络语言便有了广泛的使用土壤。仔细想想,古人在记录语言的时候也是这样的,速度与质量总是矛盾,我们总是想在保

6、证能看懂的前提下尽量进步速度,所以一时情急想不出详细是哪个字了,就会使用别字。这个别字使用得久了,就可能会使人一看就懂,甚至以为它就是本字,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有规律的通假现象。古音通假和现代汉语中的别字现象也是不同的,它们的区别在于:像现代这样,我们用文字交流,要求很快的速度,而在古代,他们的文字工作大多数是知识分子来做的,而这些人又都是位置显赫,不从事劳动的上层阶级,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好好研究文字,研究语言,所以通假现象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而且规律性比拟强。而随着人们的知识程度的进步,文字广泛地被普通人所使用,人民群众对文字的改造作用也愈加明显,所以国家对于文字的标准也就更加地重要,通过公布一

7、系列的法规,整理异形词,以及各种考试来进展标准。当一个别字的使用已经成为主流,国家也会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对正字和别字进展取舍。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古音通假有更贴切的理解,古音通假就是古人在写别字,当我们使用的别字流传到后人那里,也就变成了古音通假。古人和今人在使用文字方面是相通的,我们也完全可以通过现代汉语的很多现象来对古汉语的使用状况进展推测,有了这样的方法,就会使我们豁然开朗。【参考文献】:p 】1训话学上的一些问题,王力谈谈学习古代汉语,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5月第1版。2“假借”与“通假”辨异,翼,江西播送电视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3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1999年05月。4古代汉语教程第三版复旦博学语言学系列张世禄.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年08月。5谈现代汉语词典对通假异形词语的处理薛克谬河北大学学报2000年2月第25卷第1期。6异形词的演变趋势及局部通假字异形词的流行邹玉华语言文字应用2023年8月第3期。7字与古音通假何艳辉、薛克谬怀化学院学报2023年3月第25卷第3期。8假在民俗中的运用尹戴忠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年2月第10卷第1期。9今字与同字、假借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关系卢烈红语文知识语言学研究2023年第1期。10假之我见兼论通假与假借的区别郭晓君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3年4月第15卷第2期。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