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指导朗读很重要.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0497915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指导朗读很重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课指导朗读很重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课指导朗读很重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课指导朗读很重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课指导朗读很重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指导朗读很重要.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课指导朗读很重要 重庆市南川区冷水关乡中心小学校 卢林作为语文教师,要教好语文并非一件易事。与教材对话,跟生活联系,和学生互动,引领语文之旅需要爱心,需要责任心,需要灵活多变的方法。而指导学生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个学段的目标之中。很多课文都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感受语言的能力,培养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一、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学生完成阅读学习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

2、,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传递,获得理性认识。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非常主张朗读。他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这样,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其材料的意义、气韵、节奏,产生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朱熹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二、朗读是传输信息的渠道语文教科书所收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而且要大声朗读。通过朗读甚至背诵,从中获得体验和感悟。朗读的好处很多,一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增加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这不

3、仅使阅读真正活起来,而且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和理解。二是一边缓缓朗读,一边慢慢思考,将“读”与“思”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加深对读物的理解。三是声情并茂,培养语感和情感。朗读时读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并将读者自己的感情融合到读物中去,这就大大增加了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有一位表演艺术家说,人的喜怒哀乐,连最微妙的情绪,都能通过声音表达出来,表达得精确细腻,毫无二致。朗读,就要通过声音表达出文章作者的情感。这首先要把握文章的内容,领悟语句的意蕴,深深受到文章的感染。这样,作者的感情会在朗读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就像泉水流出泉眼。三、朗读的技巧要注意把握所谓朗读的技巧,是指诵读者为了

4、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而对有声语言所进行的设计和处理。这些设计和处理是从作品内容出发的,它将正确处理语言的断和连(停顿),轻和重(重读),扬和抑(语调),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还使语言具有表现力和音乐性。学生在朗读的时候,一要注意呼吸。学会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呼吸,这样发出来的声音才坚实有力,音质优美,而且传送得较远。二要注意发音。发音的关键是嗓子的运用。朗读者的嗓音应该是柔和、动听和富于表现力的。三要注意吐字。吐字要清楚,要按照常用词语每个音节声母、韵母、声调的标准音来发音,力求克服发音含糊、吐词不清的毛病。四要注意停顿。停顿包括标点符号停顿、语法停顿和感情停顿。五要注意重音。重音是指在

5、朗读时要加以特别强调的字、词或短语,它是通过声音的强调来突出意义的,它能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词语增加份量。六要注意语速。语速要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环境背景、感情语气、语言特色来处理,同时要根据文章体裁来掌握。七要注意语调。语调是指句子中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学生在朗读时,如能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听起来便具有音乐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四、朗读需要教师认真指导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编进了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和雨之歌。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首要的是通过朗读使学生对两首散文诗形成初

6、步的印象,对它们的辞色和声音上的美有一个感性体会,用更细致的引导性的逐段分析和读解引发学生对文意内涵更细致的理解,激发学生自觉扩展阅读的兴趣。朗读这两篇散文诗,要注意读出节奏和感情。1、 读出语气节奏节奏,主要是就两首诗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而言的。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汉语译者的匠心所在。两首诗在翻译过来时都着意安排了相当明显的韵脚,同时,又有很多的换韵和交韵以使得诗在声音层面上不显得单调。在指导朗读前,作为一个练习,让学生将诗中的韵脚一一找出来。比如,在第一首诗中,第一节:“人”、“尽”(邻韵)、分;换韵为“里”、“体”;第二节:换韵为“晨”“盟”“中”“吟”“吻”(与第一节同,大多为邻韵);

7、第三节:换韵为“拗”“躁”;又换韵为“心”(与前两节相同,邻韵);第四节换韵为“他”“下”等等。由此使学生在朗读时掌握朗读的要点之一,并加深对两首诗的体会。2、 把握思想感情 关于作品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从而把握住两首诗中各自呈现的总体形象,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使学生进一步分析出诗中语义递进伸展的层次更好。纪伯伦笔下的自然万物仿佛都是诗人的一个面影,一个道具,浸染着他的气息,跳动着他的诗心。在他的文学世界里,一切事物都仿佛汇流、回旋在一个巨大的合唱之中,歌颂生命、自然、爱情,而生命、自然、爱情,似乎也只是宇宙运行的同一个恢弘的过程的不同表现、不同名称,为了去印证一个最终的和谐这样的思

8、想对我们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它是纯然东方的。 在浪之歌这首诗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与海岸在周而复始的潮汐律动中难舍难分。那不仅是浪花对海岸的爱情,而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在这里,我们恰恰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 雨之歌主要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但它并不以

9、得出某种哲理、教谕为目的,最终形成的是一个具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人化约为简单的道理的形象。在这首散文诗的绝大部分,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连结起来。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中的世界成为一个“人之境”。原来,万物有灵,只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存在,有了他们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他们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也是因为人的存在,雨水才获得了一种新的使者的身份在潺潺的雨水中,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被引领着去触及那些平日常常离我们很遥远的记忆、梦想,一个深邃的精神的世界。纪伯伦散文诗中的世界总处在运动之中,叹息、泪水和微笑只是人类世界运动过程的诸面,而自然,乃是人类世界的一面运动着的镜子。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