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黄河的主人4.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491731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 黄河的主人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3 黄河的主人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3 黄河的主人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3 黄河的主人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3 黄河的主人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3 黄河的主人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 黄河的主人4.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 河南省实验小学 刘拴红课文分析: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最后一篇文章。第7单元的主题是表现人物的伟大精神, 这篇课文在本单元最后,以一位黄河艄公的精神表现了千千万万优秀的中华儿女与艰难险阻不屈不挠做斗争的精神,较之前两篇课文,表现面更大,写法上也更有特点。它的语言形象生动,是指导学生朗读的优秀题材;内容意蕴深刻,能以艄公的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写法巧妙自然,是学生感悟习作方法的范本。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查找生字词含义、查阅课文相关资料、写批注),具备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学会了抓住关键词和重点句来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2、、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且对一些常见的文章写作方法有了初步的认知和实践。本节课将继续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相关的语文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教学目标:根据课文特点和学情特点,围绕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品读、理解,抓住关键词句,感悟黄河、羊皮筏子和乘客的特点,体会艄公的精神品质,感受中华儿女与艰难险阻不屈不挠做斗争的精神。 3在整体阅读中感悟“侧面描写”的作用,体会“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 相结合的写法特点。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课标要求,将“教学目标2”定为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将“教学目标3”定为本课时教学的难点。教学方

3、法: 1让学生运用已有能力,抓住关键词句自己体会或者交流分享,从而感悟艄公的特点及他为什么被誉为“黄河的主人”。在阅读实践中继续提升语文能力,培养良好语文素养。2通过老师引导,体会感悟课文的写作方法以及这种方法的妙处。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出全文中心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河的主人这篇课文。2请你回忆课文内容,想一想:黄河的主人是谁?指名答。(黄河的主人指的是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板书)3他凭着什么成为 “黄河的主人”?指名答。(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板书“勇敢 智慧 镇静 机敏”)二、逐一对话,体会侧面烘托1对话黄河,感受凶猛气势(1

4、)(出示中心句)一起来读这句话。这句话中一个词形象地表现了黄河的特点,它是?你怎么理解它?这里面的“骇”是我们新学到的二类字,它的意思是?(2)文中有一自然段具体描写了黄河的这种景象,请你打开课本,找到这一自然段。谁来读读?(3)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它“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气势”?(指导朗读每一个词,相机指导书写“滚”:你发现它写法上的小秘密了吗?有什么窍门记住它?“公”的一捺要变成点。相机理解“战”的含义:战在这个词里的意思比较特殊,它应该选哪一个解释呢?)(4)谁来读读这段话?一起来读。(5)(播放视频)一起通过画面来感受一下。(6)让我们再读这段话!2对话筏子,感受险情重重(1)过渡:这令人

5、胆战心惊的黄河,一位普普通通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竟然做了他的主人!(2)这是怎样的羊皮筏子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羊皮筏子的相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是怎样的羊皮筏子?(课件出示问题)(3)提问:这是怎样的羊皮筏子?你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课件:超链接)相机指导朗读(2它多么像一片小小的浮萍,在茫茫的水面上仿佛无依无靠,请你读出这种感觉。)(3作者借自己满满的惊讶之情表现了羊皮筏子的特点!谁来读读?)(5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4) 对于羊皮筏子的这些特点,作者只用了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读(出示句子):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短短的一句话,包含了千言万语! 再读。(5)课文的主人

6、公是艄公,可为什么用了这么多篇幅写黄河和羊皮筏子?学生交流后小结:对,这几段话,看似对艄公不着笔墨,其实是作者在巧妙地运用一个写作技巧:侧面描写。(板书)黄河越是凶险,越是能衬托出羊皮筏子的微不足道;微不足道,却能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行,这便更衬托出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可见,侧面描写的作用就是能很好地衬托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板书)3对话乘客,感受淡定从容(1)课文中还有对谁的描写也属于侧面描写?谁来读读描写乘客的句子。(出示这两段话)(2)这两处描写,各自是为了衬托什么呢?a.先来看看第一处描写。请你自己读一读,写乘客,是为了衬托艄公什么?(为什么?)。小结:正是乘客的谈笑风生,

7、衬托了艄公的技艺高超。你能把乘客的种种感觉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吗?一起来读读。b.第二处写乘客,又是为了衬托艄公什么呢?(为什么?)小结:是啊,乘客尚需如此,艄公就更需要胆略和勇敢。大家再来读。小结:这两段话,看似在写乘客,其实都是在借乘客的表现来衬托艄公,来突出这位滔滔黄河的主人!三、走近艄公,感受伟大精神1文中有没有正面描写艄公?板书:正面描写 2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艄公的句子。谁来读一读?3出示两段话,完成填空。(课件) (1)请你读读这两段话,想一想: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 险恶的风浪,艄公必须要 ,因为 。同桌俩讨论后全班交流。(2)小结:是啊,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他那根不粗不细

8、的竹篙撑起的是责任!正是这份责任,促使他凭借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惊涛骇浪,成为黄河的主人! (3)请男生读第一段话。请女生读第二段话。四、总结全文,延伸升华情感1总结全文内容:课文中,作者正面写艄公的文字虽然不足全文的三分之一,却让我们全面清晰地感受到了他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高大形象,这是因为作者在文中巧妙地运用了(指板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除此之外,作者还拿巨浪滔滔的黄河和又小又轻的羊皮筏子做对比,拿我的提心吊胆和艄公、乘客的镇静从容做对比,使得这位黄河主人的形象更加突出。这便是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我们常说,文章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在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作者想表达什

9、么感情呢?(板书:敬仰和赞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句话(出示中心句)。2介绍“筏子客”历史,提升情感(出示资料):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在我们生活中又被称作“筏子客”。筏子客的历史要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当时兰州地区交通落后,绝大多数货物靠羊皮筏子走水路运输。黄河数千公里,平缓处甚少,特别是从兰州往下游的大峡、桑园峡等地,水流湍急,怪石嶙峋,稍有不慎,就会有筏翻舟覆之险。“自古多少筏子客,空留白骨在河滩”。筏子上的艄公,是在风口浪尖上讨营生,被人看作是在与阎王爷玩游戏。但聪明勇敢的中华儿女,没有屈服,没有退却,在黄河绵延的水道上,依然涌现出许多技术高超、水性好的行筏高手!他们不畏艰险,凭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黄河天险,为人们的交通出行和货物运输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这群可敬的人! 请大家再读课题!黄 河 的 主 人 第二课时执教人:刘拴红河 南 省 实 验 小 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