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课件部编版必修2

上传人:1518****093 文档编号:560489586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课件部编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课件部编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课件部编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课件部编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课件部编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课件部编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课件部编版必修2(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思维导图】答案:社会主义劳动创造性劳动优化配置收入分配居民收入劳动报酬尽力而为权责清晰核心考点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1我国的分配制度(1)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原因。(3)要求: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提高效率、促进公平。2按劳分配性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适用范围 公有制经济内容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

2、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客观必然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续上表3.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类别对应形式按劳分配: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劳动性收入按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3、: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活动参与分配的方式非劳动性收入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按资本要素分配:利息、股息、分红,私营企业主税后利润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按知识要素分配:经验、技能、职业素养、社会能力等按数据要素分配:通过信息技术的收集、筛选、加工、处理的“大数据”而获得收入4.我国居民收入的类型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经营性收入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

4、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5.完善个人收入分配(1)内涵。就领域而言,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领域实现公平。从实质上讲,强调机会的平等,不要求结果的均等。如,贡献大、收入高,也是一种公平。收入分配公平,强调两点:一是收入差距不能过大;二是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2)措施。制度保证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根本措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续上表具体措施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5、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坚持消除贫困。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综合提升】1如何正确认识财政转移支付(1)含义:财政转移支付,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

6、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2)构成: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由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构成。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是中央对地方的财力补助,不指定用途,地方自主安排;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中央财政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和事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对委托地方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务或中央地方共同承担事务进行补偿而设立的补助资金。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需按规定用途使用。专项转移支付重点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支农等公共服务领域。(3)类型:按性质可分为如下几大类:税收返还、体制补贴和结算补贴;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其他转移支

7、付,包括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等。2如何认识“三权分置”下农民收入的分配方式(1)农民承包土地(集体成员承包村集体的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2)农民流转土地经营权(由别人经营)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是非劳动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3)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红所得收入:所入股为非公有的,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收入,也属于财产性收入;所入股为公有的,则属于按劳分配收入。(4)获得流转后经营权的农民的经营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5)农民把土地流转出去后,到流转方土地经营组织去打工的收入,属于劳动收入,可能是按劳分配,也可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土地经营组

8、织为公有制的则为前者,为非公有制的则为后者)。(6)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包括:土地征收补偿收入、红利收入、租金收入和集体土地财产收入(包括转包收入)。(7)农民的种粮补贴收入,属于转移性收入。3按要素分配的影响(1)积极影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尊重,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让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促进社会生产发展。(2)负面影响:因每个人掌握的生产要素不同,人们对生产要素的占有权和使用权不平等,不同社会成员使用生产要素的效率不同,所以按要素分配可能导致社会

9、收入差距拉大,若不加以调节,会导致两极分化。4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考向一按生产要素分配典例1(2020全国卷)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数据与劳动、资本、土地等并列,将其列为生产要素。数据被列为生产要素是因为()数据广泛融入生产过程,具有独特创造力数据是最具流动性的基础性资源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离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日益凸显ABCD方法技巧错误项:人才资源是最具流动性的基础性资源,错误;许多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可以分离,所以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离不能成为数据被列为生产要素的

10、原因,排除直接选:数据被列为生产要素是因为它对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大作用,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发挥其独特创造力,符合题意。故选B项考向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典例2(2022浙江卷)如果把社会财富比作一个蛋糕,“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就形象地表达了()生产与分配的关系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发展与共享的关系A BC DB“做大蛋糕”是在说量,即生产,“分好蛋糕”是分配问题,符合题意;生产决定消费,“分好蛋糕”并未体现消费,不符合题意;蛋糕代表产出,与投入无关,不符合题意;发展代表经济总量,共享是一种分配方式,与题意相符。故本题选B。关键能力辨识:“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生产与分配;分析“

11、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合理推出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发展与共享的关系学科素养认同我国的分配政策;增强对分配政策的科学认知核心考点二我国的社会保障1建设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的原因(1)必要性: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2)重要性: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式日益多样的社会保障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手段作用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

12、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项目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地位特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实现政府和社会国家和社会续上表保障对象因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因素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

13、,从而失去劳动收入来源的劳动者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保障方式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提供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福利津贴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构成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角度原则要求全覆盖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要建立起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

14、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两力为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生活安全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同时,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作支撑,社会保障即使建立起来也无法维持下去。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续上表权责清要做到权责清晰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

15、责任,严格依法监管多层次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综合提升】1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建设的关系(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生活安全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2)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作支撑,社会保障即使建立起来也无法维持下去。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3)因此,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

16、发展相适应。2分清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项目商业保险社会保险性质自愿的市场行为具有强制性和福利性质经营目标追求利润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经营方式保险公司经营由国家经办费用来源全部由个人承担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分摊保障对象签订保险合同并按约定支付保险费的人法律规定有权利享受社会保险的人保障水平 满足被保险人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考向一社会保障的形式典例1目前,我国已普遍推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这一保障制度理解正确的是()有利于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所需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属于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福利内容属于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内容ABCD方法技巧错误项: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错误;社会福利的目的是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题中限定的是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不属于社会福利,排除直接选:最低生活保障属于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指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划定的最低生活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一定现金和物资资助,以保证该家庭成员基本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