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读《爱的教育》有感.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047321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鑫:读《爱的教育》有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刘鑫:读《爱的教育》有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刘鑫:读《爱的教育》有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刘鑫:读《爱的教育》有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刘鑫:读《爱的教育》有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鑫:读《爱的教育》有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鑫:读《爱的教育》有感.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的教育读书笔记刘 鑫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 著Cuore Edmondo De Amicis翻译: 储蕾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爱,是我们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元素,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爱。作为母亲,她给与我们了母爱;作为老师,他给与我们了博爱;作为朋友,他给与我们了友爱。我们不仅仅是爱的收获者,同时,我们也是爱的付出者。你注意到了吗?当你感到孤独、寂寞的时候,一份暖暖的爱,总是能在绝望的时候给于你不可估量的力量。早在十九世纪,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就将爱,汇入了他的著作爱的教育中,尽管这本书是从小学生的视角来描写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但是,我相信爱是不分年龄的、不分性别的。正因为爱的普遍性,所以不

2、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都能在这本书上找到共鸣。所以,爱的教育被誉为现代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同时,在意大利人的心中,它也是十九世纪意大利最伟大的十本小说之一。下面我将简单的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和我读完这本书的感受。一、作者简介及本书框架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 (18461908),意大利十九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他在意大利北部皮埃蒙特地区的库涅奥城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那时的意大利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国内正酝酿着爱国主义,这股风潮自然也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曾游历过欧、亚许多国家,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他继承马志尼“文学描写人民”的民主传统,赞美普通老百姓的真诚、善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暴

3、露统治者的无情和凶残。亚米契斯的作品侧重描写军队和学校生活。二十岁时他从军校毕业,加入军队,开始写一些具有爱国风味的短篇故事,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意大利军旅生活。1886年,四十岁的亚米契斯写出了他最畅销的书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亚米契斯于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小说以一个小学生恩里科的眼光,从10月份四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书中包括发生在恩里科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其中记载了恩里科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和学习。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

4、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泥瓦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下面,我将介绍一下文中我比较喜欢的两个人物。恩里科: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出生在一个衣食无忧的知识分子家庭。由于受到父亲的影响,他在学习上勤奋地努力,在生活中诚挚而友善,观察生活细致又敏锐。他秉性纯朴、仁厚、天真、善良,极富同情心和进取心。看见别人的优点,他随即刻意仿效

5、,他是一位优秀的中产阶级少年。加罗内:是恩里科班里最大个子的人,头大肩宽,笑起来很可爱,这是他的一大特点,因此,他特招人喜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见义勇为,对人友善,帮助被欺负的小同学,这是他的过人之处,所以“正直”、“勇敢”,成了同学们对他的称赞,他还是大家公认的最有教养的人。二、我的收获与感悟在这本书中,处处融汇着爱。尽管,他写的是小学生的生活,但是我相信书中的一些道理在幼儿园中也是适用的。在书中,对于主人公恩里科起到重要作用的人,我相信他的父母是不可或缺的。不同于一般父母的简单说教,他的父母更给与了主人公以尊重,往往以书信的形式告诉恩里科,其中,包括恩里科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足,或者是父母希

6、望教育孩子的爱国情感。这样,孩子的自尊心不会受到伤害,也不会感到过大的羞愧。相信这种方式,在现在的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中,都是比较新颖的方法。下面,我将结合具体的章节来谈谈我的收获与感悟。不幸的事件(二十一日)P5在不幸的事件(二十一日)这一节里,一个叫贝罗蒂的学生,上学时在街上看见一个一年级的小孩在路上摔倒了。此时,有一辆马车向他驶来,于是贝罗蒂大胆地跳了过去,把他拖救出来。不料自己的脚被车子轧伤了,自己却成了残疾。贝罗蒂助人是勇敢的,既无畏又纯粹。看到这一小节,我不经会想到现在的中国。面对现在中国的现状,老人摔倒无人敢去扶、小偷偷东西没有人敢说。我们真的需要教育我们的孩子如何去帮助别人。可以看

7、看贝罗蒂在救一年级同学时的奋不顾生,当他变成残疾人后,他没有任何怨言,这样一个小学生不正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吗?如果,我们的社会连帮助别人都要再三考虑,那么,我们的社会还有什么发展可谈。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助人为乐的精神已经成为一种空谈。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教育孩子助人为乐是不求回报的。我只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不受成人世界的污染,可以成为一名像贝罗蒂一样的勇敢的助人少年。烧炭工人和绅士(第七日)P28烧炭工人和绅士(第七日)一节讲了:一个富人家的孩子瞧不起另一个穷人家的孩子的父亲,并辱骂其是乞丐。只是因为他的父亲是烧炭的,而自己的父亲是绅士。绅士知道这件事情后抓住儿子的手臂,把他拉

8、到烧炭者的身边,让儿子道歉并主动提出要让自己的儿子和烧炭者的儿子做同桌,并且自己握住了烧炭者的手。在书中,其实烧炭工人和绅士代表的只是两种阶级罢了。一个是有教养,有钱的家庭;一个却是贫困人民的代表。在经济上他们确实有差异,但是,在做人上他们是平等的。纵观中国的社会阶级,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富人做什么都可以用钱摆平,穷人却处处碰壁。从人的权利来说,我们便是不平等的。而且,“富二代”、“星二代”打人、吸毒这些现象频发,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富二代”、“星二代”的教育问题。是否有钱,就代表着你高人一等?这样的问题是值得深思的。而且,作为父母,你便要从小教育你的孩子平等的概念。我们现在的

9、“富二代”、“星二代”的父母,能做到像书中绅士一样的行为吗?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不能。那就需要提高我们为人父母的素质和观念了。撒丁岛的少年鼓手(每月故事)P93撒丁岛的少年鼓手(每月故事)这一小节讲了:库斯扎托战役打响的第一天,意大利士兵遭到了奥地利士兵袭击,被逼到了一个在山冈的小阁楼里,前面是高岗,后面是悬崖。但是奥地利士兵逐步逼近,上尉只好让小鼓手去求援,但是小鼓手在途中受到袭击,腿受了伤。他还是坚持找到了救援。帮助大部队脱困,自己的腿却因为延误治疗而被截肢。祖国,在每个人心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平年代,随着全球贸易交流的逐步开放,我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国外事物。这样,就出现了“哈日族”“哈韩

10、族”。难道,在和平年代就不需要爱国了吗?这样的想法是很不对的。爱国情结,是我们一生要具有的。对于祖国这片热土,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深受着祖国文化的熏陶,享受着五千年文化的浸润。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爱国是每个人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我们应该向小鼓手一样,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三、我的困惑和疑问在这本书的阅读后,我有以下的困惑和疑问:1、在爱的教育这本书中,弘扬了大量的爱国情感。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我们也不可缺乏对爱国情感的培养,但是,在幼儿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对我们的幼儿进行爱国情感的培养呢?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爱国教育?2、在爱的教育中,有一个叫加罗菲的学生,喜欢做小生意,并且具有小聪明,可以说是一个生意经。在他打伤老人的时候,他敢于承认错误。可看他的本质不坏,在全书中对这个人物可以说是赞扬的态度。但是,他做生意行为在中国的教育观下是对的吗?如果不对,我们应该怎样教育这样的学生?3、爱的教育中,班级里孩子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这一点比较符合中国的现实。这种情况下,难免出现攀比行为,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处理班级中阶级的差异以及攀比行为? 姓名:刘鑫日期:2017-2-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