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 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0476921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2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隧道 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公路隧道 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公路隧道 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公路隧道 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公路隧道 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隧道 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隧道 施工组织设计.doc(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10 初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编制原则及编制依据(一)、编制原则根据国道319线涪陵至武隆公路涪陵段隧道工程项目第H合同段招标文件规定的内容和相应的技术标准,在勘察现场的基础上,对本合同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同时考虑了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及运输道路、料源、民情等施工条件的制约,并结合我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了本合同的施工方案。在编制过程中,我们本着施工生产专业化、机械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原则,施工中采取平行流水作业,同时集中力量抓好路堤施工、隧道开挖支护及衬砌等重、难点工程,合理安排机械设备和施工队伍,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及投资满足业主要求。 (二)、编制依据1、 国道319线涪陵至武隆公路涪

2、陵段隧道工程项目第H合同段招标文件。2、国道319线涪陵至武隆公路涪陵段隧道工程项目第H合同段施工招标文件及标前会议纪要。3、第H合同段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4、公路工程预算,第H段设计图纸和业主要求5、国家及交通部颁布的现行公路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验收标准。6、本投标人的管理水平、技术装备、人员素质及公路工程方面的施工经验。二、工程概况(一)、工程说明国道319线涪陵至武隆公路涪陵段隧道工程项目第H合同段包括小溪隧道、山嘴岩隧道、及大沟中桥和1410米引道工程。小溪隧道和山嘴岩隧道全长分别为442米和505米,大沟中桥全长50米。主要技术指标:公路等级:二级 路基宽度:整体式12米,分离式5.5

3、米隧道净宽:小溪隧道10.76米山嘴岩隧道10.76米桥涵设计荷载:汽车20,挂车100 设计洪水频率:1/100地震烈度:度(二)气候与水文本标段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具盆地和山区气候特点。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湿度大,云雾多,秋多绵雨。年平均气温1618,最高气温43.5,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毫米以上,雨量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的65%,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880.7%,多年平均风速1.3M/S,一般风力为34级。本标段线路东侧毗邻乌江,与小溪隧道相距160200米,与山嘴岩隧道相距60110米,构成该区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乌江由南向北至涪陵流入长江,多年平均流量1653M3/S,最大流量

4、13900 M3/S,最小流量为233 M3/S,多年平均水位163.2米。隧道区乌江次级水系不发育,小溪隧道进口以外50米,出口前方20米各有一条季节性冲沟;山嘴岩隧道中部K12+492处及进口北西侧120米外各分布一季节性冲沟。(三)地形与地貌本标段区处于乌江左岸,地势陡峻,地形切割强烈,多呈陡坡、陡崖地形,总体地势南西高北东低,属中低山河流侵蚀地貌。隧道轴线与地形等高线近于一致。地面标高177.4292.7米,小溪隧道穿越段地形最高点标高为271.2米,最低标高为213.6米,相对高差57.6米;山嘴岩隧道穿越段地形最高点标高为274.00米,最低点标高为183.95米,相对高差90.0

5、5米。小溪隧道和山嘴岩隧道进口均位于一陡崖下方,该陡崖呈东向西展布,坡向北,标高分别为48.5米和65米,出口段均位于一采石场内,出洞口均处于采石场开采形式的陡坎下;坎高分别为16.6米和510米。(四)地质与地震本标段区位于华裁夏构造体系第三沉降带之四川盆地东部,属川东褶皱带和八面山构造带的交替部位,地处梓里场背斜东翼,岩层呈单斜产出,裂隙发育。隧道区穿越地层主要包括:第四系全新堆积物、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四段和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一段,主要分布在隧道出口接线段采石场中和小溪隧道进口段的斜坡上。沿线分布的岩体主要属于页岩和灰岩,呈紫红色和褐黄色,属硬质岩。(五)、交通、动力供应及其它服务条件本

6、标段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梓里乡四方村境内,离涪陵市区仅十几公里路程,前后均为现有国道319线,交通十分方便。水电均能就近解决,施工用水可从乌江抽取,也可在附近水泥厂供水系统接取,施工用电在洞口附近有动力电可直接搭接。在山嘴岩隧道出口和小溪隧道出口各设变电站一座,并配备两台75Kw发电机组,以备停电时工程临时用电需要。(六)、主要工程量序号单位、分项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开挖土方M331562开挖石方M3284043填土方M310174填石方M310965中桥M/1座506涵洞横延米/1座7浆砌挡护M32163.868单线隧道M/1座4429单线隧道M/1座505三、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

7、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一)、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及组织机构一旦我方中标,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按标书编制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并调集专业施工队,配备先进合理的机械设备,自始至终满足整个工程的需要。初步安排第一批人员在5天内进入施工现场,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其它人员及设备在15天以内全部进入施工现场,设备动员周期确保各分部工程的施工需要。设备动员周期:根据各分部工程工期安排,合理配备所需设备,各种机械设备在动工前10天进场并调试完毕,保证完好率100%。为确保“安全、优质、高效、低耗、按期、文明”地完成本工程,若我单位中标,我们将成立国道319线涪陵至武隆公路项目经理部,按精干、高效的原则配备经理部

8、人员,严格按照ISO9002质量标准和项目法组织施工,拟为本合同工程设立的组织机构详见表1 拟为承包本合同工程设立的组织机构图。(二)、设备、材料、人员运到现场的方法施工所需的设备尽量从距本工程较近的工点调入,不足部分全公司协调。大型设备采用火车运到重庆,然后汽运到施工现场,其它小型设备采用汽车直接运到施工现场。施工人员一部分从渝怀线乘汽车,直接进入施工现场,另一部分从长春乘火车到重庆,然后乘汽车进入施工现场。施工所需的钢材、水泥等外购材料主要从四川达钢、南川加南水泥厂等厂家购进,采用汽车运到施工现场。施工所需的砂、石等地材按招标文件提供的采石场加工或就近购入,汽车运到施工现场。四、临时用地及

9、施工总平面布置 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和现场的实际考察,结合工期要求,本着就近、交通便利、减少污染、施工方便、标准化管理的原则布置施工场地,具体详见项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一)、生产、生活用房及临时设施项目经理部设在交通及各项设施比较便利的小溪镇,租用民房,面积为200平方米左右。监理站设在项目经理部附近(征得监理同意),租用当地条件较好的民房,面积为40平方米左右。各施工队在施工现场利用废弃的采石厂(征得场方同意),搭建临时活动板房,加工场、预制场、拌合楼、炸药库等就近解决。(二)、施工用水、用电施工用水从沿线乌江取水,并在两隧道出口各设一个50M3的高压蓄水池。施工用电利用当地电网和业主指定电

10、网接电,设变电站两处,各安装1台315KVA变电器。通信利用当地通信线路,接通程控电话。为确保施工用电,备两台75千瓦内燃发电机组作为预备电源,确保不间断施工。(三)、监理工程师驻地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标准执行,并按要求配备办公、生活用品、交通工具,保障其工作条件,满足业主要求。(四)、工地试验室 在项目经理部设立工地试验室,采用砖砌结构,占地60平方米,配置足够的检验、试验及检测的设备,详见表4 拟配备本合同工程主要的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表。五、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一)、总体施工方案1、施工组织及工序安排 隧道工程:本合同段共有隧道两座,均为双向单线隧道。单洞总长947米

11、,是整个工程的控制工期项目。混凝土总量3.475万立方米,开挖土石方8.962 万立方米,根据现场施工条件,隧道均采取单口掘进。隧道水文地质情况较好,整个工程均为III、IV类围岩,基于上述情况,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我单位拟投入隧道施工队两个,隧道一队负责小溪隧道施工,隧道二队负责山嘴岩隧道施工,共拟投入劳动力140人,机械设备118台套,工期:2002年5月1日开工,2003年6 月15 日竣工。洞口明洞段土方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自卸车运输,石方采用控制爆破; III类围岩采用正台阶推进,掘进台车风枪打眼,光面爆破; IV类围岩地段采取全断面开挖,掘进台车打眼,光面爆破。隧道初期支护均采

12、用湿喷钢纤维混凝土喷锚支护,围岩变形检测贯穿整个施工过程。隧道通风采用压入式通风,施工用高压风,采用20m3 / min 的电动空压机,高压风管采用直径100毫米的无缝钢管;供水池采用蓄水池阶段供水;供电采用三相三线进洞,洞内照明与电动力电分开使用,动力电采用380V,照明电采用36V。隧道洞内出碴采用无轨运输,侧翻装载机配合自卸车完成。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二次衬砌采用整体衬砌台车泵送混凝土灌注,洞内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 路基土石方工程:本标段路基工程量较少,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投入一个路基施工队,负责路基土石方和涵洞施工。在做好基底处理、土方调配、石

13、方爆破、机械配置的同时,紧紧抓住填筑、平整、碾压、检验等关键工序施工。土方调配本着“移挖做填,就近取土,减少运距,采取合理的运输方法”的原则进行调配,做到平衡、经济、合理。隧道开挖出碴首先用于路基填筑,然后再将多余的洞碴运至弃土场。路基填筑,根据不同的填料选择机械类型,并在现场进行压实工艺试验,确定科学合理的试验参数后,在本合同段组织实施,做到样板引路,一次成型。路面工程:本标段隧道内路面为混凝土路面,为保证混凝土路面的工程质量,路面采用混凝土摊铺机摊铺,自动计量拌合站拌合,混凝土运输车运输,隧道内路面分两幅摊铺,分段进行。桥梁工程:本合同段有中桥1座,桥梁结构上部为130米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

14、简支T型梁,下部为浆砌条石桥台,片石混凝土基础,0#、1#台均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明挖扩大基础,钢筋混凝土台帽。桥梁计划开工日期为2002年6月15日,竣工日期为2002年11月30日。2、任务划分根据本标段的工程特点,初步的施工安排为:以隧道施工为重、难点,为控制本标段的工期项目,施工中合理安排各道工序,展开平行流水作业,重点抓好光面爆破、初期支护及防排水施工关键环节,保证隧道开挖后不塌方、衬砌后不漏水,不渗水。沿线桥梁、涵洞、路基配合施工,为使路基尽早成形,先施工涵洞,同时发挥机械作业优势,组织均衡、流水施工,抓综合进度,确保工期及质量。施工段划分详见工程任务划分表。工程任务划分表序 号施

15、工单位人 数任 务1234隧道一队隧道二队桥 梁 队路 基 队70704030负责小溪隧道施工负责山嘴岩隧道施工负责大沟中桥和涵洞施工负责引道施工和涵洞施工3、工期安排计划自2002年5月15日开工,2003年6月15日竣工,工期提前2 月,详见表9初步工程进度示意图。施工准备:2002年5月15日2002年6月15日隧道施工:2002年6月16日2003年6月15日桥梁施工:2002年6月15日2002年11月30日路基开挖:2002年6月15日2002年12月31日路基填筑:2002年8月1 日2002年10 月31 日路基防护及排水工程:2002年9月15日2003年1月31日涵洞工程:2002年7月1日2002年10月1日(二)、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1、隧道工程本标段共有隧道2座,单洞总长947米,其中小溪隧道K11+052K11+494;长442米,山嘴岩隧道K12+230K12+735,长505米,隧道经过地段地质条件较好,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