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初二读后感600字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0480355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年》初二读后感6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童年》初二读后感6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童年》初二读后感6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童年》初二读后感6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童年》初二读后感6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童年》初二读后感6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年》初二读后感600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童年初二读后感600字童年初二读后感1即使在乱世,亲情永远可贵。题记一晃神,仿佛进入到了阿廖沙的世界,看见了他母亲远走他乡,四处飘泊;看见了外祖父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看见了和蔼可亲的外祖母抚慰阿廖沙;看见了两个舅舅为了分家扭作一团;看见了仁慈的外祖母给阿廖沙讲故事祥和的画面与他的童年相比我的童年很幸福,是灿烂的,是五颜六色的;是没有烦恼忧愁的。很多人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但阿廖沙小小的年纪就曾被自己的外祖父痛打一顿。反复读了好几遍我才知道因为我比阿廖沙多了亲情。他的家亲情是脆弱的,为了钱反目成仇,不顾一切,甚至伤害自己的父亲。家庭的不和,儿女的不孝。然而,更可悲的是,老一辈“

2、死要面子”愚蠢地做法,造成了儿女更加不孝,甚至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应正了“活受罪”。当然,也就是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孩子的童真童趣,才让阴暗的环境中有一抹亮色。但是孩子的好奇,在长辈眼里是无理取闹,就像阿廖沙把桌布拖进染料桶,换来了外祖父的一顿痛打。孩子的乐趣,在长辈眼里是惹事生非,换来了长辈们的讨厌。阿廖沙面对死亡的威胁,看到最好的好朋友离去,在关心自己的人一个又一个的离去,在家庭灰暗的环境下,让他一点点的成长,变得成熟。合上书,明白了亲情的可贵,钱再多,家也和睦不了,反而会打仗。只有亲情这个美妙的东西,家才能温暖,才能和睦。也许,我没有像主人公一样慈祥的外祖母;也许,我的童年没有像主人公一样不

3、幸。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心、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种恐惧事件。我知道是因为我有着一个美满的家,有爱我的亲人和我爱的亲人!要珍惜如今的美妙,可贵的亲情!童年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亲情比什么都重要!童年初二读后感2假期重温了高尔基的童年,得到跟前一次完全不一样的感触。故事大概是讲高尔基(或者说阿廖沙)年幼时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在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他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与丑恶。但他没有堕落或者丧失对生活的希望,反而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上次读还是好几年前

4、的事了,当时只顾着看故事情节,没有深思。如今想想,高尔基能出淤泥而不染,在逆境中保持对生活的希望,真是相当珍贵的心态啊。又想起刚刚看的新闻,前段时间又有个大学生自杀了,原因居然是:被女朋友甩了。生活或者感情上遭到困难,不积极调适、走出阴影,反而轻易放弃生命,这种行径我真是完全无法理解。看看人家高尔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小孩子做错了一点事,要脱掉裤子挨打;父子兄弟间为了分家,吵架斗殴,甚至打得头破血流;外祖母毫无过失,也逃不了外祖父的拳打脚踢;米哈伊尔舅舅为了寻开心,用烧红的顶针捉弄老匠人格里戈里;母亲跪在地上恳求继父不要在外面鬼混,继父却用他穿着靴子的脚狠狠地踢她的胸部;格里戈里为外公干了一辈

5、子活,当他双目失明,丧失劳动才能时,却被赶出染坊,漂泊街头乞食为生;外公不但残酷剥削工人,而且六亲不认,与老伴一起煮茶时,茶叶也要放在手心里细细数过,生怕自己吃了亏。最后,又把老伴与外孙赶出家门,让她们自谋生路。整个都是暗黑色彩的。假如是如今的学生们遭遇这些事,不知道要自杀几个。但高尔基可没有轻生,他的生命中充满了正能量,即便是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仍能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努力拼搏,最终成就一代文豪。我们真应该学习人家高尔基面对苦难时的心态,珍爱生命,积极面对生命中的苦难,终有一天你会发现,曾经的苦难都会化成你人生的沙滩上,最美丽的珍珠。童年初二读后感3童年讲述了作者高尔基幼年丧父,并跟随外公外

6、婆生活的童年光阴。在外公外婆家,有着许多形形色色的人。在人们的丑陋和愚昧中,也出现了许多仁慈的人们,他们带着着高尔基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作者描写的外公的暴躁、贪心、怨恨与外婆的乐观、温和、宽广形成了鲜明的比照。“外公和外婆有两个不同的上帝”,通过一个孩子童真的目光,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环境。外公的抽打、舅舅们的自私使作者感到忧愁;受到外婆所讲述的优美童话故事的熏陶,使他感到快乐。忧愁与快乐并存,不可分割。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绘自己的童年。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当时那个年代的人的丑陋面目。这种现实生活中的善恶与爱恨给幼小的高尔基留下了深入的印象。高尔基的童年跟我们比起来,实在是太悲惨了!特

7、别是描写作者因为淘气而被外公抽打地快要死去,一边打一边喊“捆起来,我要打死他”时,更能表达高尔基童年时的黑暗。比拟一下,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有教师的悉心照料、朋友的互相照顾、父母的温床蜜罐。家庭的美妙给了我们幸福的童年。但高尔基的童年,却充满了辱骂、伤害,我们是不是更应该珍惜如今美妙光阴,努力学习,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生活呢?高尔基在童年里表达了自己对外婆的感恩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给我们幸福、带着我们走向将来的人,对于他们,我们是不是也要说声“谢谢”呢?父母每天的辛勤劳动,回家时尽自己所能给他们多一点关心,为他们倒水、给他们捶背。这也是一种珍惜!所以,让我们珍惜童年的每一刻,时刻记得感恩

8、,体会生活的美妙吧。童年初二读后感4童年就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根底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就是在精神上或就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宏大的痛苦。但就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就是坚强地走了过来。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丧父,随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着一切只就是主人公阿廖沙艰哭命运的开场。外祖父家,与其说就是家,不如说就是人间地狱。外祖父掌管着家里的一切,脾气非常暴躁、视财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而被痛打;两个舅舅常为了分家而争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就

9、是没有地位,任丈夫打骂,发泄。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之后,阿廖沙分开了外祖父家,单独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还就是熬了过来。因为他被自己坚强、不屈从与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向支撑着。而此刻的我们,真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却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挨打、受欺辱。悲惨的一幕又一幕,让我不由得想到:假设我们生活俄国沙皇时期又会怎样样?会认为那根本不就是人生活的地方吗?时代在不断进步,但人们却越发变得懦弱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逃避或者走捷径。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完美的生活务必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

10、争取,才会得到。童年初二读后感5一阵沧桑,一阵悲凉。那就是读完童年我的感受。童年是高尔基先生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本书讲述了阿廖沙(即高尔基先生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极端贫困,生活困难这本书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让我迫切地想读下去。让我记忆尤为深入的是两个人物:“好事情”和外祖母。“好事情”是一个人的绰号,他是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时招的两个房客之一,他是一个科学家。通过他的语言我能想象出他是一个随和而具有智慧的人。他亲切地称呼阿廖沙为“小弟弟”,并且在生活上关心阿廖沙,他许多生活的道理。而阿廖沙是唯一一

11、个和他好的人。其他的诸如外祖父等人都看他不顺眼,认为他是巫师、药剂师,逼迫他早早分开。“好事情”搬走时,阿廖沙应该是伤心而又无可奈何的。看到这里,我的心里抹上了一层悲凉。纯真的友谊被拆散,无疑是可怜而悲哀的,而“好事情”恰恰是阿廖沙为数不多的关心他的知心朋友之一。从字里行间,我读得出每次阿廖沙遇见“好事情”的时候都是快乐的。外祖母是阿廖沙最亲近的人。她慈祥、处处护着阿廖沙。外祖母看着阿廖沙长大,处处给予阿廖沙爱的滋润。阿廖沙在外祖母身上看到了可贵的品格:善待别人、帮助有需要的人阿廖沙的童年见证了人间的艰辛:父亲逝去、犯了小错被外祖父无情鞭打、失去好朋友,然后又失去母亲。这便是俄罗斯下层人民的艰辛生活。想想他们,再想想我们。不禁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如此优越的环境里!我的童年,是阳光快乐的童年。放下书,我沉浸在阿廖沙自强不息的精神中。一个同龄人,在经历了如此苦难之后仍然没有被困难打到,何况我们呢?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